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特斯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電動車。特斯拉的確很火,但傳統豪車廠商也沒閑著。近日寶馬的一位區域總裁便指出,i3才是”電動車領域的終極駕駛機器”
在2014底特律車展上,寶馬北美區CEO兼總裁Ludwig Willisch向Business Insider解釋了自己的觀點。
當作者問及如何看待i3和特斯拉旗下的Model S時,Willisch表示,”我們在華盛頓摩西湖利用水利發電生產碳纖維(i3車身主要采用碳纖維增強塑料)。我們使用完全可回收的材料以及風電來制造汽車。整個生產周期都是可持續的。其他廠商采用傳統的方式制造電動車,你應該從頭到尾關注碳的足跡,我敢說當前沒有人同我們一樣,在整個生產過程中都關注碳排放?!?/p>
特斯拉較少談論自己的生產工藝在氣體排放上的作為。負責生產制造的副總裁Gilbert Passin曾表示,特斯拉摒棄了傳統的液體涂料,轉而采用粉末涂料,以大幅減少工廠排放,并且不影響汽車質量。
除了提及環保優勢外,Willisch還談到,i3的重量在3000磅以下,而Model S則是4600磅。更輕的重量意味著每千瓦能做的事情更多??赡芤詾楦谄胀ㄆ嚴锏母杏X一樣,但其實電動車能給人瞬間加速的快感。這真的很有趣。
Car and Driver在評測i3后也給出了積極的評價。不過,Model S在性能方面的表現已無需贅言。畢竟Model S售價已經接近i3的兩倍。
說到價格,Willisch認為這也是i3的一大優勢。i3起售價為35325美元,Model S起售價則是63570美元。雖然續航里程Model S是i3的2倍,但寶馬將i3更像是定位于城市代步車。去爭論i3跟Model S孰優孰劣并無太大意義,價格、定位均不在一個星系。但這些背后,實際上是傳統豪車品牌與汽車新貴之間的較量,是所謂”守舊派”與所謂”革命派”之間的紛爭。這關乎汽車廠商的前景、態度、眼光,而并非兩款車型的勝負。
許多人希望看到”習慣漸進式發展”的汽車行業迎來一場酣暢淋漓的變革,看到年輕的廠商掀翻傳統大鱷。而這應該就是大家不厭其煩比較i3和Model S的原因————即便拿i3和日產聆風(Leaf)對比看起來要合理得多。上市僅3年的聆風近日全球銷量突破了10萬輛大關。
當然,從營銷的角度講,寶馬和特斯拉誰也不會厭惡被人們置于聚光燈下。
來源:硅谷新視野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renwu/27819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