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新能源汽車、無人駕駛汽車、車聯網等汽車界的新勢力以銳不可擋的姿態入侵我們的視野,每一項新技術的發展都離不開一個個技術狂人的背后推手,每一個人物身上都有獨特的經歷故事和震撼人心的人格力量,無論成功與失敗,他們都值得尊敬。“不瘋魔不成活”,在技術應用日新月異的今天,這些狂人以先人一步的視野和一往無前的決心,加速了我們應用未來汽車的步伐。為了向他們致敬,第一電動為評選出2014年度汽車十大狂人。這十人中您最認可哪位?請參與文尾調查。
NO10.Venkatesh Prasad——福特創新中心技術主管
在蘋果、谷歌等IT公司通過車載系統、無人駕駛技術逐漸向汽車行業滲透時,汽車公司也在行動。
福特研究與創新中心車輛設計與信息電子小組資深技術主管Venkatesh Prasad,這位主掌福特車用科技的關鍵人物,正在帶領福特汽車與互聯網巨頭賽跑。
Prasad本人就是一名“老硅谷”,在他的帶領下,福特車載智能技術一一亮相,V2V車輛對車輛通訊科技,SYNC®交互式多媒體通訊娛樂系統、Ford AppLink車用應用系統、Emergency Assistance緊急援助通訊系統、MyKey®智能車鑰匙控制系統。
作為SYNC車載連接系統的策劃者之一,Prasad認為,智能汽車技術已經有很多進展,但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它是對于技術的解放,人們開始享受到技術所帶來的便利,卻不需要感覺到它的存在,把技術視為理所當然;它對于技術的創新有加速的作用,技術的創新又會使得技術的解放速度更快。
在大眾、豐田、寶馬等汽車巨頭紛紛大力推進電動車計劃的時候,福特卻不斷加碼車載智能技術。此前在評論福特OpenXC開發應用平臺時Venkatesh Prasad說:"借助OpenXC平臺,我們為獲得新機會奠定了基礎,這些新機會有望幫助我們準備迎接未來的交通方式,即汽車、移動網絡和互聯網云以之前根本無法想象的方式融合起來。"這就是Venkatesh Prasad的狂人宣言。
瘋狂理由:汽車智能化的領航員。傳統車企抗擊互聯網企業入侵的旗手。
瘋狂指數:★★
NO9.黃宏生——南京金龍客車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長
黃宏生是創維創始人、原創維集團兼創維控股董事局主席,畢業于廣州華南理工大學無線電工程專業。在人生的最大低潮期過后,復出的黃宏生沒有重回創維,而是選擇了中國最熱的新能源客車——這一代表先進技術突破的行業。
新能源客車領域是否能再次出現“創維”神話,對于產業而言值得期待,對黃宏生本人來講,這似乎又成為一場豪賭的開始。談到為何選擇新能源汽車作為二次創業,黃宏生坦言,企業家的內在渴望支持他在新的領域勇于開拓,而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前景吸引他在這個領域傾注身家性命。
談到南京金龍未來的發展,黃宏生滿懷信心,“背靠中國這個十幾億人口的大市場,創維用20年的時間趕超了索尼,相信南京金龍十年后也可以成長為一個千億級產能的企業。我的目標是把南京金龍發展到年產2萬輛客車、20萬輛輕客的規模,成為中國商用車領域的特斯拉。”
瘋狂理由:家電大王年過半百再創業,豪賭新能源汽車。
瘋狂指數:★★★
NO8.伊東孝紳——本田汽車社長
按照慣例,本田每一任社長都由本田技術研究所的掌門人出任。接替福井威夫的伊東孝紳也不例外。伊東孝紳最初在本田汽車公司是研發部門的底盤設計工程師,隨后擔任過多個研發部門要職,包括本田技術研究所所長和四輪事業總部長,他參與了于1999年上市的全鋁合金車體中置引擎跑車NSX,后來到美國擔任研發部門副社長職務,主導推出了本田Acura謳歌品牌中首個SUV車型MDX。
本田汽車公司始終追求“實現自由移動的喜悅和富裕而可持續發展的社會”的目標,伊東孝紳倡導力爭通過產品,在交通工具及日常生活全方面實現溫室氣體零排放。他的終極目標是以氫為燃料的燃料電池車(FCV),“我想沒有比這更完美的系統了。”
繼豐田發布氫燃料電池量產車型Mirai之后,本田的首款氫燃料電池車將在1月開幕的北美車展中正式發布,突出其在新能源技術的實力,“比起那些已經投入使用的租賃車型,‘本田FCV’更注重于提高性能和節約能源,提供舒適的行駛環境”,伊東孝紳說。
本田對加氫站的研究已經持續了10多年,搞技術出身的伊東孝紳對本田的技術很有自信。他說:“我們是一流的技術型企業,是一個追求夢想的企業。未來開發的重點定位將是非常接近完美的燃料電池車。”
瘋狂理由:氫燃料電池車的死硬支持派。
瘋狂指數:★★★
“娃娃臉”、招牌式微笑,李書福通過一場“蛇吞象”收購沃爾沃汽車,讓吉利直接挺進世界500強后,犀利敢言的李書福對吉利的新能源汽車戰略信心十足,他要將“打造中國老百姓買得起的好車”的事業進行到底。
以前,他說“汽車就是四個輪子加一個沙發”。現在,他這么描述未來的汽車:一定是四個輪子加一臺計算機,然后加上一大堆電池。2013年,吉利與康迪車業簽訂框架協議成立合資公司拓展中國電動車業務,2014年李書福在新能源汽車方面又開啟了海外并購之路——收購英國電動車公司Emerald Automotive,把Emerald Automotive的研發團隊及資源和此前收購的英國錳銅公司合并,推動吉利汽車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大發展。另外,吉利也將與新大洋集團簽約合作。吉利還是少有的布局了甲醇汽車的公司。而且,吉利還與科力遠合資成立科力遠混合動力系統有限公司。
此外,李書福透露,為適應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需求,吉利與沃爾沃也在討論成立聯合的電驅動系統研發機構和制造公司。大規模投資汽車電驅動系統的研發與制造,以迎接新一輪新能源汽車時代的到來。
“汽車產品在中國供不應求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中國汽車用戶已經進入相對成熟的消費時代,曾經有過的對豪華車的瘋狂追求,不顧一切代價購買豪華車來表達自己身份,彰顯自己有地位的膚淺認知正在發生改變。”李書福如是說。
瘋狂理由:多種技術路線、多個層次市場全面布局。
瘋狂指數:★★★
NO6.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雷諾-日產聯盟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從米其林開始,到雷諾汽車,再到日產汽車,卡洛斯?戈恩從來都是以拯救者的面貌呈現,他是國際電動車界的風云人物,也純電動汽車的狂熱分子。
雷諾-日產聯盟12月初宣布,在全球范圍內已經售出了20萬輛電動汽車,其累計零排放駕駛里程已約達40億公里,足夠繞地球10萬圈,以58%的市場占有率領跑零排放汽車市場。這些數字意味著至今為止,雷諾-日產聯盟的電動車在駕駛過程中減少了4.5億千克二氧化碳排放的同時,還節省了2億升汽油,足夠填滿80個標準游泳池。雷諾-日產聯盟能夠成為全球純電動汽車的引領者,與卡洛斯?戈恩對電動汽車的喜愛不無關系。他認為,高油價和空氣質量惡化,是全球汽車業面臨的嚴峻挑戰,辦法只有一個,就是發展新能源汽車。
盡管雷諾-日產聯盟曬出了喜人的業績,但卡洛斯?戈恩仍然在用激動的心情看待電動汽車,“在2010年全球銷售的7000萬輛車中,有2萬輛電動車,這是我們的起點。我們將2020年目標設定為使電動汽車占到市場份額的10%。”
瘋狂理由:電動汽車的狂熱分子,最暢銷電動汽車背后的強人。
瘋狂指數:★★★
王傳福1987年畢業于中南大學冶金物理化學專業,同年進入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攻讀碩士,1990年畢業后留院工作,1995年辭職創辦比亞迪公司,短短幾年時間,發展成為中國第一、全球第二的充電電池制造商,2003年通過收購陜西秦川汽車制造公司正式進軍汽車行業。一路創業非常艱辛,但因為有夢想支撐,王傳福一步步實現了一個又一個目標。
比亞迪的多項世界領先技術綠混、雙向逆變式充放電技術和智能手表鑰匙等多項智能科技配置,將是未來比亞迪實現“二次騰飛”的關鍵。王傳福這個十足的技術狂,從技術發家,又將憑借技術實現再崛起。去年,王傳福放下純電執著,推舉雙模混動,秦的熱賣成了最好的證明。2014年底,比亞迪全球最大動力電池生產基地在深圳落成,建成后將實現年產10Gwh的生產能力,可為約25000臺大巴或超60萬臺混合動力轎車提供電池。
面對特斯拉的成功,王傳福說,“比亞迪分分鐘造出特斯拉”。他還說:“想成為百年老店,比亞迪認為技術是第一位的,我們要做技術為王的企業!”
瘋狂理由:技術狂人終于迎來新能源汽車市場啟動的時節。
瘋狂指數:★★★★
NO4.徐和誼——北汽集團董事長
當年親自帶領員工用500把鐮刀割荒草、為北汽廠房興建拓荒的徐和誼,依然在繼續驅動北汽加速向前。如今,他大膽前衛的理念正在變成北汽發展新能源汽車的領跑者。
今年4月徐和誼提出了“汽車企業未來可能會成為互聯網企業的貼牌制造商”觀點在汽車行業、互聯網行業,乃至更廣泛的范圍內都引起了極大的關注和討論。日前他又語出驚人,”北汽可能不久就會成為第一家為互聯網企業貼牌的企業,可能會為樂視公司貼牌生產汽車產品。“在別人還在試探市場的時候,北汽已對新能源汽車巨資投入并轉化為市場優勢,在別人還看不清未來時,徐和誼已經有了他的新能源汽車“三定律”:能源的有限和環保的需求讓新能源汽車成為未來的必然選擇;新能源汽車按照傳統汽車模式肯定不行;政策的扶持應將重點放在如何配合市場的指導,更重要的是要保持延續性。
徐和誼認為,中國汽車產業技術水平與國外相差太遠,不發展新能源就沒有出路,想靠燃油車追上國外車企已基本不可能。
瘋狂理由:大膽前衛,強勢整合,推動北汽自我革命。
瘋狂指數:★★★★
NO3.田中義和——豐田汽車公司Mirai燃料電池車開發負責人
豐田燃料電池車“未來(MIRAI)”12月15日在日本上市,開發負責人田中義和認為這是用來改變能源(使用方式)的全新汽車,“我們要在燃料電池汽車領域拔得頭籌!”
豐田燃料電池車的開發從1992年開始,22年之后終于推出了量產車。在推動汽車向新一代發展的時候,作為動力傳動系統的核心技術,燃料電池自不用說,豐田打算在這一要素上發起挑戰。田中表示,“我們希望顧客把MIRAI當成與其他汽車一樣的商品。從我們的角度來說,這將是無法為自己開脫的堅定舉措。
在研發階段和量產款式的開發過程中,碰到的課題和挑戰很多。田中認為讓汽車更緊湊是重點,其一是設置燃料電池組的位置,再就是氫燃料罐的分配,最后是四座獨立座椅。在過去,只有體型大,空間富余的SUV才能制造出燃料電池車,而現在已經可以制造出汽車的主流樣式——轎車。拿下主流樣式的轎車后,再向多種車型拓展,將是再好不過的事情。
Mirai燃料電池的成本大約是2008款燃料電池汽車的二十分之一。田中的團隊設定了一個成本目標,致力把下一代燃料電池系統成本降低至現今的四分之一。新系統將在五六年后發布,2020年東京奧運會上展示新的未來綠色能源汽車技術。田中說:“我們會努力完成這個挑戰,奧運會是一個黃金機會。”
瘋狂理由:燃料電池車的旗手,電動汽車的潛在殺手。
瘋狂指數:★★★★★
NO2.克里斯·厄姆森(Chris Urmson)——谷歌(Google)無人駕駛汽車項目主管
克里斯·厄姆森1998年從馬尼托巴大學計算機工程專業畢業后,2005年在卡內基梅隆大學拿到了博士學位。在加入谷歌之前,他曾在卡內基梅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機器人研究所任教授,他的研究側重于機器人運動規劃和機器人車輛感知。在卡內基梅隆大學任教期間,他曾在房屋型卡車內持續工作,在沙漠里開著機器人汽車進行研究測試。克里斯·厄姆森也是贏得2007年城市挑戰賽的卡耐基梅隆大學技術團隊負責人。
2014年12月22日,谷歌宣布了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消息:第一部完整功能的無人駕駛原型汽車已經制造完畢,將會在明年正式上路進行測試。厄姆森表示,“谷歌要實現5年內將無人駕駛汽車推向市場的目標,我們特別不想成為汽車廠商,將開始尋找汽車業合作伙伴。
特別不想成為汽車廠商?這話從國際互聯網巨頭谷歌的無人駕駛汽車項目主管口中說出,似乎總有哪兒不對。按照熟悉的節奏,成功的互聯網公司目前都是大包大攬,兇猛跨界各類領域,恨不得什么都自己做。而有錢有勢有資源的谷歌這么做不無道理,因為像厄姆森這樣的谷歌項目帶頭人們的長項在于技術,是的,這趟測試之旅還沒有結束,厄姆森自己的博客寫道:“為了提供我們所能給予的最好體驗,我們還需要在被雪覆蓋的公路上測試無人駕駛車。相信再過不了幾年就可以完成路面測試,正式和大家見面了!
瘋狂理由:將無人駕駛變得觸手可及。
瘋狂指數:★★★★★
NO1.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特斯拉汽車首席執行官
埃隆·馬斯克出生于南非,18歲時移民美國,畢業于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并獲得物理學學位,后又在沃頓商學院(Wharton)獲得商業學位。
他集工程師,企業家和慈善家各種身份于一身,并且是貝寶(PayPal)、空間探索技術公司(Space Exploration Technologies ,SpaceX)及特斯拉汽車(Tesla Motors)三家公司的創始人。目前他是空間探索技術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兼首席技術官,特斯拉汽車首席執行官兼產品設計師。
馬斯克是一位技術天才,他設計了全球最大的支付系統Paypal,豪華電動跑車Tesla Roadster,運載火箭Falcon,后兩者幾乎是同時面世。坦坦言將所有的未來堵在火箭和電動車上很冒險,但話鋒一轉,不這么投入,才是最大的冒險,因為成功的希望為零。
馬斯克總是醞釀著改變人類的宏大計劃。今年10月特斯拉推出了型號為“P85D”的升級款四驅Model S,他想建造新型高速交通方式Hyperloop的事情再次吸引了人們的眼光。但這并非他的終極目標。他真正想要完成的大事是讓人類移民火星,并希望有生之年完成這個目標。
瘋狂理由:對他而言,這一切并不瘋狂。
瘋狂指數:★★★★★(最高五星)
這些人都不夠狂?請到文章頁面下方評論區留下你心目中的狂人人選。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楊曉紅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renwu/36625
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