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周前,三菱汽車社長益子修在上海接受媒體訪問時,結合企業在中國的發展,講述了他作為企業首腦的諸多感受。
為參加這一屆上海車展,三菱汽車制定了”馳騁地球,關愛地球,新一代先鋒科技”主題。對此,益子修說:”汽車既有便利的一面,也有交通安全問題,三菱汽車一直遵循一個理念,就是既要發揚它便利的一面,又要努力克服由此造成的負面影響,特別是環保問題和能源問題。我們認為環保問題和能源問題是汽車企業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應該盡最大的可能來加強環保,盡最大的可能來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最大可能節約能源。三菱汽車率先在全球推出了電動車的技術,但我們也認為,要想達到環保和關愛地球,不能僅靠一種技術,要進行綜合考慮,例如純電動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混合動力車以及清潔汽油、清潔柴油車等多項技術。”
研究市場并制定成功的發展戰略,這是企業領導人的使命。益子修談到了他對汽車業的觀察:”現在中國的汽車行業正處于一個調整期,縱觀全球汽車產業,在發展過程中都有‘高峰’和‘低谷’的階段。比如說日本,在近20年中,汽車總需求量實際上是減少的。再看西歐市場,西歐當前汽車的需求量也看不到有增長的傾向。在這樣的情況下,唯獨中國這幾年一直保持增長的勢頭。如果像以往中國的增長速度,可能每年是10%、20%的遞增,如果一直是這種趨勢的話,可能現在的2000萬輛很快就變成了3000萬或者更多,調控肯定是需要的。對中國汽車行業的調整期,我一點也不擔心。這個調整期對整個公共設施的完備和環保車型的推出,是一個機會。三菱汽車和廣汽有一個合資公司叫廣汽三菱。廣汽三菱現在第一個目標是要達到年產量30萬輛,由于公司的成立比預計推遲了一些,要達到30萬輛需要兩三年的時間,但是我們堅信這個合資項目一定會達到所預計的目標。現在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的汽車保有國、生產國和銷售國,在這樣的情況下,三菱汽車怎樣來配合中國市場,包括環保問題,這是我們今后考慮的一個重要課題。”
對于銷售渠道的問題,益子修說:”我們現在銷售渠道有3個:一個是進口車的,一個是東南的,還有一個是廣汽三菱的。如果在四五年前,當時整個的汽車銷售都是增長的態勢,那時候我們按這3種渠道分別來銷售的話,我覺得還是比較合適的。但是現在情況有了變化,現在中國的汽車市場也到了成熟期,成熟期之后建店的費用比過去要高,土地的價格也比過去有所增長,在大城市現在再開新店也有一定的困難,這是和四五年前相比不一樣的。所以我們要想達到高效率的銷售,應該對原來的銷售渠道進行梳理。怎樣為經銷商們提供便利,這肯定是我們要解決的一個問題。”
對于三菱在汽車銷售和品牌推廣方面存在的問題,益子修說:”不光是在中國,在世界的其他國家也聽到過。就是說我們的品牌傳播方面有所不足,比如我們本來有‘10’,結果傳達到別人那兒變成了‘5’或者‘6’,對于這么一個情況,我們決心今后在全世界的銷售方面進行徹底的改善。”
關于三菱在中國的戰略推進,益子修說:”首先有一個基本的想法,國產車和進口車相比,應該是盡量的實現國產化,以國產為主導。合資廠生產的車型的國產化率要盡量爭取到100%。今后,對于進口車的投放,我覺得應該是未來發展的主流車型,比如說擁有日本環保技術插電式的電動車,應該說是比較有競爭力的。而且總的原則是把進口車的車型逐步實現中國生產。”
在回答”新能源車目前面臨最大的困難是什么”時,益子修說:”新能源當中三菱首推的是電動車,我感覺有3個課題需要注意。首先是價格貴,其次是有的用戶反映電動車一次充電之后的續航距離還不足,再次是有的地方充電的公共設施還不完備。隨著不斷的改進,首先價格會降下來,然后是一次充電后的續航距離會越來越長,第三是各個地方的公共設施會越來越完備,所以這些問題都是可以克服的。但是第三條,就是公共設施的完備,這恐怕光靠一個民間企業是不夠的,必須要和政府一起來做。在日本,政府對普及新能源所用的公共設施給予很多的支持,歐洲也是一樣的,所以三菱汽車對于中國政府今后在電動車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也給予很大的期待。另外從世界上看,有的時候為了更完善某一種技術,需要靠廠家之間的合作,因為各廠家擅長的技術不同,互相之間進行交流,這樣能夠更快的讓新技術成熟起來。現在三菱已經投產的電動車充一次電的續航距離是180公里到200公里,對于普通用戶來說一天跑100公里、200公里基本沒有問題,但是周末出行時180公里和200公里的續航距離就顯得不是很夠。后經調查顯示,當一次充電達到續航距離300公里的時候,可以滿足每個用戶,基于這個前提,我們今后的純電動車要達到一次充電續航300公里。”
來源:中國質量報
作者:王從軍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renwu/1925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