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杭寧高速長興口下,沿著306國道,驅車至長興城南開發區,天能集團今年夏天正式投產的800畝循環經濟產業園就在眼前。
這里有世界上最先進的再生鉛回收設備,每年能無害化回收處理15萬噸廢鉛蓄電池,產生10萬噸再生鉛及數萬噸副產品。
”一個近10斤重的廢舊鉛酸蓄電池,經過脫硫、廢酸回收、結晶和低溫熔煉等工序,可產生6斤多再生鉛,6兩多聚丙烯塑料,1斤多硫酸鈉,全部都可以再利用,可以說是將廢舊電池吃干榨凈?!睘榱俗屪髡呒由钣∠?,集團董事長張天任不厭其煩地算了一筆更細的賬。
這家連續15年為國內最大的動力電池供應商,今年前三季度銷售額突破200億元,業績和利潤連續三年以超過60%的速度遞增。
然而此刻,張天任顯然最為自豪的還是循環經濟產業園,他告訴作者,在河南濮陽,天能正投資數億元復制了一個同樣的版本,明年將投入運行。
這只是天能打造綠色動能產業版圖的一景。
循環經濟里淘金
也難怪張天任感到驕傲。
廢舊鉛酸電池的再回收和再利用一直是一個全球棘手的問題。再回收,需要巨資投入;再利用,又存在技術上的障礙。而今,張天任帶領的天能科研團隊徹底破解了這兩難。
這個難題的破解意義有多大,可以看一組數據:2009年長興鉛蓄電池年產9000萬只,合重50萬噸,產量占全國的12%。據統計,長三角地區每年會產生近30萬噸廢蓄電池,但當時浙江省有資質的鉛回收冶煉企業僅1家,年回收量僅萬噸,后來這唯一的一家也因環保整治而被取消相關資質。
人工拆解、廢酸無處理直接傾倒, 80%的小型再生鉛企業環保設施簡陋,熔煉、精煉、合金過程中會排放大量含鉛廢氣。廢蓄電池的科學回收利用不僅關乎環境安全、百姓健康,也關乎上下游產業的生死存亡和可持續發展。
在天能循環經濟產業園,作者特別關注每個環節的清潔生產。
穿梭在巨大的裝備、管道間,作者看到的像是一”魔環”:入庫、破碎、水力分選、脫硫、壓濾、結晶、熔煉、精煉、合金……10多個環節,采用全濕法密閉生產,整個過程全自動化,徹底改變傳統的蓄電池拆解造成的污染及繁重的體力勞動,人與鉛零接觸。
相對于傳統工藝的低回收、高能耗、高排放,天能再生鉛項目的金屬回收率提高10%,可達98%以上,年多產鉛1萬噸,增效1.5億元;降低能耗30%以上,節約增效約2835萬元;殘酸回收率達100%,塑料回收率達99%。廢氣徹底治理,余熱、廢水100%循環利用,實現了”零”排放。
這種高效的回收再利用得益于在世界最先進的意大利博納帝全自動機械破碎、水力分選工藝技術設備基礎上創新的新技術。4套來自意大利的最先進的全自動生產線再加上大大小小70多臺(套)國產裝備,至少比傳統工藝解放了90%的勞動力。天能正引領蓄電池產業走向綠色和生態化。
”現在,我們不僅能夠將自產電池全部回收再生循環利用,同時也可以承擔社會上廢蓄電池回收利用,最終在長興形成電池企業循環經濟產業集群?!睆執烊胃嬖V作者。
綠色動能新夢想
繁忙的年末,張天任剛送走一批院士專家以及企業家同行。他們來長興參加由天能承辦的全國第二屆鉛酸蓄電池新技術研討會。張天任愿意牽頭做這件事,同時也更想聽聽這些業界精英們對未來的把脈。
一個人靜下來的時候,張天任會琢磨琢磨十八大報告,讀讀最近的新聞。聽政聲,觀時事,早已掛在他腦海里的天能未來發展版圖從未像現在這樣清晰?!毙履茉磩恿﹄姵兀履茉磧δ茈姵?,廢舊電池的再生利用,利國利民利企,順天順勢順民,未來往這個方向走定了!”張天任告訴自己。
嚴謹務實的張天任不輕言夢想?,F在,他告訴作者,天能未來要做新能源動力電池的最大供應商。
上世紀90年代,當滿街奔跑的是屁股后面冒著滾滾黑煙的摩托車時,天能率先研發出填補國內空白的新一代電動助力車專用蓄電池,一舉打破國外品牌電池對中國電動車市場的壟斷,引領和推動中國電動車行業發展春天的到來,自己也順勢發展成為鉛酸蓄電池行業的老大。
”電動汽車熱起來了,為什么形不成產業化?風能太陽能如何更好地利用和推廣?所有的關鍵都在于電池技術。”張天任認為,天能憑借一貫的創新驅動一定能研制出更經濟便宜更穩定可靠的新能源動力電池、儲能電池,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化未必只是夢想。
事實上,當五年前電動自行車產業快速發展,眾多動力電池企業還守著傳統鉛蓄電池產品過小日子時,天能已經率先拉開行業轉型升級的帷幕,先后開發生產了鎳氫和鋰離子電池、電動汽車電池、風能太陽能儲能電池、新材料等五大系列上千種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產品。其自主研發的風能太陽能儲能電池,擁有提高充電接收能力等多項國家專利,現已實現產業化,用于國內外多項大型工程;其汽車電池與奇瑞、上汽等100多家大客戶結成戰略合作伙伴,并成為上海世博會服務車輛首選供應電池;其膠體動力電池在國內首次用到了飛機牽引車和純電動公交大型車輛上;天能還與國家電網、康迪車業合作,在金華創建電動汽車電池更換服務公司,為純電動汽車上路積極鋪路搭橋……
22年前,年僅24歲的張天任借來5000元承包一家負債累累的村辦蓄電池廠,僅因為這個渴望致富、有闖勁的年輕人在當時能源緊張的空氣中嗅出了商機;今天,當年的小作坊已成為一家擁有2萬員工、總資產逾60億元的國際化企業。進入人生豐年的張天任已將紙上財富看得風輕云淡,兩肩卻多了沉甸甸的社會責任感?!弊霏h保電池,做綠色產業,將是我的終身事業。這也是企業對社會的最大回報。”
天能,一幅綠色動能產業版圖正徐徐鋪開。
( 編輯/李艷嬌 )
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綜合報道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renwu/1695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