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按:
一、這篇文章最初發表于個人微信公眾號上,寫之前以及發表之前,都沒跟老板說過,更沒有跟蔚來相關人員有過溝通,這純粹是我自己對個人業務的一個反思和自省。
昨天下午一點,我在個人朋友圈轉發這篇文章,配的文字是這樣的:“今天在珠海參加大眾的活動,昨晚在酒店寫了這篇文章。大學在新聞學課堂上確實沒學到啥,但曾經做過院報,老師說白紙黑字要敬畏,這個倒是一直謹記。現在雖然網絡化了,但同樣還是要對自己寫的以及責編的每個文字負責。”
然后在微信上對老板說:“我昨晚寫了篇這個,沒經你同意就公開了。”
過了一小會,老板回復說:“寫得很好,我贊同”。
后面事情的發展,就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在我那個荒廢已久只有兩百多人的小號上,閱讀量蹭蹭漲,各種留言蜂擁而至。很多人批評我態度不好,更有人指責我是為了出名,最為形象的說法是,“一篇人血饅頭賣了兩茬,一篇煽風點火,一篇息事寧人,先造謠再道歉已成范本,真真假假沒關系,有人看就對了”。我的出發點,還真不是這樣,如果為了出名,誰會以自己的不專業來蹭熱度,這恐怕并不是一件光彩的事。
我寫這篇文章做反思和總結,是因為我把這次不專業的報道定義為一次由我主導而成的報道事故,它的發生是因為我的認知所限(我當時認為我那樣報道是沒問題)。但在受到質疑后,我找老師和前領導求解,一再探索的也是這個,他們讓我認識到我之前的認知是不對的,在新聞專業和倫理的層面上是有問題的。
我寫這樣一篇文章,是因為我認為我應該寫。如果非要說我寫這篇文章有什么目的,那我的目的是下面幾個:1,專業反思,這次報道事故對我個人而言是一件嚴重的事,是一件不愿意自己再犯的錯誤,我寫下來,是以自警;2,由于我的不專業操作,讓蔚來陷入了一次輿論風波,我致歉。3,向我領導和老師致謝,謝謝他們給我上了這樣一課。尤其是我老師,耐心縝密的長文回復,讓我極為感動。我感激每一個認真對待我的人。4,把自己的教訓案例分享出來,跟同行共勉。
以上幾層意思,只要是認真讀過此文的人,相信都能看出來。至于另外兩個指責——為了出名和避免擔責,我不作辯解。對于在我個人微信公眾號上所有善意的批評和理性的業務探討,我都虛心接受,并表示感謝;對于那些帶有情緒的惡意中傷,我也愿意承受,這是我為不專業所應當付出的代價。
二、 我沒想到這篇文章會引發這么大的反響,昨天晚上跟老板通電話,說做媒體多年,第一次成了漩渦中的人,看到網友的各種留言,真是百般滋味在心頭。他說:“我倒沒覺得你發這篇文章有什么,但你事后找老師探討業務問題,我很高興”。
今天早上,老板給我發了一段微信:“我在咖啡館,再看你這篇稿,很感動。發網站上吧,表明公司態度。”
我說:“你確定?說不定又會引發怎樣的影響。”
他說:“這是應該做的,有錯就改。發稿不是你的個人行為,是公司行為,我也應一并擔責。”
我是個愿意為自己手下reporter負責并擔責的人,也很高興碰到這樣的老板。
以下是在個人公眾號上發的文章,請各位批評指正。
3月21日,我們對蔚來前員工爆料的報道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這兩天,我內心有所不安,從新聞專業、新聞倫理和法律風險等角度,對這件事做了一些反省。
復盤和反思如下:
01,確定選題
02,稿件發出,全網擴散
reporter參加完活動,很快就把稿件寫了出來,我審核通過,并轉發到了朋友圈。
我給reporter安排了第二個后續報道,聯系上爆料者,并找更多相關信源,連同蔚來的回應,再寫一篇稿件,持續關注這一事件的進展。
過了幾分鐘,有個投行的朋友微信我,說這個稿件要火。
受此提醒,我才想到,應該馬上把稿件發微信公眾號。
公號發出后,文章果然以燎原之勢傳播開了,每隔十分鐘漲幾千閱讀量。到四點半我們自行刪除時,短短兩個小時,閱讀量達到了3萬。如果我們不刪,10萬+是分分鐘的事。
03,被質疑傳謠
對于這個稿件,贊賞者有之,批評者也不少。
微信公眾號上89條留言中,大概有10條指責我們在傳謠,沒有基本的媒體素養。
04,自我懷疑
稿件發出后,雖然我們最后在全網刪除了這個稿件,
但我仍認為,這個稿件,本身并沒有什么問題,是個正常的報道。
可是,由于被一些讀者指責為傳謠,我內心還是不舒服,對自己的專業性產生了懷疑。
05,報道蔚來官宣
第二天,蔚來終于出了官方聲明。我們做了報道。
06,從新聞專業角度的反思
蔚來周五發出聲明后,風波基本平息。謠言從來不是止于智者,而是止于令人信服的聲明。
但我內心的波瀾卻越來越大,對自己的懷疑更深:
我是不是做了一件錯事?
不過,我已限定再自己的思維定式中,想不出自己的報道有何問題。
所以,我向我的大學老師求助。
同在一個群里,還有一位非常優秀的師妹,她在一個著名的公司做公關。她跟我說了幾句題外話。
凌晨,我老師給回復了。
我老婆也在這個群里,第二天早上,她比我先看到我老師的回復。
她對我說:你老師講得很對,我昨天其實也覺得,你們這樣的報道,太自由了,自由過了。
但我還是不服氣。又問我老師:
在等待老師進一步回復的同事,我又請教了我的前領導,一本著名雜志的副主編,法律系出身。
他給我回復了兩段語音:
我剛看了你發來的文章,在新聞倫理上肯定是有一定的問題,就是你們幾乎就是把知乎的那篇文章全文轉載了。然后,雖然好像是試圖去做點平衡,求證蔚來汽車的人,但是其實很明顯,只是為了表達的態度——我們去找了,人家沒有回應。然后,你們把網絡上的東西都給轉發了,結果當然是不平衡的,在新聞倫理上是有一定問題的。
而且,還有一點我不太明白,既然你們發文章的時候都已經寫了,說,爆料者“紙孩子”在知乎上的東西已經被刪掉了。那你們為什么不去聯系一下知乎,或者“紙孩子”本人,看看真實情況是怎樣。但你們好像沒有去求訪他。
當然,新聞倫理上有問題,并不等于在法律一定有問題。因為最基本的,你可以說我是一個連續的報道。有人對這個上市公司進行質疑,但他們當時沒有第一時間回應,你們發了。然后,蔚來汽車發布聲明后,你們也轉發報道了,這樣的話,你們就有平衡了。你可以說我是一個中立者,有一方提出質疑了,我轉發報道,你現在有回應了,我也轉發報道。其實,這樣的話,在法律上可能風險就沒有那么大。
他又答復了一段語音:
這肯定是說不過去的,你說你只是講“紙孩子”爆料這一件事,但是你們其實是把“紙孩子”爆料的所有內容都轉了一遍。我剛不是問你那個問題了嗎,你們已經都看到了“紙孩子”的那個爆料因為侵害企業利益被刪除了,那你們為什么不去問一下他到底有沒有侵害利益,去找“紙孩子本人求證。”
我把我前領導的意思,轉到了我們群里,過了不久,我老師也回復我了,對我之前提的兩個小問題進行了詳細的答疑。
為了方便理解,我把之前的小問題再貼一遍。
老師答復如下:
07,向蔚來致歉
我無法確定,如果我不安排reporter做這個報道,會不會同樣有別的媒體報道這件事;我也無法確定,別的媒體報道這件事,殺傷力是不是就一定不如我們平臺。
但我現在能確定,我主導的這個報道,在新聞專業性上是有瑕疵的,并由此讓蔚來陷入了一場輿論風波,甚至造成了一定惡劣影響。
對此,我表示誠摯歉意,雖然這并不能彌補什么。
對于這一事件,我已在編輯部內部跟同事們分享了這一教訓。
我個人其實非常欣賞蔚來,并樂見蔚來的成功,也愿意對蔚來乃至所有造車新勢力報以溫情和敬意。
但是,造車的人有造車的使命,新聞人有新聞人的使命。有時候,我們是共同推動汽車變革,是戰友;但有時候,我們會狹路相逢,是針尖對麥芒的對手。
用流行的話來說,我們為的,都是用戶。在這條路上,我希望自己是一個讓自己看得起的專業選手。
有人說,媒體正在殺死蔚來,但我相信,媒體是殺不死蔚來的。
盡管如此,我還是要再一次表示歉意。我尊敬所有不耍花招認真造車的人,祝福你們。
08,向老師和前領導致謝,跟同行共勉
我大學學的是新聞專業,這是我的第一志愿,而我曾經的夢想是要當一名頂級的調查reporter。后來,我終于進了一家全國頂級的媒體,我曾想至少要在那干幾年實現夢想后再離開。但只干了一年我就當了逃兵,借口之一是,這不是一個做調查reporter的時代。
兩年前,我就已放棄了這一夢想,甚至都不想再干reporter這一行。現在誤打誤撞進入了汽車媒體,也許是因為跟reporter這個行當的前緣未了。雖然不如年少輕狂時那么有追求,但我還是希望自己能夠守住專業的底線。
因此,當我在這一報道中,看到有人對我的專業表示質疑,我是非常難過的。謝謝我的老師和前領導為我悉心解惑。尤其是我的老師,如此認真地對待這件事,耐心地在手機上敲下那么多經過縝密思考的文字,讓我非常感動。我寫下這篇文章的理由之一,其實也是想把這些有價值的文字和背后的情感凝固下來,而不至于在時光流逝中隨風而散。
我在汽車媒體工作的時間不長,但已經覺察到了這個行業各種奇怪的味道,把我的這個教訓和在新聞學課堂上都學不到的一課分享出來和同行共勉,則是我寫這篇文章的另一個理由。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電動汽車用戶聯盟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88766
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