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騰訊與菲亞特克萊斯勒中國區(下稱“菲克中國”)宣布將在汽車智能網聯領域開展全方面合作。
據悉,騰訊將基于在云、AI(人工智能)、安全以及生態內容等領域的優勢,助力菲克在中國市場打造新一代領先的智能網聯云平臺,服務菲克旗下Jeep、瑪莎拉蒂以及阿爾法·羅密歐三大品牌。
從“超級語音”切入
在合作一期,騰訊將為菲克中國構建云端的連接能力以及平臺能力,幫助其打造一套自主可控且能夠靈活擴展的智能網聯云平臺。平臺初期將搭載包括遠程控制、遠程車輛狀態查詢、遠程診斷以及基于車輛位置的LBS服務等功能。同時,騰訊將助力菲克中國建設用戶賬戶體系平臺,打造專屬的統一用戶ID,使車企能夠更加全面地了解用戶需求,為用戶提供更加智能、便捷、人性化服務。
騰訊車聯網進程一直在加速前進。9月14日,騰訊正式推出騰訊車聯開放平臺(Tencent Automotive Services),不僅為汽車行業伙伴進一步開放具備騰訊優質內容的服務API(應用程序編程接口),還一次性推出面向用戶的三重產品體系,包括車聯ROM、車聯APP以及通過微信、QQ連接汽車的“我的車/MyCar”服務。
“當下車載信息娛樂體驗普遍非常初級,即便是高端車主,在導航和聽音樂時也常常無奈棄用車機改用手機。但手機并非為駕駛設計,如何令車機的體驗與智能手機一樣實時流暢,而且比手機便捷安全,這是騰訊車聯網要最先解決的問題。”騰訊車聯開放平臺負責人此前公開表示。
10月18日,在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馬化騰表示車聯網將是騰訊擁抱產業互聯網重要切入點之一,并且騰訊宣布了智慧出行領域中最重磅的兩個新功能“安全語音收發微信”和“車載小程序”。馬化騰在會上稱,“騰訊考慮采用全語音交互的模式收發微信消息,并且可以跟車載硬件結合,通過方向盤按鍵就能安全地收發消息。我們還考慮設計用戶狀態提示,收發消息時可以非常便捷地轉換為微信通話。同時,好友可以允許我們知道他的車在什么位置。為了安全駕駛,語音交互還能幫助我們進行地圖導航設置。”
11月1日,在2018騰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期間,騰訊公布了其在出行領域的最新動作,推出“TAI 汽車智能系統”。升級后的騰訊車聯,將依托一個超級 ID 和兩大基礎技術(騰訊云+騰訊 AI 開放平臺)構成一個服務生態體系,衍生出包括安全語音收發微信、車載小程序、場景化地圖以及多模人機交互四項產品。
車載小程序和微信上的小程序有區別。共通點是不需要安裝,不同點是它在特點場景下會被 自動喚醒 。比如用戶經過加油站、停車場、旅游景點的時候,有些購買和支付的服務就會主動彈在車機上,用戶可以通過語音交互,調動這些小程序為自己服務,并且“用完即走”,根本不需要臨時去下載安裝或刪除應用,可以說是從之前的“人找服務”進化成了“服務找人”。
用戶無須進行任何手動操作,全程聲控,免喚醒操作,也不需要開啟不同的應用,通過語音喚醒便可直接享受各種導航、音樂,甚至大眾點評、喜馬拉雅等其他需求服務。同時提供語音智能收發微信、位置共享、微信位置導航等功能以及早晚路況播報,有聲新聞推薦等主動式服務。
未來車主將擁有一個比自己還了解自己的智能領航的超級語音助手。
愿做車聯百寶箱
在正式入局之前,騰訊已經一直在做車聯網的嘗試。騰訊做過基于OBD系統(車載診斷系統)的路寶盒子,攜手富士康嘗試涉足過整車制造,與四維圖新一起發布過車聯網系統WeDrive,但大都無疾而終。
最早騰訊是面向后裝市場,做汽車中控大屏。2017年下半年,騰訊才開始涉足前裝。“我們發現,要讓用戶有更好的體驗,必須讓系統跟車有更完整、深度融合。”騰訊車聯網總經理鐘學丹曾表示。
截止到目前,在車聯網領域,騰訊已經與寶馬、奔馳、奧迪、廣汽、長安、一汽、吉利等15家車企建立了合作關系,有45款合作車型正在落地,攜手超過300家生態合作伙伴為車主提供服務。
鐘學丹曾表示,車企非常重視和用戶交流,所有車企都不愿意變成一個生產車間,智能網聯汽車出現以后,車廠可以跟車主直接聯系了,都希望擁抱互聯網。如果深度去做車聯網,車企會有一定擔心。它們希望有靈活的空間和選擇性。
“AI in car”并沒有涉及到汽車的底層操作系統,而是打造了一系列數字化工具,為傳統車企提供互聯網+的解決方案。車企們可以像是在工具箱里選擇工具一樣,選擇自己需要的數字化工具,例如語音、大數據、AI……然后打造出一款屬于自己品牌的智能網聯系統。
騰訊的目標不是將汽車廠商“綁架”到自己的系統平臺上,而是要在上層為用戶打造車的場景與體驗。
車聯網江湖誰能勝出?
目前,智能駕駛領域相較于互聯網領域更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作為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的重要組成,未來的汽車將全面智能化,更是人們智能生活場景中不可分開的領域。
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三家都在積極的部署智能網聯汽車領域,在車聯網領域,三家側重點不同。早在2015年前后,三家曾掀起過一輪車載熱潮,相繼發布了各類車載系統,百度以CarLife作為車聯網的核心平臺,輔以MyCar云計算服務;阿里則選擇從系統切入,其車聯網平臺核心為YunOS,針對車載導航環境,優化并發布了YunOS for Car。而騰訊的優勢則在于人車互動,其車聯網產品陣列中不但有車輛ROM,也有手機互聯,即車聯App,此外,騰訊還在QQ、微信中接入了MyCar模塊,可實現人車交互。
若從進軍車聯網的時間來說,其實最早的應是阿里。在2015年3月,阿里巴巴集團與上汽集團共同宣布,雙方將合資設立10億元的“互聯網汽車基金”,共同打造“跑在互聯網上的汽車”,開始基于YunOS開發車載系統方案斑馬智行。
而百度自入局以來,目前除了DuerOS與小度車載系統,其重點更多是放在了無人駕駛技術平臺上,并于2017年7月推出了Apollo開放平臺,目前已經有超過90家合作伙伴,這是全球范圍內自動駕駛技術的第一次系統級開放,被譽為是“車聯網領域的Andorid”。
相較于阿里和百度在車聯網和出行方面的全面布局,騰訊本身的內容和社交并未在車聯網領域找到好的切入點,但隨著5G的大規模商用,車輛硬件和網絡對服務和應用的支撐力度不斷提升后,善于推出“殺手級APP”的騰訊,還或將有充足的發展機會。
《中國智能網聯汽車市場與用戶洞察白皮書》顯示,中國車聯網市場規模將保持40%以上的高速增長,預計2025年將突破2000億元,在全球占比高達四分之一。
車聯網的出現將使汽車變成下一個移動終端,流量紅利將因此會從智能手機分流到汽車。這就解釋了為什么巨頭紛紛布局智能網聯汽車,試圖將成熟的移動互聯網生態移植到汽車上。
需要指出的是,汽車是一個龐大產業,且屬于高端制造業,雖然百度投資威馬,阿里投資小鵬、騰訊投資蔚來,但都是間接投資,目前能夠有條件做車聯網OS(操作系統),并且敢于投入似乎只有這三家。
可以看出,就BAT的強勢進入和特斯拉風潮的持續帶動,加速了整個車聯網智能化進程。智能網聯汽車已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未來發展可期。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陳婧涵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84734
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