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第十二屆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暨首屆電動車主代表大會在北京拉開帷幕。
本屆大會有25位杰出車主,代表各自的品牌車主群體,圍繞續航及補能、智艙與智駕、服務、社群、“Ta時代”等核心話題,與25位車企代表面對面溝通和對話。
在星空演講環節,哪吒汽車聯合創始人兼CEO張勇與大家交流了哪吒的智能化,和哪吒的用戶體驗是怎么做的。
他認為,智駕智艙一定是用戶的痛點。因為現在買新能源車,車里沒有一個十二寸以上的大屏,那這個車就不是新能源車。如果沒有L級以上的自動駕駛功能,那這個車也不是智能車。如果不能持續的實現迭代升級,能夠自我成長,那它也不能定義為新能源汽車。所以消費者特別是年輕消費人群,對智艙智駕的需求是非常多的。
張勇表示,哪吒汽車想實現一個特別性能優良的車,價格還能再往上漲漲,但是我們的初心沒有變化,普通的工薪階層,買燃油車已是大眾豐田,甚至是寶馬,我認為只要不超過三十萬,就是為人民造車。當然我們會持續二十萬以內,十萬的車,繼續會有,我們會把所有的車都作為智能車來打造。
哪吒汽車聯合創始人兼CEO張勇
以下為演講實錄(略有刪減):
張勇:尊敬的各位朋友們大家下午好!很榮幸來到龐總的第一電動網的首屆電動車車主代表大會,這應該是龐總舉辦年度活動第十二屆了。我恐怕是從頭幾屆就開始參加了,原來的主題可能不是這個,原來主題都是以企業,以廠家為主,今年是做了一個創新,是以用戶主。所以今天我也代表合眾在這兒和各位做一個交流。
今天我說的話就是一個命題作文,完全是龐老師給我限定的一個框,讓我在這個范圍內講。所以在這兒有機會跟大家交流一下我們的智能化,我們的用戶體驗是怎么做的。
第一個問題,智駕智艙是用戶的痛點嗎?
毫無疑問,一定是!因為現在買新能源車,車里沒有一個十二寸以上的大屏,那這個車就不是新能源車。如果這個車沒有L級以上的自動駕駛功能,那這個車也不是智能車。如果這個車不能持續的實現迭代升級,能夠自我成長,那它也不能定義為一個新能源汽車。所以消費者特別是年輕消費人群,對智艙智駕的需求是非常多的。當然我們也知道,剛才我也聽了部分用戶朋友們的講話,用戶對我們當前車企提供的產品還是有些期待的,但可能還存在一些問題。
第一個期待就是一些嘗鮮的科技,這個想法還挺多。能不能有一些更好的,更新鮮的功能讓大家來嘗試用一下?這就是怎么樣平衡技術領先和用戶需求之間的平衡,怎么樣讓自己的產品滿足用戶的需求,挖掘用戶真正的需求。我指的是真正的需求,它的痛點是什么?有哪一些新鮮的功能能夠使用。
第二個更懂我更智能。我知道現在有一些智駕的系統不該退出的時候退出,該退出的時候又不能及時退出。有些語音系統又比較傻,導航車載的大屏系統,導航功能可能沒那么完善。特別是在充電樁的位置和使用狀況上,沒那么的聰明,實用性沒那么高。
第三個問題就是安全。其實智駕要想得到實現L4甚至L5完全自動駕駛,我認為還有很長的路,各種場景之下的長尾效應太長了,有很多種情況不能窮舉。特別是現在高速的這種自動駕駛估計是率先能夠實現的,它是一個封閉的場景。在低速的或者是停車場這種也能夠部分使用自動駕駛。但是城市的復雜道路,最后的五公里到比如說五十公里,這個是非常難以實現的。可能需要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可能也需要更多的車路協同。那么在這其中安全是首要的問題,國家也是通過各種法規,各種法律法規的條款約束,包括數據平臺的管理,能讓車輛本身變得安全。更重要的是未來你的車不能失控,不能被一些壞人給利用等等吧,車的安全,行駛的安全,數據的安全,行人的安全,這都是需要重點解決的課題。
那么還有一個迭代升級。我們買回來一個車能不能像一個電腦,一個手機一樣,能夠不斷的迭代升級,能夠不斷的有新的應用,新的體驗進來,我覺得這都是用戶的四個方面的期待。
現在其實用戶的期待和我們現在提供的產品還是有些差距的。
我覺得第一個是操作的不流暢,交互的響應慢。這里面很多的問題不僅僅是軟件的問題,應用的問題,很多時候是硬件的問題。因為現在屏越來越多,信號輸入的越來越多,如果你的硬件平臺,電子電器架構不足以支撐這么大數據量的運營,其實是很成問題的。所以要想解決智能座艙和駕駛的問題,首先得解決價格的問題。
第二個問題就是生態不豐富,內容比較單一。在車上大家認為車未來都是第三空間,在車上能干所有的事情。但是現在其實車離真正的第三空間還是有差距的,我們現在主要還是把它作為一個行駛的交通工具來做。無外乎在其中加入一些娛樂的元素,但是真正離辦公,居家,休息,會議管理都還是有差距的。應用的內容不夠豐富。
第三個出行的場景,我這兒主要指自動駕駛。我們現在很多的場景是無法覆蓋的,現在比如說我們做的一個應用,車輛的召喚,自動泊車。當然很多時候你是有顧慮的,那么旁邊車竄出來一個小孩或者竄出來一個狗,會出現什么情況?然后你出小區的時候旁邊有個三輪車,有個騎自行車的人來別你,你怎么辦?很多的場景是無法覆蓋的。大家用的時候會感覺頻繁車輛的推出,就算在正常的道路行駛上也有頻繁推出的現象。所以這就是應用場景覆蓋的不夠充分。
最后一個智能體驗比較少,個性化定制服務少。整車企業現在做的是把充電樁引入。但是充電樁是不是在用,充電樁是不是壞了,其實這里頭的信息,大量的信息都沒有導入,或者說還需要不斷的完善。包括我們哪吒企業也是,更別提其它的應用服務了。我們應該把用戶的需求分為基礎服務,增值服務,還有一些超出期望的這種服務,一點一點的,一個項目,一個項目的把它做好。
行業的趨勢,我覺得現在有這四個方面,第一個是數據驅動,我們知道一個固化的操作系統或者說一個智能座艙系統,靠后臺的人力去不斷的迭代升級,你是無法做到的!只有不斷靠神經網絡學習,數據不斷的完善,建立一個模型,讓機器,讓設備,讓操作系統來自我的驅動學習。這種能力我認為是未來車企的核心競爭力。比如說路況信息,因為路況信息每天都在變,那你的現在大家都說人機共駕,高清地圖引進來,地圖變了你這個車的狀況。在很小很小的一些細分的場景之下,你的數據要更新,你的策略要調整。比如說未來有沒有可能一個車上,你是個女性用戶,那你喜歡開車是溫柔一點,喜歡變道的時候它快一點,各種學習能力是需要具備的。
所以這就需要有大量的數據來驅動。大數據平臺,大數據中心的建設,這是所有車企下一步應該發力的一個點。
第二是算力的提升。因為現在的屏越來越多,數據量越來越大,這個系統運營起來需要龐大的算力,包括一些冗余,尤其冗余系統還不能只有一個,它有好幾套系統。所以要求算力越來越大,所以我們看到有原來的八套,三十二套,六十四套,一百二十八,二百等等。據說現在有號稱兩千的,一千的,這是一方面,算力是需要提升的。但是我們確實是也不要忘記了車都是需要成本的,所有算力的堆砌都是需要用戶來買單的或者企業來買單,所以算力的競爭不能搞軍備競賽,第一個用戶承擔的這個成本,我們現在哪吒S,兩個激光雷達,配上高清地圖,這套系統就接近三萬。我認為這個兩三年之內,三四年之內完全夠了。
我們和各位友商,包括走的比較靠前的企業也在交流,其實三到五年內,這套系統足夠了!絕對能夠覆蓋大多數的應用場景。算力兩百或者是五百也足夠了,多的就是浪費,多的就證明你的企業算法太差,你的操作系統或者你的應用層中間寫得太爛,你的代碼太差。
所以一個是企業要把自己的算法,把自己的軟件,把自己的能力提升,做到越來越精,第二也要降低用戶的使用成本。所以不搞軍備競賽。剛才我看丁總也提出這個觀點,我覺得很好!不能說是誰的算力越高誰就覺得自己厲害。誰能夠用低的成本讓用戶體驗到最多的,最聰明的功能那才叫牛。
第三個是架構的升級我剛才也說了,其實各種運用系統都像一個高速公路一樣。自駕,座艙,娛樂,導航,我們視同為一輛一輛的車,四通八達的車。但是車做的越來越先進,但是高速公路做的很爛,跑不起來,或者是甚至有翻車的風險,那就很完蛋!所以新的電池架構,從分布式的到區域控制,最后到中央集團單元,這是一條未來演進的道路。當然中央集團單元不是唯一的,一定也有省道,國道,鄉村小道,毛細血管。
最后一個激光雷達,所以現在看的話,今年激光雷達大概率在一些先進車型上配上,因為激光雷達確實解決了很多場景之下的識別困難的問題,太遠了,道路情況不好,它的識別敏感度也更好一些。為了讓自己的車更聰明,有更多的應用場景可以用得上,激光雷達很多車型會配上,我認為這個應該是很大的趨勢。因為我們也是這么做的。
那我們做了什么,在這兒我就簡單的跟大家報告一下,第一個我們也是飽和式的投入在軟件算法上,我們不做硬件或者暫時不做硬件。但是在軟件算法上,操作系統上我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我認為這支隊伍在所有的車企里面投入應該算是比較靠前的。我們智能技術的投入不比別的企業少,無論是人還是資源,還是資金。
剛才也說了,就是第一架構,我們現在是智能駕駛域,車身域、動力域、座艙域四個域,下一步要做中央計算單元,真正有一個智慧的大腦來掌控各個子系統,這是我們正在做的事情。我們希望把我們的省道,國道都建好,然后我們在域控上,座艙上,讓算力域控做得更好一些。
第二個就是語音。未來的交互系統有很多的創新,我認為再過幾年,真正意義上的屏有沒有,可能到處都是屏,只要你想它是個屏它也許就是個屏,所以未來的交付方式會有一些大的顛覆性的變化,甚至是一些整車上的無線的連接也會是一種趨勢。就是它導致了整個車輛的這種形態和交付的方式的變化。我們現在所說的底盤,其實就是為了實現L4級以上的自動駕駛功能來實現的。
因為傳統機械式的,液壓式的操縱是沒有達到毫秒級的靈敏度,你要想讓車更加聰明,各種情況都能應對,一定是個線控的,一定是一種數據化的驅動而不是靠機械式的。那么人機共駕,現在的人和機器之間怎么樣相互融合的駕駛車輛,該推出的時候推出,該接入的時候接入。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誰要把這塊做的更平滑,那才能勝利。
最后一個生態建設。要不斷引入多的服務內容,原來可能都是收音機打個電話,后來又加上導航,現在加上充電服務,還有玩游戲的,唱卡拉OK的,在里面會議系統等等,很多很多的服務會加進來。這種生態建設,服務內容的建設是我們下面要做的重點工作。這就是我們正在做的這種復雜場景,我們把它分為高中場景,城市的,最后五公里的,最后一公里低速的封閉的停車場,我們把它分為四個場景,正在全力以赴的。
我覺得配激光雷達,配了高精度的攝像頭,加上傳感器,一個高算力的芯片,把我們的算法,把我們的系統做得更加的聰明。我們期待著能不能以200tops就能實現所有的這種能力。這是我們現在應該做的。我們也在做一些一千人的隊伍,做一些自研的公布,這是在算法上,在軟件上,在數據平臺上,我們都要做一些創新性的工作。包括底層軟件上,也在做一些努力。
要想實現一個特別性能優良的車,價格還能再往上漲漲,但是我們的初心沒有變化,普通的工薪階層,買燃油車已是大眾豐田,甚至是寶馬,我認為只要不超過三十萬,就是為人民造車,當然我們會持續二十萬以內,十萬的車,繼續會有,我們會把所有的車都作為智能車來打造。十萬以內也可以實現L2級的自動駕駛功能,這是我們正在做的事情。我們希望構建一個好的平臺,然后不斷的做一些裁剪。我們已經實現了哪吒V,七八萬的車,就能夠實現L2級的智能。遺憾的是因為芯片的問題現在交付得慢一些。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謝謝!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王鳴幽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renwu/168952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