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的上?!俺壒S”項目,創造了一個新的詞匯組合:“上海服務、臨港速度”。
明星待遇,不可復制
8月19日,特斯拉臨港工廠一期工程,完成竣工驗收,拿到綜合驗收許可證,理論上可以開工生產了。此時距離工廠奠基儀式,只過了224天,的確是創紀錄的。
2018年7月10日,特斯拉和上海市政府簽約,此后項目切入快車道;
2018年10月18日,臨港地塊轉讓成功;
2018年10月25日,環評公告發布;
2018年11月1日,一期建設資金部分到位(一期投資160億元);
2019年1月7日,項目土建奠基儀式舉行;
2019年6月25日,主體建筑完工,開始安裝生產設備并調試;
2019年8月16日,項目完成平臺申報。
值得一提的是,申報完成已是周五下午,并未阻礙“有關部門”火速——不,光速辦公。按照國家相關法規,如此龐大的69萬平方米超大型工業建筑審批,單是消防驗收,就需要“20個工作日”。
而特斯拉項目,消防、管理、工建項目驗收,打包成“綜合驗收”,只用了60小時(包含兩天周末),就予以蓋章確認通過。這么大面積,消防部門拉起驗收隊伍走一遍,就得幾個小時。
如何在60小時完成69萬平米超大建筑三大驗收的呢?
臨港管理委員會派遣人員主動上門、集中服務、“勇于創新”。與特斯拉項目部工程師充分對接,“結對子”,互相配合,才使驗收項目在申報之前就已被掌握得很清楚。第一次聽說,政府審批,還能自詡為“勇于創新”的。
這樣的政府服務水準,確實是高水準、高效率,甚至是令人感動的。這是妥妥的綠色通道、特事特辦。問題在于,只有特斯拉獲得了這樣的待遇,還是所有臨港工業項目都能得到這種禮遇?
既然是“新紀錄”,也就意味著此事為特例,不可效仿。如果說特斯拉項目沒有獲得超國民待遇,是不足以服眾的。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
人比人氣死人,這和蔚來上海嘉定外岡鎮項目夭折,形成鮮明對比。當然,站在上海本身的立場上,這類項目是多多益善的。發改委在2018年12月發布、2019年1月10日施行的《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中,規定“現有新建獨立同產品類別純電動汽車企業投資項目均已建成且年產量達到建設規?!?。
也就是說,先發EV項目投產并達到預設規模,才能開始第二個。特斯拉率先談成簽約,蔚來建廠之路將被封印兩年。這一延誤,可能導致后者永久性取消上海計劃。
而特斯拉中國建廠談判,則開始于2014年。特斯拉臨港項目,在執行階段的電光火石,與談判階段的溝溝坎坎,一再延宕,同樣形成鮮明對比。
至此,人們對特斯拉2020年開始交車,履行5月份接中國訂單時的承諾,再無疑問。因為無論是資金、電池供應,還是規模產能爬坡,都不存在障礙。
特斯拉好運的由來
特斯拉是如何獲得超級明星的VIP地位的呢?
至少有一部分要歸因于中美貿易摩擦的持續擴大化,進而演變成全面貿易戰。中美賣給對方的幾乎所有商品,都作為擲向對手兼伙伴的“炮彈”和“投槍”。這一全球最重要的貿易關系之一,已經面目全非。額度的降低倒在其次,關鍵是信任關系的瓦解。對方是否還是可靠的貿易伙伴?任何進口商或出口商,都會發出這樣的“靈魂之問”。
悲觀的預測是,雙方的貿易伙伴關系,再也無法回到從前。即便美國政府換屆更迭,雙方再談,也只能以新局勢為基礎,而無法追溯WTO體系治下的美好時代。
從2001年到2018年,中國享受了17年的“貿易和平”。數千起貿易救濟案,不改變“和平”大局。而現在,我們處于“非和平”貿易時代。
全球輿論都知道,雙方貿易關系的障礙,來自赤裸裸的政治原因,中美都不避諱這一點。
那么問題來了,美國至少在對華貿易伙伴關系處理上日趨保守,對中國企業投資審查日趨繁瑣,附加的義務越來越多。以國家安全名義斃掉的中資投資這幾年沒有增加,事實上則是中資會提前自我審查,不去“觸霉頭”。
中國則反其道行之,向美國企業伸出橄欖枝,以盡其所能的優惠條件展示友好和開放態度。有人認為,特斯拉將因此跑路中國。至少在當前,這種論述是不客觀的。特斯拉仍是美企,只不過第一次開展了跨國的本地化業務。中美市場,它都要。
不過,特斯拉的投資與運營天平,正在發生微妙變化。在納斯達克,特斯拉榮膺2018年度“最容易”被做空的企業,做空方在特斯拉身上賺得盆滿缽滿。馬斯克一度聲稱要進行私有化,就是因為受不了資本市場幾乎一致的唱衰聲音。不過,傳說中的資金提供方,出于某種原因撤除了資金承諾。這兩件事,都打擊了特斯拉在美國融資的信心。
中國這邊,基于政策的修訂,延攬特斯拉,讓后者戴上“首家獨資外資車企”的桂冠,并沒有破壞規矩(當然緩沖期沒有起作用)。在規則范圍內給予盡可能的方便,將特斯拉立為美企投資的標桿、立為中美經濟聯系的典范,這層意思再明顯不過。
這不是給美國政府看的,后者現在基本上做不了什么工作。從雙方的貿易談判奄奄一息,就可見一斑。中國已經對本屆美國政府不抱以太多期望。后者從強硬轉向“次強硬”,都被證實為戰術性的。這些富于政治意義的作為,是給美企看的。
這是很自然的戰略選擇。特朗普政府連任沒有懸念,因此2024年以前,雙方的貿易關系都將磕磕絆絆。而后面即便發生政黨輪替,也不值得傾注太多希望。民間經濟聯系,是中美關系的“穩定之錨”。原來的“錨”是指貿易關系,更早的“錨”,則屬于雙方的戰略合作。從較長歷史周期的角度看,中美關系,步步后退。
從這一點推導,特斯拉在中國的商業成功,幾乎不容置疑。特斯拉的上海項目,極具象征意義,但僅此而已。
來源:汽車人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qiye/97630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人,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