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特斯拉第二季度財報出爐。本季度產量與交付量均創新高,共生產87,048輛,交付新車95,356輛,兩項數據較2018年第四季度的記錄均有提升。對于特斯拉而言,產值與交付量的提升印證了其全球制造與交付體系的日益成熟。國內新勢力與其產量與交付量仍有較大差距。
特斯拉產量與交付量的大幅提升很大程度上是由于Model 3的強勢表現。第二季度Model 3共生產72,531輛,同比增長154%;交付77,634輛,同比增長321%。北美市場,Model 3已連續多月成為高檔車銷量冠軍,銷量超過了所有燃油車競品總和。其他市場Model 3銷量表現同樣良好,中國市場尤為突出。
其余兩款車型Model S與Model X共生產14,517輛,同比下降41%;交付17,722輛,同比下降21%。由于兩款車型分別于2012年與2015年推出,至今未有較大產品力升級。如果新車型生命周期以“五年”計算,如不盡快升級換代,恐怕二者后續銷量還將繼續走低。
產量與交付量的提升并不能扭轉其虧損的現狀。在某種意義上:交付是否等于盈利?對于傳統車企而言可能成立。而就新勢力現階段來看,還不成立,亦如強大的特斯拉也是如此。
第二季度特斯拉營收63.5億美元,較去年同比增長58.7%,凈虧損3.89億美元,雖相較去年同期和第一季度均有所收窄,但表現仍不如預期。截至第二季度結束,特斯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總額達到了50億美元,創歷史最高值。
究其虧損背后的原因,整車毛利率的下滑首當其沖。盡管第二季度交付表現出色,但由于平均售價的下調,其整車毛利有所下跌。Model S與Model X的銷量下滑同樣拖累了其整車毛利的平均值。產能持續增加的同時整車毛利持續下滑,這樣的循環會使特斯拉繼續掙扎在財務風險之中。
其次,資本支出的下調也是造成虧損的原因。“我們的2019年資本支出預計為15-20億美元,下調5億美元”,減少資本支出加重了股東對其“增長乏力”的擔憂。股價的波動佐證了此次削減帶來的影響。特斯拉經歷多年發展已慢慢轉型為成熟的技術公司,但卻遲遲無法盈利,投資者的信心正在減弱。
除削減支出造成投資者信心減弱外,“銷量透支”也成為其虧損的部分原因。隨著特斯拉產能的持續擴大,其積壓訂單數量將持續減少。讓人不免猜測,第二季度的銷量增加是否是由于消費者的“提前購買”?
最后,由于特斯拉聯合創始人兼長期首席技術官JB·斯特勞貝爾辭去公司高管一職,轉而擔任公司高級顧問一職。CTO的離職讓外界對于特斯拉“管理層穩定性”提出質疑。
持續多月的虧損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投資者對于特斯拉的持續投資欲望,經歷多年新能源行業的發展,特斯拉并未與競爭對手拉開較大差距。對于近來頻發的“自燃”事件也影響了其在消費者心中的品牌形象。對于未來的特斯拉而言,專注于產品質量與主要市場的開發才是走向盈利的捷徑。
位于上海的特斯拉超級工廠將于今年完工,并與第四季度實現量產。按照規劃,該工廠將達到50萬輛的年產量。實現國產后的特斯拉進一步降低購車門檻,中國市場對于特斯拉的需求大于預期。未來的中國市場或將成為特斯拉“破局”的關鍵。
作為電動行業的風向標,特斯拉的一舉一動總是被外界關注。如何改善現有問題盡快實現盈利,是馬斯克與他的特斯拉應該解決的。至于何時盈利?目前來看還是未知數,畢竟例如豐田這樣的巨頭在新能源板塊同樣無法實現。
來源:每日汽車
作者:崔力文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95631
以上內容轉載自每日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