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年度人物是件危險的事情,因為你很難做到讓所有人都認可,現在一年將盡,如果一定要選擇2013年中國汽車年度人物,他會是誰?
受讓福汽集團45%股權且將從與日產合資組建的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回購重型商用車業務和資產與沃爾沃集團合資的東風汽車董事長徐平抑或是總經理朱福壽?整合全球資源為我所用、以完全正向開發的手段打造全新中國汽車品牌的觀致汽車董事長兼CEO郭謙抑或是幕后支持者奇瑞汽車董事長尹同躍?一年以來一直處在被負面輿論包圍之中但并不為所動,且看公司股價不斷上漲并將哈弗打造成獨立SUV品牌的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還是通過多年加強自主研發使長安汽車自主品牌在這一年發展勢頭迅猛且合資品牌大部分高歌猛進的剛剛升任中國兵裝集團總經理的徐留平?
毫無疑問,選擇是困難的,不過非要選擇一個,《汽車商業評論》把票投向北京汽車集團董事長徐和誼,因為他今年以來主導的幾大合縱連橫事件,基本完成了北汽國內的戰略重組,并在國際資源的整合上寫下了富有創意的新篇章,更重要的是他具有解放了的汽車思想。
北京汽車集團董事長徐和誼
11月25日,北汽集團以區區8000多萬元從江西國控手中收購昌河汽車70%股份,由此獲得景德鎮與九江兩大生產基地,徐和誼希望到2017年末雙方共同投資130億元,實現江西昌河年產銷整車50萬輛,全產業鏈年營業收入500億元。
再向前回溯一個月,10月26日,北汽集團與云南德宏州政府、云南景成集團簽署協議,合作建立西南產業基地,項目總投資36億元,總產能15萬輛,生產符合西南地區和周邊國家需求的商用車、SUV和乘用車。
更早前的8月7日,北汽集團兼并重組鎮江汽車制造廠,準備投入150億元打造華東產業基地,建成后年預計產能30萬輛,年銷售收入超過500億元。9月29日,鎮江基地項目正式開工建設。
至此,北汽集團自主品牌的產業基地遍布中國五大地區:華北(北京、河北黃驊)、華東(江西景德鎮、九江、江蘇鎮江)、華南(廣東增城)、華中(湖南株洲)、西南(重慶、云南德宏),到2014年底自主品牌總產能有望達到290萬輛規模,這個數字超過大眾汽車集團2012年在中國281萬輛的總銷量。
重組昌河簽約儀式后,北京汽車集團董事長徐和誼對《汽車商業評論》說:”到今天為止,北汽集團在國內的戰略重組擴張可以說已經告一段落?!?/p>
宴會上最后到場者是身份最高的,但在市場上,晚到意味著機會的喪失。作為在新的歷史時期較晚發展自主品牌的國內汽車集團,北汽在起跑線上落后,但是徐和誼永遠懷著一股面向未來、信心滿滿的樂觀勁頭,其奮起直追后來者居上的態勢已經清晰可見。
11月19日,德國戴姆勒以6.25億歐元(約合51.5億元)收購北汽股份12%股權,同時它將兩者合資的汽車制造企業————北京奔馳汽車有限公司的股份出讓1%給北汽股份,而北汽股份則將兩者合資的銷售公司————北京梅賽德斯-奔馳銷售服務有限公司股份出讓1%給戴姆勒。
《汽車商業評論》認為,繼1983年北京吉普開創汽車業中外合資模式30年后,北汽又率先將合資合作向前邁進一步,戴姆勒由此實際突破其在中國合資公司中50%的股比限制,下一步北汽股份將擇機收購一定比例的戴姆勒股份,形成兩家企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結為戰略聯盟的局面。
但是外界對于徐和誼的狂飆突進還是心存疑慮。北汽集團是否能夠有足夠的資金去投資這些基地?是否有足夠產品支撐集團的產能需求?老徐是否有足夠的人才能夠滿足日益擴大的公司管理邊界?和戴姆勒的合作是否能夠保持長久的真正的緊密?……
”這種思想太陳舊了。”2013年11月底,徐和誼在接受《汽車商業評論》獨家專訪時再三強調,”我們一定要解放思想?!?/p> [page]
山芋不一定燙手
只要事關企業重組,不僅在中國,在全球汽車界都是大事。11月25日,北汽集團正式收購昌河汽車70%股份,江西省國資委下屬的江西國控擁有另外30%股權。當天下午,相關協議在江西南昌剛剛簽署,網上的消息就已經鋪天蓋地。
此前昌河被中國長安重組已近三年,昌河一直桀驁不馴,甚至在2012年初鬧出罷工事件,隨后一直處于無為而治的消極發展狀態?,F在人們的疑問是,北汽集團怎么敢接這只燙手山芋?或者說,怎么解讀這次兼并重組?
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說,這是對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精神的迅速反應,是北汽戰略布局的新落子。
這句話耐人尋味。中國汽車業的重組,免不了是有政府之手在背后推動。北汽集團此次兼并重組如何能夠體現”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一個可以作為表象的理由是,昌河汽車并非沒人要。在脫離中國長安后,不僅僅是北汽,還有福特、江鈴、上汽等企業分別與昌河接觸,希望達成并購,但是昌河最終選擇北汽。北汽收購價格8000萬元根據評估機構的凈資產評估而定,由中國長安和江西省國資委共同委托的評估機構對江西昌河的凈資產評估值為1.17億元。
在北汽涉足重組昌河汽車之前,中國長安已與江西省政府方面達成一致意見,將昌河汽車中的景德鎮基地和九江基地剝離出長安體系,而隸屬于昌河汽車的合肥基地將劃歸長安。
這也就是說,昌河汽車旗下擁有昌河汽車自主品牌和昌河鈴木合資品牌兩大品牌,兩大轎車生產資質,擁有景德鎮、九江兩個產業基地,27萬輛整車產能、15萬臺小型發動機產能,以及員工約4700人。
記得幾年前北汽收購薩博一系列技術時,徐和誼曾經表示不能將薩博的工廠那一堆爛攤子收下,以免成為未來發展的包袱,那么收購現在只有幾十個技術員的昌河汽車何以避免它不成為自己的包袱?何以避免它在中國長安治下時代那種”不聽話””不發展”現象出現?
理由或許如北汽集團總經理張夕勇所言,中國長安是好的汽車公司,北汽集團也是好的汽車公司,一個剝離昌河,一個重組昌河,都是各自集團在中國汽車業新的形勢下的戰略需求,都是正確的選擇。
《汽車商業評論》了解到,北汽集團重組昌河主要基于三方面的考量:一是產品線互補;二是填補基地空白;三是滿足集團規模優勢需要。
關于產品線互補,當然不是指昌河的微車同北汽威旺的微車互補(那是有沖突的地方),而主要是指昌河鈴木的小型乘用車,它們絕大部分是1.4L以下的小排量乘用車,跟北汽產品互補性強,北汽集團1.4升以上排量的產品比較多。
昌河鈴木的小型乘用車包括掛鈴木標的產品,比如作為小型MPV的LANDY浪迪、作為wagon的北斗星e+和作為實用型家轎的利亞納a+;包括掛”昌”字標的類似合資自主品牌的產品,比如Splash派喜和小型MPV跨界車北斗星X5等。
固然目前這些產品在市場上表現不佳,但是鈴木已經有意要重組昌河鈴木,在合資中方變更為北汽集團后,日本人的這種意愿更加強烈。鈴木一直不滿足于和長安汽車合資,希望在中國找到另外一家實力雄厚的合作伙伴,一度傳出它和上汽集團合資的消息,現在和北汽合資,應該可以讓它”不安分的心平靜下來”以更好地思考未來在華發展戰略。
《汽車商業評論》認為,在新的合資格局下,作為世界著名的小車大師,鈴木預計將在未來2年內為昌河鈴木推出在中國市場越來越熱的小型SUV產品,這對于提升這家公司的產業競爭力將有著重要作用,從而也對北汽有較大的吸引力。
就產品而言,昌河鈴木對北汽的吸引力還表現在它還有15萬臺小型發動機生產線,以生產鈴木K14B發動機為主。K14B發動機,排量不足1.4升,2005年在中國投產的時候屬于鈴木汽車當時的先進發動機。未來,北汽更多產品或許可能采用這種發動機,目前北汽E系列采用三菱MEVIC 4A9系列1.3升和1.5升排量發動機。
重組后的江西昌河將通過導入北汽集團雙品牌平臺車型、引進日本鈴木戰略車型、聯合鈴木開發全新車型,升級換代現有產品4種方式全面提升產品水平,均衡發展合資、自主兩大產品體系,產品涵蓋從B級車到微車,從轎車到SUV、MPV全系列產品譜系。
填補基地空白的意義也非常重要。雖然昌河的微車能對北汽的微車市場占有率起到拾遺補缺的作用,但是北汽更看重的是昌河在華南的基地,從產業布局的角度來說,這是拓展北汽南方市場的需要。
同時,這也是滿足北汽未來”十二五”、”十三五”發展規劃的戰略需要。北汽集團今年產銷量有望達到210萬輛,總量排行在第五位,它希望能夠盡快進入中國汽車行業第一梯隊,重組昌河對北汽形成規模優勢至關重要。
此次重組被北汽集團徐和誼董事長認為是市場起到決定作用的重要因素還在于昌河汽車自身的覺醒。
市場是最具公信力的裁判。曾連續6年微車銷量第一的昌河在長安時代有過桀驁不馴,近幾年在激烈市場競爭中銷量一降再降,漸漸遠離主流。其銷量在2010年達到16.1萬輛的頂峰后,2011、2012年下降至11.29萬輛和12.3萬輛,2013年前10個月銷量7.87萬輛,同比下滑12.74%。
此一時,彼一時。今年以來七下江西的張夕勇說,經過與昌河汽車現在的管理層多次溝通,發現他們已經深切認識到最近幾年中國汽車市場發生了激烈變化,意識到不管是從產品還是產能來說,僅僅憑借自己一個小的企業,不會有什么發展。北汽重組昌河,昌河職工代表大會100%全票通過。
實際上,昌河汽車的心態也在發生微妙變化。2009年,昌河汽車從原母公司中航工業劃撥至兵裝集團旗下的中國長安,其央企資產的身份并未改變,此次江西昌河的獨立,其將轉為地方國企,并成為江西省第一個由省政府直管的汽車企業。
北汽集團重組昌河前,江西省政府要求昌河汽車到2020年實現整車產能100萬臺,全產業鏈年營業收入1000億元的目標。這是一個眼看著難以實現的計劃。根據此次雙方協議,北汽集團重組之后,到2017年末計劃累計對昌河汽車投資約130億元,實現整車產能50萬輛,全產業鏈年營業收入達到500億元。
為了重組順利進行,北汽集團入主昌河汽車后制定了兩大原則:有利于昌河汽車的發展、管理團隊最大限度保持原樣。北汽集團只派駐兩人進入江西昌河,一位負責銷售,一位負責財務。雙方股東第一筆注資10億元,計劃在2014年春節之前到位。
此次收購,北汽從江西國控手中拿到的股份是70%,這實際有著更深遠的意義。《汽車商業評論》了解到,北汽完全可以100%收購,但是徐和誼沒有這樣做,因為手握70%股票實際意味著它已經能夠絕對控股,但同時讓政府背景的江西國控擁有30%的股票,顯然是希望地方政府能夠在關鍵時刻頂上,這何嘗不是一種重組昌河汽車的”市場起決定作用”因素的體現。
[page]大和強的內在邏輯
在參加完北京現代中高級車名圖廣州上市系列活動之后,11月21日,徐和誼一早飛往湖南長沙,參加北汽股份株洲分公司第20萬輛整車正式下線活動。
從開工建設到第20萬輛整車下線,北汽株洲分公司僅用了5年時間,徐和誼即興發表祝辭,稱這顯示了北汽自主品牌乘用車產銷實力的穩步提升,是京湘成功合作的重要成果。當天晚上,他又飛回北京。
11月22日上午,徐和誼在北京就關于重組昌河的事宜與有關領導進行最后的磋商。不知這位北汽集團董事長在表示收購昌河國內整合告一段落之后其商務行程未來是否能夠稍有喘息機會。
如前所言,現在北汽集團自主品牌的產業基地遍布中國五大地區:華北(北京、河北黃驊)、華東(江西景德鎮、九江、江蘇鎮江)、華南(廣東增城)、華中(湖南株洲)、西南(重慶、云南德宏),到2014年底自主品牌總產能有望達到290萬輛規模。這個數字已經超出了徐和誼在今年8月15日”首屆(2013)北汽集團品牌大會”上公布的長遠規劃中提到的自主品牌銷量目標。
北汽集團的長遠規劃是,到2015年實現產銷規模360萬輛,自主品牌銷量占比達45%,營業總收入4500億元,利潤總額超過300億元,國內市場占有率13%以上,進入國內汽車行業第一梯隊,世界汽車行業前15位。
而到2020年,北汽集團希望實現銷量500萬輛以上,自主品牌銷量占比50%以上,營業總收入6500億元,利潤總額超過420億元,國內市場占有率14%以上,進入國內汽車行業前三,世界汽車行業前12位。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今年前10個月北汽集團實現銷售164.77萬輛,同比增長12.70%,名列行業第五。要達成上述目標,并非易事,這也是北汽大規模四處并購的重要原因,但與此同時這也將會遭遇外界詬病,稱之為”大而不強”。
”大而不強”是業內對于中國汽車產業的整體評價,有巨大的市場和制造能力,但是本土研發的水平不強。有人認為做強然后做大是一條正路,但是對于一家希望后來居上又在本土有巨大市場的汽車集團來說,通過整合資源迅速做大是其能夠做強的必要條件。這是徐和誼根據自己進入汽車行業11年來的經驗得出的一條對當下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的規律性認識。
無論如何,汽車業是規模產業,生產規模對長期平均成本乃至零部件供應、研發、物流都產生重要影響?!逼髽I不大,生存起來非常困難。”他對《汽車商業評論》說,”國內這種資源整合、發揮各自優勢把企業做大做強,這是一個大趨勢,這個趨勢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是客觀的,我想我們還是按照客觀規律去辦事?!?/p>
顯然,按照徐和誼的汽車思想,通過兼并重組實現規模上的做大本身是做強的一種表現,因為這樣能夠最大可能地實現既有資源利用的最大化,而并非是互相之間沒有內在支持的那種簡單的小舢板拼湊成航空母艦。既有資源利用的最大化,對于北汽集團來說,一方面表現在產能的合理利用和規模效應,另一方面表現在最大程度地借助跨國汽車合資伙伴為自己服務。
11月18日,在重組昌河前夕,北汽集團另外一件大事塵埃落定,即戴姆勒正式收購北汽股份12%股權。此舉恰逢國內正在激烈討論汽車合資企業50:50股比要不要放開問題,有人因此認為,即使不久之后北汽在國際資本市場上收購戴姆勒股份,但是整體而言,雙方的合資必將突破對外國公司不能在合資公司中持股超過50%的股比限制。
徐和誼非常不贊同這種關注點,認為把這次北汽戴姆勒互相交叉持股理解成對50:50股比產業政策的突破,關注點過于狹窄和短視。雖然中國汽車合資企業誕生30年來一直持續著這種模式,未越雷池一步,但徐認為:”世界上各大汽車集團之間深度合作,資產股權關系交融在一起,已不是新鮮事情,是人家早都在做的,是一個很重要的趨勢?!?/p>
在外界看來,戴姆勒入股北汽股份同北汽股份作為北京現代和北京奔馳的中方股東一樣,首先對于北汽股份未來在香港成功上市是個重大利好消息。2010年9月28日,作為北汽集團進行自主品牌運作主體的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掛牌,徐和誼期望它的上市能夠為北汽自主品牌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資金支持。
但是徐和誼所愿并不僅限于此。北汽率先越過雷池,此次與戴姆勒的合作不僅涉及股權交易,還包括產品研發、整車制造、新能源、汽車銷售、汽車金融、汽車租賃、二手車等等領域和環節,如徐所言,是一次”深層的、全面的、長久的合作”。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張小虞對《汽車商業評論》說:”徐和誼是很有思想的人,(和戴姆勒合作)談到這一步非常不容易,這體現的是資本國際化,表明北汽實現了做自主品牌的資本結構調整。”
剛剛閉幕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允許更多國有經濟成為混合所有制經濟。到2020年,絕大部分國有企業實現股權多元化,除少數特殊領域外,大部分國有企業發展成為混合所有制企業。國有資本可以根據需要實施絕對控股、相對控股、參股,也可以實行優先股、黃金股等形式。
北汽和戴姆勒交叉持股正好暗合十八屆三中全會的精神,它所體現的就是”市場起決定作用”的經濟規律。對此,無論是北汽的徐和誼還是戴姆勒董事長蔡澈(Dieter Zetsche),都心領神會。
11月18日下午戴姆勒與北汽股份的股權交割結束后,蔡澈對《汽車商業評論》說:”成為北汽股份的股東后,雙方的心態都會發生變化,坦白來說,戴姆勒將會更加支持北汽股份的發展,因為我們已經成為了戰略投資人。我們更加有動力為北汽股份提供支持,不僅僅局限于現有的奔馳業務,還包括北汽股份自有品牌‘北京’牌的業務發展?!?/p>
此前,人們擔心合資公司股比放開將會導致外方逐漸拋棄中方,但是北汽與戴姆勒這種資本方面的深入合作導致雙方的關系不僅不是疏遠,而是進一步緊密,正如張小虞所稱,雙方的這種合作實際上是”分不開了”。
顯然,戴姆勒參股北汽股份、成為后者第三大股東不會是一種財務投資或戰術行為,而是有著更深的戰略考慮。
2012年奧迪超越奔馳成為豪華車第二大廠商,但如果撇開中國市場業績,奔馳仍然在全球其他地區位居第二,中國市場成敗嚴重影響了奔馳與奧迪的全球排名。如果不在中國市場迎頭趕上,奔馳的2020計劃(重回豪華車市場世界第一位置)將失去根基。奔馳所能做的就是最大限度與合作伙伴北汽形成合力,抵抗競爭對手。北汽的強大是奔馳在中國取得成功的最大保障。
作為戴姆勒與北汽緊密合作的象征,11月18日上午,戴姆勒在全球首個海外發動機制造工廠投產儀式在位于北京亦莊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北京奔馳新發動機工廠舉行。
[page]以全球應對全球
無論如何,對于一家汽車公司而言,強與不強最終還是要體現在產品的競爭力上。
徐和誼敢于越過雷池同戴姆勒進行我中有你你中有無的深度合作,更多的是渴望得到對方在產品研發方面的有力支持。除股權交易之外,戴姆勒已經將現款奔馳E級車加長版V212平臺及前后車橋有關核心技術永久無償許可給北汽股份,還提供奔馳原廠動力總成產品與之配套,包括但不限于1.8L渦輪增壓發動機、3.0L自然吸氣發動機及與之配套的6速自動變速箱。
或許有人會發問,北汽能夠依靠戴姆勒多久?一旦對方停止合作,北汽將何所依?實際上,我們從蔡澈上述表態中可以看出,作為制造豪華汽車梅賽德斯-奔馳的戴姆勒來說,扶持作為后來者的北汽集團的研發并不損害其自身利益,相反還是有利可圖的好事。而且,北汽發展得愈好,戴姆勒愈愿意幫助北汽。
2006年10月,徐和誼掌控北汽之后,開始了北汽在新的歷史時期下的復興之路,其中包括完美處理了和戴姆勒的合資關系,贏得了對方的信任。當時,他深知北汽想要完全憑一己之力發展自主品牌,迎頭趕上其他兄弟集團,幾近癡人說夢。于是,”拿來主義+消化吸收再創新”成為北汽跨越式發展的主要途徑,但其時他還沒有指望戴姆勒能夠提供奔馳的技術。
2009年底,北汽斥資2億美元收購薩博三個整車平臺、兩個發動機系列、兩款變速箱的知識產權,北汽自主品牌轎車從零起點一躍成為能夠在歷史悠久的北歐高端性能車基礎上添磚加瓦。
在自主品牌問題上,徐和誼采取的是英雄不問來路、只看結果的現實主義————并不糾結于是否純自主、由零開始的正向研發,他關注的是能否自己做出好產品,至于這個產品哪里來的、是不是完全由北汽創造,并不重要。
這樣的思路催生了北汽的”拿來主義+消化吸收再創新”模式,其特點是在發展初期縮短研發周期、節省資金投入和人力物力。奔馳現款E級車平臺相關技術將無償轉讓給北汽,使得北汽自主品牌再次獲得成熟車型平臺的技術支撐。
一些輿論批評自主品牌缺乏正向研發,徐對此深不以為然?!蔽也皇瞧嚳瓢喑錾?,但我聽過很多人對我講,某某成功的國際大企業的某個產品,它的平臺就是別的誰誰誰的平臺,這樣的例子特別多。怎么別人能這么做,中國人就不能?只要是合理合法擁有的技術,不是剽竊、不是偷來的,就能用?!?/p>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徐和誼非常贊同這種思路。他對《汽車商業評論》說:”什么是協同創新?就是全球化、不閉門造車、全球的資源為我所用,用全球化的視野取他的長、補我的短。我創造出的產品就是我的,什么都自己弄,永遠趕不上。”
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北汽不積累自己的研發隊伍。從改進薩博車型開始,北汽研發團隊不斷得到擴充。頗有意味的是,這個隊伍的組成也是一種拿來主義,而且不只是研發隊伍,整個業務鏈條上,北汽的國際化人才團隊已經初具規模,單單外籍人士的國籍就有10個左右。
徐和誼傾向于”一切國際資源為我所用”,包括國際化人才?!眹H化人才不非得是中國國籍,我管你是哪國國籍,能給我干活、創造價值、是我團隊的一員就是人才。非得說他是中國人、中國國籍那才行,我覺得這種認識太狹隘了。”
比如北汽股份現在負責產品質量的最高領導是韓國人,工作出色的同時對身邊幾個中國年輕人的傳幫帶左右不可小視。這種利用外腦同時培養本土人才的方式既滿足了當前需求,又為未來進行人才培養和儲備,一舉兩得。
從2億美元收購薩博知識產權到零成本拿到奔馳E級車平臺技術,北汽”全球資源為我所用”、開門造車的理念和手法日趨成熟,而且亦獲得了市場很好的響應。
2011年4月首款微車威旺306上市,當年”小試牛刀”(徐和誼語)成功,2013年整體銷量可達12萬輛,成為中國微車領域最可怕的第三勢力。
2012年3月首款E系列轎車上市,迅速成為細分市場銷量增速最快車型;2013年5月中高端轎車紳寶上市,亦成為15萬元以上自主品牌轎車銷量領軍者。
當然,并非一切都一帆風順。比如備受關注號稱中國牧馬人的越野車B40,最近幾年來一直在車展展出,但是直到今年12月28日它才上市,就是因為受制于比如成本居高不下等諸種因素。
顯然,一款汽車產品的成功取決于多個變量,但是整體上,北汽集團在自主品牌建設的各方面能力都在提升。
以動力總成為例,北汽在薩博2.0T、2.3T發動機基礎上延伸開發出1.8T發動機,1.5LGDI發動機正在開發中,小排量領域為株洲分公司1.0升、1.2升發動機技術升級改進。同時與FEV合作開發1.5升GPI渦輪增壓、缸內直噴、雙VVT發動機,與博世合作開發CVT無極變速箱。
在其他核心零部件領域,北汽依靠零部件公司海納川聚集全集團優勢資源提升零部件研發和配套能力,同時走出去,以收購方式直接獲得海外先進技術。比如2011年,北汽集團悄然收購了位于荷蘭東部小鎮芬賴的英納法汽車天窗系統集團公司,后者是全球第二大汽車天窗品牌和制造商。
徐和誼開放的思路還體現在國際化道路的選擇上。2011年,徐在集團管理干部大會上用”規模北汽、實力北汽、世界北汽、和諧北汽”十六字定位新北汽。此時提出”世界北汽”,顯示出掌舵人對北汽的國際化已經思路明確?!蔽覀円鍪澜缂壍钠嚻髽I,不走國際化道路,終究成不了世界級的公司?!彼麑Α镀嚿虡I評論》說。
2013年6月22日,北汽國際化戰略發布暨北汽國際發展有限公司成立。北汽國際化戰略起航距北汽自主品牌首款轎車E系列正式銷售僅一年,距B級車紳寶上市僅一月。徐和誼的理論是,北汽的產品已在國內陸續上市,如果等到國內成熟再去做國際化,時間可能就被耽誤掉。
長江商學院院長項兵在多年前提出”以全球資源應對全球挑戰”,徐和誼的”一切國際資源為我所用”與之如出一轍。這實際又和他倡導的開放的企業文化緊密相關。
作為一個汽車企業領袖,徐和誼身上透露出的這種精神氣質和對汽車業認識的縱深感,對于一個國企的領導特別是做過政府官員的國企領導來說是相當不容易的,它牢牢黏住了那些一腔熱血前來報效中國汽車事業的熱血汽車人(詳見《汽車商業評論》2012年10月號文章《老徐及其倡導的文化》)。而徐和誼最近兩年來,從他們中不拘一格選拔適用人才,在各個崗位培養北汽自主品牌事業的中堅力量,這對于未來更為成熟的北汽至關重要。
更為重要的是,徐和誼幾乎是單槍匹馬重塑北汽企業文化。他以一種海納百川、包容一切的胸懷,塑造了有凝聚力、有向心力、有吸引力的文化?!镀嚿虡I評論》認為,這種開放文化,是中國汽車企業做成自主品牌的一個關鍵因素。
來源:汽車商業評論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renwu/26636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