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部2012年12月27日發布的《2012年中國機動車污染防治年報》顯示,全國機動車前年共排放污染物4607.9萬噸,比2010年增加3.5%。機動車污染已成為我國空氣污染的重要來源,是造成灰霾、光化學煙霧污染的重要原因。
作為國民經濟支柱之一,汽車產業去年捧上一份產銷量雙破1900萬、再創新高的成績單。然而,以節能減排著稱的新能源汽車在其中所占比例讓人尷尬,與國家2015年規劃目標相去甚遠。作為新能源主力的電動車及插電混合動力車推廣乏力。
四大瓶頸制約電動車發展
目前,國家補貼資金,鼓勵支持企業發展,中央和地方政府更是出臺了不少補貼政策。可實際上,大部分汽車企業按兵不動,市場上僅有榮威E50、比亞迪E6等極少車型供消費者選購;消費者猶豫不決,不買怕吃虧、買了怕更虧。”政策熱、市場冷”是新能源汽車在國內最真實的寫照。
為什么政策一片大好,電動車卻發展緩慢?日前,福田汽車副總經理、工程研究院院長鄔學斌在接受作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國內電動車的發展存在四大瓶頸。”電力供應方面,充電樁布局速度滯后、網絡少;車輛、電池、充電等系統性的標準化工作滯后,缺乏國家統一標準;在供應鏈及成本上,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不多,核心技術缺乏,投入不足造成產能不足;電池的能量密度難以突破,低溫充放電性能差。
”但是,瓶頸中暗含著追趕世界的機會。”鄔學斌認為,”發動機要控制燃燒、熱、排放等,電機的控制要簡單一些;內燃機的自動變速箱多的需要9檔,電動車的變速箱只需要3檔。”在電控方面,國外企業也是剛剛起步。因此,中國存在突破的可能。
從公交領域飛入百姓家
電動車想要飛入尋常百姓家,不可能一蹴而就,從公交領域過渡,成為比亞迪布局電動車的選擇。作者從深圳市發改委了解到的數據顯示,截止今年8月底,深圳累計運營的新能源汽車達3352輛,比亞迪旗下的產品占了半壁江山。
比亞迪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綠色公交發展事業部市場總監王璦琿認為,公交車和出租車是城市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與私家車相比,推廣電動大巴和電動出租車對改善城市環境的作用更大,效果更明顯,這是比亞迪著力推動城市公共交通電動化的關鍵原因。
福田汽車在新能源戰略方面異曲同工。截止2011年,福田已經為北京市提供了1000臺電動環衛車、350臺電動出租車和1100電動公交車。鄔學斌告訴作者,公交車、環衛車因為線路固定,所以容易進行充電;在北京房山投放的電動出租車也是同理(充電樁主要在郊區)。
”打開私人電動汽車市場,很大程度上有賴于消費者認知度的提升。通過電動大巴和電動出租兩個‘排頭兵’的表率作用,電動汽車有望盡快得到認可。”王璦琿說。近日,比亞迪向深圳市公安局交付500臺E6純電動警務用車,成為其推廣電動車進入公務車領域的新嘗試。
物聯網造就”生態汽車”
零排放、零污染、零事故、零堵塞,是鄔學斌在腦海中構想出的未來電動車圖景————”生態汽車”。零排放和零污染是讓汽車擺脫石化原料的限制,成為”空氣凈化器”,要實現零事故和零堵塞,則需要推動汽車物聯網發展。
”電腦在誕生之初只能用來計算,今天,互聯網實現的電腦間對話在當時是無法想象的。”鄔學斌說,”未來的車和車之間也能對話。通過無線通訊、GNSS/GIS、傳感等技術,實現對車輛自身和外在信息,如道路、人、環境的提取和利用,在此基礎上提供包括導航、安全、娛樂等綜合性服務,實現‘人-車-路-環境’和諧統一的物聯網。”
去年年底,國家發改委”2013年繼續推廣節能和新能源汽車”決議將給電動車的升溫再添一把柴。
實際上,電動車的歷史早于內燃機汽車,”電動車曾三次對內燃機車發起沖擊,由于成本過高、技術不完善、時機不成熟等原因都敗下陣來。而這次,電動車不會輕易退出歷史舞臺。”鄔學斌對未來充滿希望。
( 編輯/李艷嬌 )
來源:青年參考
作者:綜合報道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renwu/1728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