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領克在柏林驚艷亮相之時,吉利控股集團總裁安聰慧在接受智庫君采訪時強調,吉利汽車2020年200萬輛的目標中,領克將占據30%-40%的比重。
這不是一個小的數字,一個誕生僅僅四年的全新品牌被寄予厚望。但是,在2018、2019年中國汽車下滑的大勢之下,領克當下的銷量也的確在下降。
種種因素的堆聚,7月8日,中國品牌汽車的旗幟——吉利在半年業(yè)績公告中,將2019年的銷售目標下調10%,至136萬輛。
于是,有人質疑,曾經“風生水起”的吉利怎么了?是不是后繼乏力了?
7月30日,杭州,吉利高層媒體見面會上,當智庫君將2020年的目標是否動搖的問題拋給安聰慧的時候,他的回答是肯定的。
“到今天為止,雖然2019年銷量目標下調10%,但明年實現(xiàn)2020戰(zhàn)略我們沒有動搖和調整。對全球汽車工業(yè)發(fā)展來說,200萬輛是基本的分界線,我們完全有信心和能力達到200萬輛。”
無疑,安聰慧此時的媒體見面會,對于穩(wěn)定軍心、化解汽車業(yè)內以及投資者對吉利的誤解和質疑,至關重要。
“汽車市場環(huán)境發(fā)展嚴峻,原因很復雜,但我們必須接受挑戰(zhàn),同時更應該自省、改變。”身處“逆境”,吉利選擇審時度勢。
在安聰慧看來,挑戰(zhàn),蘊藏著更大的機遇;改變,只為更好的發(fā)展。而吉利也正在經歷第四次戰(zhàn)略調整期。
在此之前的十六年里,吉利隨著國家宏觀經濟調控的關鍵時期平順度過三次大的調整,每一次調整過后,吉利都實現(xiàn)了跨越式發(fā)展——
2003年-2004年,中國轎車市場大幅回落,吉利選擇資數億元對工廠實施大規(guī)模的技術改造,宣布自主研發(fā),自由艦成為除了夏利之外,第一個能夠上萬輛的自主品牌車型。
2007年-2008年,基于當時對汽車發(fā)展方向的判斷,吉利提出戰(zhàn)略轉型,發(fā)布了“寧波宣言”,明確提出,不打價格戰(zhàn), 要打技術戰(zhàn)、品質戰(zhàn)、 品牌戰(zhàn)、服務戰(zhàn)、道德戰(zhàn),從“低價戰(zhàn)略”向“技術先進、品質可靠、服務滿意、全面領先” 戰(zhàn)略轉型,從容應對全球經濟危機。
2013年-2014 年,吉利針對市場環(huán)境和消費者需求的變化,做出主動性戰(zhàn)略調整,發(fā)布了全新的品牌戰(zhàn)略,將新時期的品牌使命定格為“造每個人的精品車” 。
然而,面對當下不容樂觀的經濟形勢和汽車產業(yè),吉利第四次調整面臨的形勢格外嚴峻。未來的不確定性,是當下吉利一系列調整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
在安聰慧看來,前幾輪調整實際都是周期性的,有預見性的。今天的調整面對的不確定性,不知道底在哪里。
“對于未來,不樂觀;但對吉利人來說,也不悲觀。”安聰慧如是說,但是他必須要解決和回答一個問題,吉利下一步發(fā)展的動力在哪里?
除了繼續(xù)堅持在2008年提出的——總體跟隨,局部超越,重點突破,招賢納士,合縱連橫之外,吉利提出了“戰(zhàn)略定力”。
“對當下的吉利來說,企業(yè)的戰(zhàn)略定力是尤其重要的。但戰(zhàn)略不是掛在墻上,而是要堅定不移的落地執(zhí)行。現(xiàn)在吉利戰(zhàn)略非常清晰、非常有前瞻性和競爭力。在這一基礎上,我們就是要不斷打基礎,練內功,扎扎實實把戰(zhàn)略一步步的實現(xiàn)。”
在汽車市場浮沉多年的吉利清楚,“打基礎、練內功”才是破局的最佳方式。
“目前的汽車行業(yè)正處在調整階段,吉利汽車也在進行快速的自身調整。在這個過程中,車企、行業(yè)、市場都將發(fā)生很大的變化,但最終活下來的企業(yè)一定是螺旋式上升的。”安聰慧這樣說。
領克如何破局?
智庫君:2016年領克在柏林上市時,您說過吉利在2020年的目標是200萬輛,其中領克要占30%到40%。考慮到近兩年車市下滑,這個戰(zhàn)略目標會不會有一些變化?領克上半年銷量上并不是非常理想,下半年會不會有更好的表現(xiàn)?
安聰慧:吉利于2016年提出2020年戰(zhàn)略,2020年年銷量要達到200萬輛。到今天為止,雖然2019年銷量目標下調10%,但明年實現(xiàn)2020戰(zhàn)略我們沒有動搖和調整。
領克作為吉利控股或者吉利汽車集團內一個非常重要的品牌,是中國品牌向上挑戰(zhàn)的重要一步。領克品牌二手車殘值率同級最好、保值率最高,也是一年多來沒有調整過價格的唯一一個中國品牌,可能在國五切國六時經銷商有一些其他方面的促銷,我相信領克下半年一定比上半年要好。
智庫君:領克01當時在推出的時候,定價其實是很清晰,但是到02,03開始,這個性價比就沒有那么突出。領克接下來的策略是什么?
安聰慧:中國品牌頭腦要清醒,性價比不能丟棄。領克雖然定價適當高一點,但是它的性價比還是很好的。未來中國品牌要想越來越有競爭力,一定在性價比上要有競爭力,真正的性價比是技術、品質都比別人好,價格比他低那是一定能夠有機會的。總之機會是有的,性價比一定是中國品牌取得勝利的基礎。
智庫君:今年市場這么差的情況下,領克堅持不降價,這是出于什么考慮?
安聰慧:領克價格的保持、品牌的打造,確實太難。一個汽車企業(yè)一定要擁有高端品牌,一定要向上,否則這個汽車企業(yè)不會有競爭力,不會得到持續(xù)發(fā)展和生存。一個高端品牌可能不一定會帶來高額利潤,但是它對企業(yè)的發(fā)展非常重要。從領克品牌誕生,吉利也做好了打持久戰(zhàn)的準備。當然它的成績也是有的,比如領克01的平均售價達17萬,這是中國品牌從來不敢想的事情。領克品牌建設還存在很多問題,我們還是要不斷的總結和反思。
領克上市兩年,我們沒有動過價格,以為我們不難嗎?太難了,不那么容易。接下來就是打“持久戰(zhàn)”,這個持久戰(zhàn)可能更加激烈,但是你只要挺過去就會效益更好,這也是品牌的溢價。
智庫君:未來領克品牌如何打造?
安聰慧:面對現(xiàn)狀,吉利在努力做打持久戰(zhàn)的準備,努力把基礎工作做好,沒有捷徑。領克品牌的打造也一樣,需要時間,需要堅持。我們還是要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
領克有幾個數據可以分享,一個是它的優(yōu)勢在于客戶滿意度最高,轉介紹率遠遠高于其他品牌汽車,充分體現(xiàn)消費者的層次很高。不好的方面也可以告訴大家,現(xiàn)在知名度不高,知道領克品牌的人太少,這是最大弱點。很多人都知道領克,可能對領克有深刻了解,但真正的消費者對領克的品牌還很多不清楚。
我們都說用戶年輕化,但往往是父母在出錢購車,父母往往對領克不了解。但一旦擁有這一款車,滿意度和轉介紹率非常高高,我覺得這個很重要。
從品牌來講,領克的定位很清晰,我們產品的開發(fā)也按照歐美標準開發(fā)設計。因為領克品牌本身就是一個國際化的品牌,歐洲設計,歐洲研發(fā),全球制造,全球銷售,全球化的品牌。到現(xiàn)在為止我們沒有改變,未來領克一定會進入歐洲,一個新的品牌進入歐洲,確實要經歷很大挑戰(zhàn),怎樣走出一條合適的路,非常關鍵。
吉利的對手是誰?
智庫君:吉利如何與合資品牌競爭,您如何看待目前外資、合資品牌以價換量求生存?
安聰慧:2017年之前,吉利實際很多的對標、分析對象主要以頭部的自主品牌為主,合資品牌為輔。2017年開始,我們以全品牌進行對標,全面開始向合資企業(yè)展開競爭。吉利現(xiàn)在的真正競爭對手就是合資品牌。
但不確定性很可怕。前幾輪調整實際都是周期性的、有預見性的,但今天的調整面臨著較大的不確定性。6月份銷量行業(yè)數據好,其實這是假像,是銷量的完全透支,當然也與國家政策變化有關系。企業(yè)完全靠以價換量換來的,一點不符合整個市場發(fā)展規(guī)律。
對于未來,不樂觀,但對吉利人來說也不悲觀。我們對整個市場、經濟形勢的判斷,還是有一定能力的。每一次調整階段過后,一定有一個比較大的變化,企業(yè)的發(fā)展是螺旋式的。
吉利上半年率先調整了我們的銷量目標,下調了10%。這也可以體現(xiàn)出吉利對整個發(fā)展趨勢的把握,在這一個時期更加要冷靜。我們一定要讓我們的合作伙伴不能夠受到大的影響,要通過我們主動調整,變化,使他們能夠把損害影響降最低。
智庫君:處在這樣一個經濟調整周期,吉利面臨的競爭壓力和機遇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
安聰慧:合資企業(yè)進入一個新階段,對自主品牌來說,肯定要跟他們進行正面的競爭,這是逃避不了的。吉利進入汽車行業(yè)之前就考慮到這一點,就是真正和這些主流外資品牌展開競爭,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夠生存發(fā)展。未來對于中國品牌還是有機會的。
在吉利第四輪調整期內也存在一種巨大的機遇,那就是新四化。吉利有信心在這方面實現(xiàn)超越。我們在底盤架構,安全、NVH等等方面,具備比較好的基礎,在新能源領域和合資品牌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我可以自信地說,吉利和大眾和豐田相比,差異不大的。
車載互聯(lián)方面,互聯(lián)網汽車的應用中國走在了全世界最前面。當然,新四化對中國品牌來說具備好的技術條件,但還要看誰能夠抓住機會,而且新四化的基礎也要建立在傳統(tǒng)技術的基礎之上,這點很重要。
過去,吉利做了很多并購與合作,實際上根本問題是快速地提升吉利在汽車領域的基礎,把基礎建設做好。
智庫君:吉利在新能源方面,在純電、混動、甚至甲醇都有布局,從企業(yè)的投入、成本的角度來說,是怎么樣考慮的?
安聰慧:對于新能源,尤其純電這塊,大眾,豐田是全球目前最成功的兩大汽車集團。他們在純電動上戰(zhàn)略規(guī)劃是非常激進的,投入是別的企業(yè)不可比的。但吉利絕對不差于他們,甚至在很多方面具備一些領先優(yōu)勢。
從后年開始,傳統(tǒng)汽車企業(yè)的純電動產品,包括平臺,將會全面投入市場。這一輪競爭可能更加激烈,這也會驗證到底傳統(tǒng)汽車和新勢力造車在新能源汽車方面誰更有優(yōu)勢。吉利純電動也在順利推進,吉利在新能源、純電領域要走向超越,成為領導者,領先者。
智庫君:新能源未來成本優(yōu)勢什么時候會顯現(xiàn)出來,具備什么條件才可以顯現(xiàn)出來?
安聰慧:這需要一個過程,新能源成本現(xiàn)在不斷的下降,隨著未來純電車的成本下降,與燃油車的用車成本其實是差不多的。純電動汽車我認為未來不能追求能量密度,還是安全第一。
智庫君:現(xiàn)在低端產品需求量下降非常快,吉利如何提升星越品牌?戰(zhàn)略、戰(zhàn)術上有怎樣對策?
安聰慧:吉利今年的產品均價已經從5年前的7.7萬元提升到12.3萬元,八萬以上比例占比超過71%。吉利每個細分市場都要有產品,每一個細分市場都要有明星車型,這是吉利整個研發(fā)的戰(zhàn)略。現(xiàn)在我們也在研發(fā)怎么做到七萬塊錢成本,讓消費者體驗到十萬、十五萬的價值。
吉利在很多方面存在過剩問題。中國品牌都是靠過剩東西跟別人進行競爭,但不能太多,否則肯定不行。技術往上突破是一個難度,但是花更少錢做出更有競爭力客戶體驗,造更好的車型也是挑戰(zhàn)。但品牌打造不是一時的,要從具體實施方面進一步擴大星越銷量,使更多客戶能夠認識和了解星越,已購星越車的車主們能夠有更高滿意度和轉介紹率,這就是品牌提升。
重壓之下的“持久戰(zhàn)”
智庫君:從上半年銷量數據來看,怎么驗證吉利的戰(zhàn)略定力取得了效果?
安聰慧:戰(zhàn)略定力的成果有幾個方面可以體現(xiàn)。上半年吉利表面數據來看下滑比較多,但要關注一下終端銷量,終端銷量同比1到6月份我們內部數據沒有下滑,還有微增長。
第二,我們市占率沒有下滑,今年1-6月份市占率6.5%,比去年6.3%有所提升。
第三,過去幾年吉利較大的增幅都是站在相對不高的基數上的,去年吉利取得了150萬輛的成績,基數已經比較高了。在高基數的前提下,吉利依然保持終端銷量的持平,市占率沒有下滑。
第四,從產品結構上來看,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車8萬元以上售價的產品銷量占比達到71.3%以上,5年內產品平均終端零售價從7.7萬元提升到12.3萬元。
第五,在購買吉利汽車的消費者中,90后、95后的占比超過51%,成為主力人群。新能源及電氣化車型累計銷量達57,600輛,同比增長301.06%。
智庫君:您如何看待今年的市場環(huán)境?
安聰慧:最大的問題就是不確定性,現(xiàn)在整個行業(yè)和整個大的經濟環(huán)境疊加在一起。汽車行業(yè)經過這幾十年的發(fā)展,也到了一個調整期,加速了整個汽車企業(yè)的一些變化,現(xiàn)在中國汽車企業(yè)依然過剩。未來總量在短期甚至中期來說不會增長,但存量市場結構一定會發(fā)生巨大變化,強者的市占率越來越高,弱者越來越少,這一定是一個規(guī)律。我們對于中國未來經濟的發(fā)展還是充滿信心的。
智庫君:如何看待明年后年的市場環(huán)境?
安聰慧:大家都認為汽車行業(yè)競爭很激烈,我認為這只不過汽車工業(yè)的洗牌速度,或者優(yōu)勝劣汰的速度加快一點而已,還沒有到激烈的時候。中國汽車工業(yè)有50%破產以后,剩下50%這一段時間競爭可能才是激烈。我們要保持戰(zhàn)略定力,我們還在打基礎、練內功,實實在在把基礎工作做好,沒有其他辦法,沒有其他的捷徑可走,我們還是要打造明星車型,要以產品為王,要提高客戶滿意度。對技術這一塊兒我們要持續(xù)不斷的投入,這也是基礎,吉利一直在做充分打持久戰(zhàn)的準備。
對于短期內整個經濟形勢的趨勢,我的判斷還是不樂觀,但也不能悲觀,機遇同時存在。比如說這個時期是開展合縱連橫最好的時期。
總之,還是要打持久戰(zhàn),堅持打基礎,練內功,扎扎實實,沒有半點捷徑可走。
來源:中國汽車三十人智庫
作者:何芳 杜巧梅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96253
以上內容轉載自中國汽車三十人智庫,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