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DAS(高級輔助駕駛)創業領域,上海的徑衛視覺是典型的務實派。瞄準商用車領域,做后裝市場,2012年成立至今,徑衛視覺已經做到月銷近萬個設備,公司實現盈利,這在概念橫行的智能駕駛創業中不太多見。
配置徑衛視覺產品方案的危險品運輸車輛
徑衛視覺是典型的技術精英創業,CEO 王波來自同濟大學863新能源汽車項目組,算法核心成員來自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安交大原校長鄭南寧的團隊。該公司產品線包括:車內的駕駛員狀態分析預警系統、車外的前向主動安全預警系統、主動安全視頻一體機。
車內的駕駛員狀態分析預警系統是公司最早推出的產品,采用基于圖像的生物特征識別技術,通過人工智能算法分析駕駛員疲勞程度和駕駛行為,并在駕駛員發生瞌睡或產生抽煙等不當行為時,發出報警、振動(通過車速自動調節報警靈敏度)。
而在軟件平臺方面,監控攝像頭中集成了通訊模塊,可以將攝像頭捕捉到的數據信息回傳到云端平臺,并開放給兩客一危企業、物流公司,以便企業對車隊駕駛員的駕駛行為進行監督和規范。
車內駕駛員狀態識別系統
據徑衛視覺CEO王波介紹,上述主動安全系統和后臺大數據系統構成了云端結合的智能駕駛主動安全解決方案。比如徑衛視覺可以以設備商的角色融入到客戶的監管后臺系統中去,與北斗、GPS、車隊管理系統平臺對接,實現功能一體化。
主動安全預警攝像頭
此外,針對行車中的駕駛輔助需求,徑衛視覺也推出了車外的前向主動安全預警系統,能夠提供車道偏離預警、車距過近提醒、碰撞預警等功能。
談到公司對于乘用車和商用車市場的選擇,王波告訴鈦媒體,“ADAS技術在乘用車市場并不是一項剛性需求,大部分車主都相信自己的駕駛技術,但是在商用車領域,安全性的操作規范卻是兩客一危企業、物流公司和車隊的直接痛點。”
數據顯示,在中國約有720萬輛卡車、1600萬名司機負責城際間的貨物運輸。而由于司機資源少、作業時間長,疲勞駕駛導致的高事故率是長途物流行業的頑疾之一。
徑衛視覺將市場聚焦在更為細分的高價值運輸場景,比如客運車輛、物流車輛、危化品車輛、專用車車輛以及港口車輛等。
“公司目前的客戶主要集中在‘兩客一危’,畢竟他們的危險系數最高,危險意識相對好一些。”王波介紹,目前公司累計服務企業數量超3000家,每月設備出貨量近1萬個,合作伙伴包括中石化旗下的危險品承運商,招商集團旗下物流車輛,以及中石油旗下的油田車輛,以及部分城市的公交項目等。
據介紹,徑衛視覺采取了軟硬一體的產品方案,公司擁有一個6000平米左右的工廠。“國外有一些做專門做算法的公司,但是在中國軟件往往是不值錢的,而且很多時候,軟件算法需要硬件的工程能力幫助實現。”王波說。
在算法層面,徑衛視覺采取了深度學習和機器學習融合的策略,“汽車優先需要考慮的是及時傳輸和穩定性,深度學習在現有芯片上跑起來非常吃力,功耗要求也高,因此我們在需要及時性計算的設備端使用機器學習算法, 而在實時性要求不高的云端使用深度學習做一些事情。”王波說。
談及目前熱門的自動駕駛,王波透露,這些技術都由公司的預研部門進行籌備,已經投入數輛自動駕駛車進行測試,且正在探索落地路徑。
來源:鈦媒體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70798
以上內容轉載自鈦媒體,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