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重新洗牌,國能電池即將走向終點。
7月26日上午7時左右,北京國能電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銷售部員工李某維權討薪無果,站在北京總部三樓平臺欲跳樓自盡。辛虧同事及時發現,報警后警察趕到現場,妥善處置將其救下,避免了慘案發生。
據悉,李某2017年入職北京國能電池從事銷售工作。由于國能電池自身產品質量、交貨日期的無法保障影響個人銷售業績。為開拓市場,李某先后抵押個人房產與車輛,自行為公司墊資幾十萬元,經濟狀況堪憂。近來,李某因孩子考上大學其無力支付學費,多次維權討薪無果后,不得已被逼上絕路。
據國能內部人員反映,至今仍有近百名員工被拖欠數月工資。供應商也因國能遲遲無法結款而上門維權。
針對大面積欠薪、欠款狀況,北京國能電池發布公告稱:公司12億應收賬款尚未收回,導致拖欠員工薪資,公告中也承諾,8月31日前,結清全部拖欠工資。希望國能按時兌現承諾,避免不必要的慘案發生。
國能電池走向滅亡剩下的只是時間問題。通過國能電池聚焦中國動力電池行業,從起步階段的產能不足到如今的產能過剩,眾多企業從“大躍進”式的紛紛試水到如今的跌停退市,令人感慨。
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進入工信部名單的動力電池企業近200家,2018年下降至90家。有專家判斷,至2020年動力電池企業將剩余20家左右,90%的企業將被淘汰。顯然一次殘酷的行業洗牌正在發生。
對于動力電池行業而言,技術的儲備尤為重要,后續需要持續大量的資金、技術與產能的保證,僅靠資本投入與市場的過度消費不足以支撐一個企業走到最后,國能電池就是例子。
早在今年2月1日,國家發改委、商務部發布的《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征求意見稿)》中,動力電池行業赫然在錄。隨著國家對于動力電池行業政策的改變,動力電池行業的限制門檻正在逐步被打破,國家對于國內動力電池企業的政策保護已經到期,隨著外資企業的進入,動力電池行業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
對于未來的動力電池市場格局,外資企業與國內企業將站在同一平臺競爭,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行業資源將更趨于頭部企業,如寧德時代、比亞迪等頭部國內企業或松下等外資企業,它們的市場份額將進一步擴大。
而對于那些產品定位低端、價格競爭激烈、產能利用率不足的小型企業,市場將越來越不友好,導致其走向被兼并或逐漸邊緣化直至破產的結局。
來源:每日汽車
作者:崔力文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95738
以上內容轉載自每日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