在自動駕駛的這場全球競賽中,科技巨頭谷歌起步最早,如今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Waymo應該算是這個領域的一哥了,不管是技術研發,測試距離還是商業化進程上都領先傳統車企和其他科技公司。
不過其他科技公司也沒有坐以待斃,其中蘋果就秘密搞自動駕駛汽車搞了很多年,還一度打算自己造車,后來作罷改為研發軟件平臺了。
其實還有一家科技公司也在默默迎頭趕上,它就是韓國三星。三星集團產品涉獵范圍很廣,最為普通老百姓熟知的許多消費電子類產品,比如智能手機。
即便經歷過電池爆炸的丑聞,三星在智能手機市場的地位依然無人撼動,一年的銷量超過6.6億臺。去年三星在智能手機市場的份額是19%,蘋果為14%。
但是智能手機并不算是三星最賺錢的業務,而且隨著智能汽車的崛起,最終手機可能就化身為未來汽車的一部分了,如果還是死盯著這些業務,那遲早要被淘汰。這也是為什么只做電腦和手機的蘋果公司要在自動駕駛汽車上如此大力投入了。
三星電子已經默默地在位于硅谷的戰略與創新中心進行了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的研發,該中心負責智能硬件的技術總監Dave Anderson表示,他們的任務就是對未來技術進行投資,而當下硅谷最熱門的就是自動駕駛。
不過和蘋果曾經的嘗試不同,三星電子并沒有自己造車的打算,它將重點放在了開放平臺的打造上。今年1月CES期間三星電子推出了模塊化的可擴充自動駕駛平臺Drvline,希望成為那些想開發自動駕駛汽車的傳統車企的合作伙伴。
Dave Anderson認為,未來的智能汽車就像是一部大號的四輪智能手機,這個移動硬件上要集成多種軟件。而要實現自動駕駛,它就必須從設計之初考慮到系統的安全性等許多問題,這一點與智能手機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相似,而三星在這方面顯然有足夠的經驗。
相對于傳統汽車,智能汽車對技術迭代速度要求更快,交付周期更短,與傳統手機和智能手機當時面臨的問題一樣,所以越來越多的科技公司開始在智能汽車領域大顯身手。
“三星并沒有創造出第一臺智能手機,但是我們很快跟上了這個趨勢,并且成為了如今智能手機領域的領導者,就像我們當年在其他消費電子產品領域取得的成就一樣,不管是冰箱、洗衣機還是電視機。我們的優勢就是這種快速反應的能力,在自動駕駛時代我們依然會如此。”
Dave Anderson表示,對于汽車行業來說,不管是工程技術實力還是制造能力方面,三星都擁有很強的實力,這一點是其他科技公司所不能比擬的,因此三星能夠在汽車行業帶來顛覆性的產品。
當然三星電子深知一點,自己無法在自動駕駛領域“大包大攬”,要取得成功就需要借助更多力量。2017年3月三星電子以8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音響巨頭哈曼,雙方投入了1000多名工程師致力于自動駕駛系統的研發。
三星電子已經花費了將近一億美元用于搭建自動駕駛平臺框架,還投資了一些自動駕駛方面的創業公司。又拿出了一億多美元的種子基金,以建立合作伙伴生態系統,具體聚焦在五個領域,包括下一代計算機、傳感器、軟件、交互和用戶體驗。
2017年9月三星電子成立了一個3億美元的汽車行業專用基金,投資與自動駕駛汽車相關的創業公司,第一家受益的企業是專門從事軟件集成的TTTech。
到目前為止,三星電子在自動駕駛領域已經投入了5億美元,它的目標是成為這個市場的領導者,雖然短期內超越谷歌并不現實,不過自身又做芯片又做電池的三星集團實力確實不容小覷。
來源:億歐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68442
以上內容轉載自億歐,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