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粉墻黛瓦、小橋流水的千年古鎮浙江烏鎮,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18日落下帷幕,在全球矚目的“烏鎮時間”里,有一支新的造車團隊驚艷亮相,這款造型酷炫的智能互聯新能源概念車正是老電車人方運舟和他的合眾汽車團隊潛心兩年的研發成果,合眾汽車品牌也由此建立起了全新的智能新能源汽車“合”生態。【相關文章: 突破邊界!合眾智能互聯新能源汽車全新亮相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
第一電動網作者如約見到了這位專家型實戰派造車人、合眾汽車董事長方運舟,帶著好奇,向這位平易近人、學識淵博的清華大學博士后,了解這支在新的造車團隊。
汽車老兵的新征程
從合肥工業大學汽車專業畢業后投身奇瑞,沒幾年,方運舟憑借自身的技術創新才能,便在2000年成為了奇瑞新能源汽車項目的領頭人,為實現自己心目的新能源汽車夢,邁出了堅實的一步。而后,方運舟又分別于2008年和2010年參與《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和國家“十二五863”計劃的編寫,可謂中國最早一批進入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屈指可數的專家型實戰派老兵。
合眾汽車董事長、總經理方運舟
走到十年節點,方運舟感概萬千,“想當初,新能源汽車續航里程只有120-150公里,充電基礎設施也很匱乏,我覺得產業發展已經走到了一個需要認真思考的時刻。我們國家的電力資源充裕,整車控制技術和三電技術在國際上處于中上等水平,十城千輛示范工程要求新能源汽車和電池需要進行遠程監控,相當于現在的網聯技術。于是,我經常和國家新能源汽車專家組的同仁探討新能源汽車該如何發展。我們需要一個變化,必須有所突破!”
從2010年到2013年,方運舟花了三年多時間去思考,并把行業內外的專家意見整合在一起,提出了“基于互聯網的智能新能源汽車”的架構,即信息網、能源網及車聯網。“新能源汽車可以在這個三網互聯空間里作為結點和通道,形成一個體系,三維空間構成一個‘地球儀’,車子在經度上跑,在緯度上跑,不管在哪兒都是在空間內運動,如同手機產業進入智能時代,汽車產業鏈正在發生革命性的變化。在強調內容服務的全新生態鏈中,產業融合、數據管理、用戶體驗的作用日益凸顯,而汽車產品將成為一個終端或載體。”
就這樣,為了實現自己內心的想法,方運舟做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決定,離開奇瑞,去清華大學攻讀博士后,師從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教授歐陽明高,完成了上述架構和體系的系統學習和確立。2014年底,方運舟與一幫志同道合的汽車人在浙江桐鄉創立了合眾新能源汽車,致力打造出一款真正“基于互聯網的智能新能源汽車”。
桐鄉東距上海120公里,南距杭州60公里,處于我國東部經濟繁榮地帶的中心位置,具有洼地效應,而桐鄉成熟的產業業配套也是近水樓臺,唯獨缺一個整車企業。正緣于此,合眾汽車成立之初得到了嘉興市和桐鄉市政府、清華大學、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的支持。
積累了16年汽車技術研發與創新經驗的方運舟開始了新的征程,“我喜歡挑戰,喜歡思考,熱愛電動汽車事業,我和我的團隊不會停下來,要想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站穩腳跟,與世界一流車企競爭,需要的是具有創新能力、掌握核心技術的企業,合眾就是其中之一。”
合眾,因“合”不同
“合而不同,眾而不凡”,方云舟這樣詮釋了合眾品牌含義,這個極具中國傳統文化內涵的LOGO由三個毛筆書法的“人”字組成,“合”是合心、合力、合作、和諧、合勢……是一種精神、理念,更是一種價值信仰。“眾”,是很多有不同思想的人。合眾,就是聚合了很多有情懷、有追求、有信仰的人在一起,用強大的凝聚力合勢而上,干一番引領變革的事業,打造出不平凡的新能源汽車產品。
在方運舟的思維里,“合眾”一詞骨子里飽含了中國的“和合”文化,既體現了品牌的文化張力與訴求,又能傳達自己創業新能源汽車項目的想法與理念。“和則一,一則多力,多力則強,強則勝物。”他深諳,無論企業或團隊合力,還是產業鏈協作,抑或環境和諧,甚至國家間產業政策的戰略考量,始終歸于“和合”的文化力。
汽車,是一個專業且復雜的系統性項目,必須由汽車人來造,雖然合眾汽車理念上是基于新能源汽車平臺打造智移動終端,但本質上還是汽車,不同之處是合眾汽車融合了互聯網基因。“我們有傳統汽車的人才、資金、制造及運營經驗優勢。同時,我們的團隊善于思考,從現在的產品設計到未來的售后服務,都會用互聯網的思維和智能應用技術的創新去貼近用戶或提高用戶粘性。”方運舟說,合眾的未來目標是打造技術領先的高端新能源汽品牌,為客戶提供更智能、造價更優、品質更好的移動終端和出行解決方案,“只有做到技術為王,才能成為智能互聯新能源汽車的先行者!這需要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技術積累、時間積累及用戶口碑積累來實現,也是用戶對合眾品牌逐漸認可的過程。”
A0級純電動SUV明年量產
為此,方運舟和他的造車團隊始終在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培育呵護著合眾的第一款智能互聯新能源汽車產品——A0級小型SUV。今年5月,合眾汽車首臺試制樣車下線,制造工藝、底盤車身等造車基本功,嚴格按照德系車制造工藝扎實做出品質,三電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發比例高達70%,具備了第一級輔助駕駛階段的智能互聯功能。
方運舟特別提到,合眾汽車的整車控制器已超前達到了雙核32位,目的就是讓車的智能大腦運行速度更高、更快,承載更多人性化的互聯網應用技術。在用戶體驗方面,車內大屏完全按照手機的操作體驗,系統可以實現升級、下載,開車時的人機交互、車車交互,信息溝通等駕駛需求都能得到滿足。“站在用戶的角度去考慮事情,才會獲得認可。真正用心去做,用戶才會體驗到企業的用心,才能獲得好的市場口碑,而這也是品牌建立的過程。”
駕駛、安全、體驗,方運舟說,合眾智能新能源汽車就是為解決用戶痛點而生。這款小型SUV將提供續航200公里和300公里兩個可選版本,市場定位是家庭第二輛車和包括90后、00后在內的年輕潛在消費群體,計劃在2017年7、8月份推出量產車型,在此之前,只做一件事,就是把車調教得更好用。除了A0級平臺,合眾還規劃了A級轎車平臺和S級轎跑平臺,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展示的@概念車就來自A級轎車平臺,以滿足用戶的個性化定制需求。
在銷售模式創新方面,方運舟也在思考,“盡管新能源汽車維護、保養比傳統汽車少,但是售后依然很重要,因為這直接關系用戶的體驗,要做好這塊工作,首先進行市場調查,貼近用戶,用戶沒想到的一切我們幫他想到,其次是要給用戶帶來驚喜,相當于通過購買的方式提供增值服務。”
資金、技術、人才、供應鏈,一切都在正確的軌道上推進,在方運舟看來,最大的挑戰是市場對合眾汽車這個新品牌的認可,這也是大部分新能源汽車企業所面臨的挑戰。對此,方運舟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我們準備做一些車,讓用戶去感知、體驗,把他們的反饋告訴我們,參與到細節提升的過程中,直到滿意為止。此外,還要做產品還要考慮市場的變化,尤其要考慮到2020年沒有補貼之后,產品的市場創新點在哪兒。”
未來汽車是智能移動終端
創業之后,方運舟的忙碌程度可想而知,但他依然沒有停止學習和思考,“我喜歡總結思考,做完一件事情一段時間后,復盤過往,大概半年或一年總結思考一次,其目的就是去提升、消化。我認為中國不缺創新、技術、人才、資金,缺的是對行業發展的持續思考、認真研究和專注,缺的是行業發展的頂層系統性架構。十年一個輪回,我一直在思考,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不能按步就班,不能原地踏步,也不能水流式的發展。我是個不安于現狀的人,如果沒有突破,沒有創新,我的人生價值和意義就不大了,我喜歡挑戰,也愿意迎接挑戰。”
那么,方運舟又是如何思考和定義未來汽車的呢?他提出了智能移動終端的概念,“互聯網應用技術、智能科技、新型材料技術……極大地延伸了汽車功能和使用價值,將改變人們對于汽車產品屬性的認知,汽車不再是簡單的交通工具,人們的生活、工作、交通、社交等都將在這里交匯,合眾汽車就是朝著這一目標去打造的。早在開發設計之初,汽車功能設計就預留了諸多空間與功能接口,車主可根據需求更新升級所需的功能、配置或服務,實現人、車、生活的融合,個性化定制,智能化制造,是合眾汽車最鮮明的特點。”
在合眾汽車創新生態正式發布后,方運舟強調,合眾會繼續踏踏實實造車:“我們始終會把更多的力量投入到技術研發當中,讓消費者的出行體驗更美好,更智能。”
從極客圈,到汽車圈,再到全社會,新能源汽車漣漪效應迅速擴散,已成為街談巷議的熱門話題,各方資源匯聚于此,變革力量醞釀其中,即將重塑未來交通的形態。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走到第七屆,主題為重新定義汽車——聚變未來,2016年12月16-17日,誠邀您來北京,共同看來路,望前途。
微信掃一掃報名參會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楊曉紅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renwu/47063
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