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我們覺得,中國智駕江湖,就這么平淡的度過了8月,沒留下什么痕跡時,有人站出來開炮了。
“不知道中國有哪些友商真正做出了VLA,而不是做成一個變形的VLA,我現在所看到的部分的公司,是做一個嫁接的VLA,從我所了解的信息來看,中國把VLA真正做出來的,只有我們一家?!?月27日晚,何小鵬在全新小鵬P7發布會后的群訪中,突然說出這番話,讓我們吃了一驚。
這是2023年11月他抨擊“AEB造假”招致余承東強力反擊之后,19個月以來第一次公開批評友商。不同之處,這回友商換了身份——在小鵬之前,宣布VLA量產上車的,只有理想。
唰,吃瓜的耳朵們,瞬間豎了起來。
沒等理想的反擊到來,華為先開了第二炮?!拔覀儾粫呦?VLA 的路徑。我們認為這樣的路徑看似取巧,其實并不是走向真正自動駕駛的路徑”,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靳玉志在媒體座談會上說,“華為更看重 WA,也就是 world action,中間省掉 language 這個環節……直接通過 vision 這樣的信息輸入控車,而不是把各種各樣的信息轉成語言,再通過語言大模型來控制車。”誰也沒想到,靳玉志直接把炮火對準了VLA架構,這架勢,是要把理想小鵬“一鍋燴”了。
靳玉志這番講話,其實也在8月27日,與何小鵬同一天,只是媒體報道遲了兩日,讓大家誤以為他是開第二炮的人。此前一天,元戎啟行CEO周光在深圳發布了自家的VLA模型,并稱“VLA 模型的下限已超過端到端的上限”,只是相比何小鵬靳玉志,他的聲量較小,沒引發太多關注。
幾個人在8月底突然同時開炮,怎么理解?
在《中國智駕大賽積分榜(2025年8月)》一文中,我們預告過:9月也是頭部陣營密集上新的大月,華為ADS 4.0、理想VLA、小鵬VLA、Momenta飛輪大模型版都將公推上車。
突然迸發的炮火,是在9月各家的智駕大版本迭代上車之前,為爭奪輿論主導權而發動的“認知戰”,也標志著中國智駕頭部陣營向上攀登天梯的技術路徑,發生了一次顯著的“路線分叉”。
既然“認知戰”已經開始,有必要為讀者朋友們還原一下各家的“認知”歷史,看看大家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1、端到端模型(E2E)
2023年8月,馬斯克駕駛著搭載FSD V12的特斯拉Model S,從特斯拉新工程總部出發,在前往扎克伯格家的途中進行了直播,這是他首次宣布端到端上車。
2024年1月底,特斯拉開始向公眾推送 FSD Beta V12,啟動了商業化運營。這是智能駕駛領域的一次革命性開端。
端到端(E2E,End-to-End),直接以“原始輸入”(攝像頭數據)映射“最終輸出”(如方向盤轉角、油門開度),這一獨特技術范式,有四個核心優勢:簡化流程減少漏檢、提升復雜場景適應性、降低開發成本、降低高精地圖依賴。但同時也有兩大短板:“黑盒特性”和“數據依賴”。
2024年初開始,中國智駕頭部陣營,沿著這個方向,在隨后的日子里奮起直追。
2、視覺語言模型(VLM)
2024年7月初,理想汽車在2024智能駕駛夏季發布會上發布了基于端到端模型、VLM視覺語言模型和世界模型的全新自動駕駛技術架構,開啟端到端+VLM的早鳥計劃,10月底開始向用戶全量推送。
理想借鑒諾貝爾獎得主丹尼爾?卡尼曼的“快慢系統”理論,構建了端到端模型(快系統)+ VLM(慢系統)的雙系統架構:快系統負責解決 95% 的常規駕駛場景,如直行、紅綠燈識別;慢系統負責進行復雜語義推理,對5%的極端場景(如異形障礙物、分時段限行)輸出場景分析和決策建議,反饋給快系統優化軌跡。
注意,彼時理想VLM已經用到了思維鏈(CoT)技術分析場景因果關系,不過相較后來VLA,思維鏈較短,且模型參數較?。?.2B)。
同時,理想還引入云端“世界模型”概念(WM),將其作為訓練與測試的“考官”,通過真題庫、錯題庫和生成題庫來驗證系統避險能力,并測試系統對未知場景的應對能力。彼時,理想已可通過WM每日生成數千萬個測試用例,來驗證E2E+ VLM 系統的安全性和魯棒性。
這是理想在智駕理論上的一次大爆發,率先提出E2E+VLM和WM三系統合作模式,并在隨后的公推版本上向公眾證實了這一技術架構創新的實用價值。理想智駕因此后來居上,從追趕者一躍成為頭部陣營之一,給業界留下深刻印象。
另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點,是理想智駕團隊年少氣盛,在媒體訪談環節提出了一個尖銳的問題:國內端到端,只有理想做到了和特斯拉FSD一樣的One Model(一段式),暗指華為小鵬都是兩段式(感知與決策分離),為后來的技術論戰埋下伏筆。
3、世界模型(WM)
2024年7月底,蔚來智能駕駛研發副總裁任少卿在2024 NIO IN(蔚來科技創新日)上發布蔚來世界模型(NIO World Model,簡稱NWM),宣布蔚來智駕從“感知驅動”轉入“認知驅動”的新階段。
雖然都叫世界模型,但蔚來提出的WM,和理想提出的WM,有著根本性的不同。
理想的世界模型以“仿真訓練+場景驗證”為核心,主要部署在云端,作為端到端+ VLM系統的“考試系統”。
蔚來的世界模型,則是車端實時決策的大腦,采用云端訓練+車端推理的雙架構,直接通過生成式模型(如SORA)從原始傳感器數據生成控制指令,跳過語言中間層,為動態場景生成軌跡規劃。
蔚來這種一步到位、在車端構建一個平行世界引擎的設想,堪稱大膽。僅“通過自監督學習直接處理原始傳感器數據,無需人工標注”這一條,就把所有友商都比了下去。
其底層邏輯,是把“感知-決策-控制”整合為統一的生成式模型,現看、現想、現做,一切都在車端瞬間完成。這是通用人工智能的表征,如果實現,絕對是“顛覆式創新”。
但這一設想,對車端算力需求極高,且生成式模型的實時優化問題并未完全解決。2025年3月,NWM 首個內測版本(Banyan 3.1.3)開始向部分用戶推送,重點驗證主動安全功能(如自主靠邊停車、后向被追尾預防輔助)。2025年5月底,正式全量推送。
4、視覺語言動作模型(VLA)
2025年3月18日,在英偉達GTC大會上,理想汽車和元戎啟行分別發布了VLA模型。理想汽車稱其VLA技術為MindVLA,會與理想i8一同到來。元戎啟行CEO周光表示,計劃2025年中把VLA模型部署在多款車型上。
理想實現了其預言。8月20日VLA司機大模型隨理想i8車型同步交付,隨后理想宣布,VLA 司機大模型將于9月10日向所有AD Max車型(包括Thor-U平臺與Orin-X平臺)全量推送。
兩天后的8月22日,小鵬汽車宣布為P7和G7兩款車型上線全場景VLA功能,該功能可從傳感器數據中提取環境信息,理解人類指令并生成可解釋的決策過程,轉化為具體駕駛指令。同樣,小鵬G7 Ultra的VLA推送也將在9月開始。
事情走到這一步,想不打對臺都難。
理想宣稱,相比VLM輸出自然語言給端到端做參考,VLA不再輸出文本,而是直接輸出控制信號或動作計劃(增加了動作編碼器),如讓車輛加速、剎車、轉彎等指令,實現了從感知、理解到執行的完整閉環。
將軍上崗,參謀下課。理想用“E2E+VLA”替代了“E2E+VLM”,并舉了一堆好處,在這里不展開,9月10號請廣大理想車友驗證分享。
“認知”的歷史梳理完,現在可以進入吃瓜環節了:這三個男人,他們各自在說啥?
李想目前還沒就此事公開發言,但回看過去一年,你會發現VLM、VLA、WM三個概念,都是理想率先提、且率先上車的,他實際上說的夠多的了。
但何小鵬不是小氣的人。他選擇炮轟,認為是友商是“嫁接的VLA”,說“中國真正把VLA做出來的,只有我們一家”,他說的是啥?
我們分析,何小鵬的意思是:只有在車端部署足夠強的VLA,才能解決真問題。
在他看來,小鵬部署在車端的VLA,從云端720B參數的世界基座模型蒸餾而來,參數夠大(30B),能力夠強,可以做到100%車端運行,不依賴云端做車控,也不用“端到端+VLA”這樣的雙系統,它自己就是端到端2.0,自成一派;相比之下,理想無論車端還是云端的模型參數都較小,因此在車端選擇雙系統,同時保留端云協同車控,這帶來較嚴重的時延問題,在處理某些突發場景時有可能來不及。所以是“割裂的、嫁接的”VLA。
而靳玉志炮轟VLA是“取巧的路徑”,說華為智駕要走“車端是世界模型,云端是世界引擎”的道路,他又在說啥?
VLA需將視覺信息轉化為語言文本(如“前方有紅色三輪車”),再通過語言模型生成動作指令。華為認為,這種離散化的語言表達難以精準還原連續的物理世界動態,有可能導致空間精度丟失、時序推理滯后,遠不如WA通過激光雷達點云直接建模并輸出動作指令來得精準和及時。
說到這里,不得不再補充一個概念解釋:靳玉志說的WA(世界動作模型)、WM(世界引擎)和蔚來、理想、小鵬說的WM(世界模型)有啥區別?
先說共同點。無論理想、小鵬還是華為,都強調要有一個強大的云端WM(世界模型),用于車端模型蒸餾、數據訓練和下發指令,但三者的云端模型建設方式和車端用法有所不同。
剩下的都是不同。首先華為認為在車端模型上多加一副L拐杖(大語言模型)純屬多余,直接V+L(視覺+雷達)到A(動作)就好了。所以華為的WA,是V+L+A,和理想小鵬的VLA,架構不同。
其次華為強調多傳感器融合算法(主要是攝像頭和激光雷達)形成精準數據,降低車端模型的算力要求,主算需求置于云端;而蔚來則希望在車端通過視覺生成模型+自主監督學習一棧式解決問題,其技術構想更激進、車端算力要求更高。
第三最大的不同,華為智駕高度依賴標注數據與仿真生成的混合訓練,而蔚來則強調采用無監督學習與自監督學習,直接處理原始傳感器數據。也就是說,華為走的是一條“規則引擎+端到端模型”的混合路線,而蔚來要走的則是一條純數據驅動路線。
如果說華為和蔚來是左右兩極,華為是“漸進派”,蔚來是“顛覆派”,那么理想和小鵬則居中偏右,且在不斷向右。為什么大家的選擇不同?因為各自的資源稟賦不同。
華為的優勢在于自研傳感器、強大的工程師團隊和豐富的規則代碼庫以及數據標注庫,這是蔚小理無法比擬的;但蔚小理有自研車端大算力芯片(如神磯9031和圖靈,理想也在路上),也更容易從外部獲得供應,它們沒有華為的“算力恐懼癥”。
短期看,華為WA更容易落地,算力需求低、推理鏈路短,配合華為強大的傳感器技術、強大的工程團隊和標注數據庫,體驗穩定。而理想和小鵬的VLA算力需求大,訓練需動用10EFLOPS以上的云端集群,車端算力需求也推至1000TOPS以上,數據生成和訓練的強度大且周期較長,中間還可能發生多次系統回撤。這就是今夏以來,在天梯榜和智駕大賽排名上,華為逐漸超越小鵬理想的主要原因。
但長期看,小鵬理想未必沒有勝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相信,AI必將學會人類所知所能,特斯拉FSD正在向Robotaxi跨越就是例證。別忘了,FSD V12開啟了端到端的新篇章,國內智駕頭部陣營狂追兩年,正在逼近V13,而老馬準備跨入V14。
時間在擁抱AI的人那一邊。關鍵是,要活到那一刻。
一如既往,智駕天梯榜只選取全棧自研的主機廠和方案商進行排行,且需要智駕方案量產上車。到目前為止,只有10家企業的智駕方案符合要求,且可以達到智駕大賽正常完賽(均分60以上)的水平。
相較于7月主榜,8月智駕方案企業的整體排名未發生變動,但從均分表現來看,呈現出顯著的“頭部陣營下滑、尾部陣營上升”趨勢。具體分析如下:
No.1:華為以97.18分蟬聯榜首。但均分較7月下降1.57分,主要受阿維塔、問界、智界及新加入的享界在智駕大賽南通站得分偏低影響,拉低了品牌整體均分。
No.2:Momenta以96.48分蟬聯第二。均分較7月下降1.69分,盡管搭載該方案的騰勢Z9 GT在南通站以103分奪擂,但智己L7同期在南通站得分較低,未能抵消負面影響,導致整體均分下滑。
No.3:理想以94.33分蟬聯第三。均分較7月大幅下降1.87分,OTA 7.5版本推送后,理想車型在南通站賽事及南京路線智駕眾測中的表現均未達預期,直接拉低品牌均分。
No.4:小鵬以94.12分(激光雷達與視覺兩個方案得分,按測試次數加權平均)保持第四名。均分較7月下降1.47分,自7月從榜首跌落至第四后,小鵬成績持續下滑:智駕眾測中,珠海路線小鵬G9(激光雷達方案)得84分、蘇州路線小鵬G6(視覺方案)得85.5分;智駕大賽南通站中,小鵬P7i得93.73 分、小鵬P7 +得93.3分,均未超越此前賽事中的峰值表現,最終拉低品牌整體均分。
需要指出的是,小鵬智駕是目前唯一擁有兩個方案的廠家,其激光雷達方案得分為100.11,如果單獨排名,超出華為位列第一;視覺方案得分為88.87,如果單獨排名,則處于第四。
9月起,隨著圖靈芯片正式上車,小鵬智駕進入新的階段。因此,我們將調整排名方式,把“小鵬激光雷達”和“小鵬視覺”分開,單獨排行,以便廣大車友及時了解小鵬智駕在這兩個方向的最新進展。
No.5:元戎啟行以86.96分保持第五。均分較7月下降2.78分,該方案目前主要搭載于魏牌藍山、高山車型,南通站74.16分及蘇州路線智駕眾測 85.89分的成績,共同導致均分下滑。
No.6:特斯拉以81.87分維持第六。均分較7月大幅下降6.97分,為全榜下滑幅度最大。隨著智駕大賽難度提升,特斯拉V13.2.6版本自南京首次參賽后,成績逐站走低,南通站僅得54分(未達及格線),進一步拉低均分。自2025年2月底向國內用戶推送FSD V13.2.6后,特斯拉半年內未更新版本,且本地道路與交通標識數據訓練未完成,壓線、走錯車道、選錯路、無法進入待行區等低級錯誤頻發。期待特斯拉FSD盡快上新。
No.7:小米以81.51分保持第七。均分較7月僅下降0.27分,下滑幅度最小。自推送搭載1000萬clips訓練模型的智駕版本后,小米車型在蘇州站、南通站賽事中的表現顯著提升,雖穩定性欠佳,但已脫離尾部集團。
No.8:蔚來以76.02分維持第八。均分較7月大幅提升2.62分,6月推送Banyan 3.2.0(世界模型)后,蔚來在無錫站、蘇州站、南通站三站賽事的表現,顯著好于以往,盡管成績仍有波動,但其技術探索正處于早期,后續發展值得關注。
No.9:極氪以74.8分保持第九。均分較7月大幅提升6.34分,主要緣于極氪07GT在南通站賽事中取得100.16分,一鳴驚人(此前成績多在60分左右)。8月底極氪正式推送6.5.2版本,若后續能保持穩定的版本更新節奏、緊跟頭部陣營步伐,未來競爭力有望進一步提升。
博世(+文遠知行):暫不計排名。8月雖錄入主榜,但因未滿足“累計測試3次”的要求,即便均分達77.93分,仍未進入正式排名。若搭載該方案的星途星紀元未缺席第21站嘉興站賽事,9月將正式列入主榜排名。
最后特別說明,搭載Momenta方案的仰望、埃安,搭載華為方案的極狐,蔚來旗下的樂道,以及搭載卓馭方案的紅旗,這5個品牌因兩個月未有測試數據更新,暫時取消主榜錄入資格。
8 月場景榜評分滿分為30分,各企業表現呈現明顯分化,具體排名及變化如下:
8月場景榜最大的變化,是華為智駕在南通站比賽中暴露出一個明顯的問題:在園區內部道路無法激活NOA,導致華系全體參賽車型(問界、智界、享界、阿維塔)場景分被扣完。這一事件導致華為智駕8月場景分大幅下降2.26分,掉到小米之后排第七。
如前所述,這是華為智駕的開發策略所致,華為習慣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就像掰藕節,一段一段吃。安全優先,在未經充分標注的園區內部道路,暫不開放NOA。而小鵬理想小米,則更傾向優先跑通全場景。
“全場景、無斷點”這句口號由理想率先喊出,其表現也的確優秀,但特斯拉FSD才是把它表現得淋漓盡致的,連續三個月場景分拿滿30分,喊他一聲“大師兄”并不為過。小鵬元戎也很棒,都在27分以上。極氪蔚來繼續進步,Momenta和小米保持穩健。
需要特別關注的,是博世(+文遠知行)。雖未進入主榜正式排名,但8月兩次測試均拿滿場景分。若搭載該方案的星途在嘉興站仍保持場景零扣分,9月博世+文遠將和特斯拉在場景榜上并列第一。對于智駕行業來說,這是一個意外的驚喜。
安全榜滿分為50分,在天梯榜權重最大,也是華為的優勢區間,不但連續三月實現霸榜,且安全分持續上升,繼續擴大了領先優勢。
8月安全榜最大的變化,是理想和特斯拉的大幅下滑,以及極氪的大幅提升。
先說理想,感覺能力回撤的不可描述。在南京眾測中避讓能力項扣14分,在南通比賽中避讓能力項扣16分(尤其是在六號考點,直接撞飛懸空企鵝),看得人目瞪口呆。
特斯拉就更讓人泄氣。同樣在南通站,除六號考點撞飛企鵝被扣10分外,還因避讓距離不足導致兩次接管扣分,最終單站避讓能力被扣14分。半年沒更新,讓國內的FSD用戶望洋興嘆:老馬是不是忘了俺們?賽前,我們發了一個給特斯拉打氣的海報,結果發現,沒啥卵用。
但沒想到極氪異軍突起,在南通站拿到安全分滿分,尤其是6號考點中流暢完成三個人工障礙的繞行,顯示了極氪智駕對時空關系的準確判斷。蔚來也在持續上升中,慢慢回到它曾經的優勢區間。
8月效率榜,小鵬得分略有下降,但仍居第一,華為微增居第二,得分已逼近小鵬。
8月效率榜的最大變化,同樣是特斯拉的大幅下降,和極氪的快速進步。
特斯拉在南通站比賽中的效率表現,令人哭笑不得:4次未按導航路線行駛,僅這一項就被扣20分,感覺百度地圖和FSD的合作已經垮了,加之無法進入待行區,8月效率分下降2.95分,是8月特斯拉總榜得分大幅下滑的主因。
“差生”極氪在8月南通站僅有1次未按導航路線行駛扣分,相比此前進步明顯,效率分雖仍居末席,但得分上升2.6分增幅最大。蔚來也在快速進步中,南通站比賽僅出現2次變道失敗接管被扣效率分。
8月智駕戰力天梯榜各項排名已出:主榜華為第一,場景榜特斯拉第一,安全榜華為第一,效率榜小鵬第一。我們依然維持7月觀點:特斯拉、華為、理想、小鵬、Momenta五家為智駕第一梯隊,可稱為“智駕五大天王”。
而元戎啟行、小米、蔚來、極氪四家為第二梯隊,可稱為“智駕四小龍”。在它們之后,博世(+文遠)的表現值得期待。
多數本土主機廠(奇瑞、上汽、廣汽、長安、東風、比亞迪等)及合資品牌(豐田、日產、奧迪、寶馬、奔馳等),正加速擁抱華為或Momenta 智駕方案,以快速落地可用的智駕系統;同時,企業自研工作仍在推進,部分廠家投入力度較大。
當前需密切跟蹤三家企業的自研方案量產進展:1、比亞迪自研端到端,預計上車時間9月;2、地平線HSD,預計上車時間10月;3、博世(+文遠知行)一段式端到端,預計上車時間10月。
算上這三家,天梯榜的上榜廠牌,將提升到12家。再次說明,天梯榜僅考察全棧自研的智駕方案商(包括主機廠),我們認為這是決定智駕變革進程的核心推動力。
希望這份榜單,不僅可作為消費者認識、了解各家智駕方案的指引和購買智能汽車的參考,也可作為投資者了解中國智駕技術革命總體進度的標尺。關心車企品牌排名的朋友,可以移步《中國智駕大賽積分榜(2025年8月)》查看品牌積分榜。
截至發稿日,8月有7位車友提交了8份有效的智駕眾測記分表和一鏡到底測試錄像,分別是:錢威(上海)、LiKy(南京)、心田(佛山、珠海)、神龍不聽詩(蘇州)、物競天擇(泉州)、老五(蘇州)、圓周率(珠海)。再次向他們致謝!
從趨勢上看,智駕眾測的數據積累速度,正在逐漸超越獨立評測和智駕大賽的測試數據,成為天梯榜數據池的第一來源。車友們投入的時間與精力,已轉化為天梯榜的排名依據,為更多消費者了解智駕提供了重要參考。歡迎更多車友通過微信 “diyidiandong” 報名參與眾測,共同推動智駕行業數據透明化。
前文已述,9月有大事發生:華為ADS 4.0、理想VLA、小鵬VLA均公推上車,9月21日智駕大賽嘉興站,這三個大版本有可能第一次正面碰頭,在實戰中得到檢驗。
希望這是中國智駕擺脫夏季低迷,實現總體躍升的一個月。9月21日嘉興見!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 第一電動編輯部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shuju/27451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