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作為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新能源汽車驅動總成的高新技術企業,福工動力技術股份公司(以下簡稱福工)在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過程中積累了哪些經驗?
孫秋林:主要有這樣兩點體會,一是要堅持中國的國情及市場特點進行自主創新。在技術路線上不迷信、不自滿,既不盲從于國外的方案,又不排斥國外領先產品的先進理念。二是要堅持高水準開發。因為在新能源汽車某些領域,我們確實有沖擊世界級水平的機會。也正因為做到了這兩點,福工能夠自主開發出成為國內混合動力客車的主流模式的混聯式混合動力客車驅動總成,且先后承擔了國家科技項目3項,省級項目3項,獲得國家專利8項,軟件著作權1項,并與福建省汽車電子與電驅動技術重點實驗室建立了”福建省客車混合動力總成產學研聯盟”。
作者:您認為作為創新主體的企業在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方面應當承擔哪些責任?
孫秋林:企業作為這個新興產業的成員,首先要承擔社會的責任,例如安全性。技術創新有很多未知數和風險,我們的產品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技術缺陷造成的事故會給社會造成巨大損失,也會給行業發展帶來巨大打擊。其次,還要有一種責任感。中國的新能源汽車企業應當齊心做到靠品質和特色進軍全球市場,創出中國品牌。
作者:與國外相比,我國企業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技術研發和推廣模式等方面存在哪些差距?
孫秋林:一個是中小企業在知識產權意識和獲得知識產權保護環境方面與國外有較大的差距。我國的中小企業對于在全球知識產權體系的保護下如何去發掘產品和技術的自主開發空間,這方面的意識和主動行為遠不如歐美及日本等企業,還是比較被動。如果企業對自主創新成果的保護力度不夠,保護環境不好,就會挫傷企業自主開發的積極性,技術侵權成本也會很低,影響不應低估。
另外在行業內存在的一定程度上的”浮躁”氛圍,缺乏追求長遠的、持續的產品競爭力的胸懷和計劃,這樣有可能助長以仿制為主的開發方式。改善這種狀態,政府和企業都有責任,企業更應該從可持續發展的高度去思考。
作者:當前形勢下,我國新能源汽車企業發展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
孫秋林:機遇是我們最貼近于國內新能源汽車的巨大市場,同時能夠得到政府的強力推動。在今天的新能源汽車領域中,比較優勢的天平朝著有利于我國新能源汽車企業發展的方向傾斜,這個領域中自主創新的機會更多。最大的挑戰就是我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基礎、實力與國外競爭對手形成的技術差距。面對機遇和挑戰,要靠創新來盡快提升自己,在國際交流中創新,從集成創新轉向追求更多的原始創新。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企業更應得到更多的支持,因為零部件產業強了,汽車的質量才能好,新能源汽車尤其如此。
( 編輯/李艷嬌 )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董碧娟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renwu/13431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