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2日,第三屆全球智能汽車峰會在廣州正式開幕,今年的主題是提速汽車智能化打造產業新引擎,主要是討論智能汽車近兩年取得的技術突破和產品創新,討論智能汽車應用場景和商業模式,討論智能汽車商業發展的頂層設計和實施路徑。
下午,小馬智行總經理莫璐怡接受了包括第一電動在內的多家媒體的專訪,以下為實錄
媒體:莫總,我主要感興趣的有兩個問題,一是小馬智行跟豐田的合作是怎樣的商業模式,小馬智行走的是重資產模式還是輕資產模式,現在產業界對小馬智行是蠻認可的,覺得一是家頭部的公司,但是很多投資人、車企的朋友都說試乘你們的車比較難。
莫璐怡:我們跟豐田的合作是始于2019年,當時是基于技術項目合作開始的第一期的合作,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也在互相了解這個技術,同時也在推進更深度的合作方式,我們在今年2月份拿到了來自豐田4億美元的戰略投資,在拿到這筆戰略投資之后,我們跟豐田會持續共同去探索自動駕駛技術、探索未來出行的可能性,同時我們也會在很多不同的方面,除了一開始2019年的技術項目的合作之外,跟豐田一起去加強整個對自動駕駛方面的合作。
第二個問題是我們的試乘車輛比較難約,請我同事回答一下。
張海洲:小馬智行是從2018年12月就在廣州南沙落地了一支RoboTaxi車隊,已經運行了超過500天,目前處于試運行的狀態,還沒有完全對外開放,我們這么考慮是因為我們做RoboTaxi的初心,我們認為RoboTaxi能夠帶給我們非常真實的測試環境和一些非常真實的數據,換句話說,我們更看中RoboTaxi對于我們技術提升所帶來的價值,所以我們并不急于要推向運行,這是我們的一個考量。剛才莫總在演講中也講到了這個點。
媒體:我有兩個問題想問莫總,有人說現在討論RoboTaxi盈利是一個偽命題,現在處于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我不知道您怎么看待他這個說法。第二個問題,您怎么看待RoboTaxi現在在國內的競爭格局,因為今年已經有很多家都開始陸續在各地進行測試。
莫璐怡:首先我講一下RoboTaxi是屬于自動駕駛技術的其中一大應用場景,在我們看來,現在自動駕駛整體的技術還是在飛速發展的過程當中,要通過這個技術在各種不同的應用場景當中去獲得一個巨大的商業盈利,前提其實是要達到兩個我們認為的自動駕駛兩大目標,也在我今天的分享里面提到的,一個是無人化,一個是規?;?。無人化說的是我們的技術已經進展到一個程度是我們已經可以非常安全的把駕駛員從駕駛位撤出,達到安全駕駛的狀態,規模化說的是我不是簡單的做幾輛車在一兩個城市去運行,而是從幾個城市到幾十個城市、幾百個城市,甚至到幾千個城市推出我們自動駕駛的解決方案的自動駕駛汽車,這才是規?;囊稽c。
要達到無人化和規?;?,背后有一個很重要的要點,就是安全性,小馬智行做自動駕駛的過程當中,安全從來都是我們首要考慮的一點,從我們的軟硬件設計開始都會把安全放到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不停地提高安全性的同時,也在加強我們對復雜場景的處理能力,加深我們跟車輛更進一步的深度集成,這也是為什么我們現在在跟國內各大主機廠進行深度合作的原因,在各種冗余設計的補償之下,我們正在往無人化和規模化兩個方向去努力,只有達到這兩個目標之后,整個自動駕駛技術才可以做到真正有非常高利潤的應用場景出現。
關于競爭格局,整個RoboTaxi來說,剛才講到它是自動駕駛應用的其中一個場景,整個技術現在還處在一個高速發展階段,現在還沒有達到討論競爭這件事情的程度,如果我們現在去談競爭還比較早,現在更多是整個行業都在為了解決我剛才提到的兩大問題不停地去努力、突破一些技術難關,整個過程當中,任何一家自動駕駛的企業假設解決了這個行業里的一個困難或一個難題,都是整個行業里程碑式的突破,整個行業不停地把這個技術推進,才能真正到討論大規模商業落地,再去討論所謂的競爭,我會這樣去回答這個問題。
媒體:我們了解到小馬很早就落地了無人車,目前咱們無人車車隊的規模達到了多少,我們因為在各地都有車隊,包括在廣州這邊有RoboTaxi的試運營,我們自動駕駛測試車和試運營的車輛各自達到多少輛,自動駕駛測試車和試運營的車輛有什么區別?
莫璐怡:目前小馬智行在中美兩地全球所擁有的自動駕駛車輛超過100臺,同時我們在今年年內不停地擴大整個自動駕駛車隊的規模,在適當的時候我們會公布新一輪的進展。
剛才也提到我們有一些RoboTaxi的服務在各地推出,從2018年開始,在廣州,到2019年在美國的爾灣市和費里蒙特市都推出了一些RoboTaxi運營的車隊測試服務,它跟我們整個研發測試是一個什么關系呢?它其實不是一個固定的說有多少比例的車輛是一個運營車輛,有多少是研發測試,我們整個RoboTaxi本身在做這件事情也是在為了這個技術研發去服務的,我們最核心的還是技術研發,RoboTaxi是可以帶我們走到有非常真實的用戶需求的地方,可以做非常復雜的場景。車輛到底是測試車還是研發車,它會隨著我們當時技術發展的不同要求,可能會動態的調整,但是它們比較大的差異在于我們的研發車輛會去測試一些我們新做的更加復雜場景的功能,我們去提供RoboTaxi運營服務的車輛里面,這些功能可能暫時還不會大規模使用,會是這樣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但是車輛數量的比例不是一個固定的數字,不同的階段都會不一樣的數字出來。
媒體:小馬智行如何看待單車智能和車路協同的技術路線的,目前我們有沒有把車路協同技術路線融入到整個技術框架中去?
莫璐怡:我想用我們之前創始人經常用的一個比喻來講一下單車智能和車路協同之間的關系,這就有點像是一個軍隊里面,單車智能說的是這個軍隊里面的每一個士兵,我們希望去提高單車智能的能力,說的是我希望這個軍隊里面的每一個士兵單兵作戰的能力都是足夠強的,他可以去處理各種各樣不同的情況,車路協同在我們看起來更像是這個軍隊的指揮角色,他不是指揮一兩個士兵,而是把整個軍隊要協調在一起,有機結合,車路協同跟單車智能是這樣一個相互促進的關系。
同時我們也看到像車路協同,確實會為整個自動駕駛帶來一些額外的利益,車路協同經常會講到一個很經典的應用場景就是智慧紅綠燈、智慧的交通標識,它相當于可以給到我們的自動駕駛車輛一種超視距的信息,舉個例子,我們現在車載的傳感器對周圍事件的感知畢竟還是會有一個范圍的,如果通過了車路協同,我們可以更早的知道一千米之外城市里面交通的信號,它可以幫助我們到整個自動駕駛系統的決策規劃模塊,可以提前對未來做出一些決策,這樣的話,它有可能會做出一些更加聰明的決策,在這個基礎之上,我們對自動駕駛車輛自身的系統還是有一個足夠高的要求的,即便我們因為任何的原因沒有辦法收到及時的路況信息更新的時候,車載系統依然可以保證我的車輛非常安全的完成駕駛任務,兩者是相互促進的關系,同時也包括現在的5G技術,更好的通訊技術,更快的帶寬也會有助于我們實現車與車之間,車與云端之間的交互,這些信息都是很好的可以捕捉到我們整個自動駕駛系統,讓它可以做出更加聰明的決策。單車智能是目前我們最為關注的一點,我們正在努力提升單車技術的能力,同時我們也在去考慮很多其他不同的information的來源,車路協同也是其中一個方向,包括我們在廣州跟當地政府在合作一些車路協同的項目,在小馬智行廣州辦公室所在的明珠灣,我們跟中科院,以及其他的運營商正在部署智慧交通項目。我們也會做這樣的嘗試,但是在目前來說,要怎么樣去進一步提升單車的算法能力,在單車的前提下就可以保證足夠的安全,達到無人化和規模化的目標,這是我們現在最為關注的點。
媒體:我跟著汽車報的老師有一個問題延續,關于RoboTaxi的項目,我了解到咱們之前在加州已經有推出了服務,所以想了解一下咱們現在在加州的運營情況。第二,據我了解,目前在國內,包括像文遠知行、滴滴、元戎,滴滴就是一個出行平臺,另外兩家企業都有跟比如高德、曹操這些出行平臺達成一個合作,去共同運營RoboTaxi,您認為在未來國內整個RoboTaxi運營過程中,這種合作共贏的模式比較合適還是單打獨斗的模式比較合適,其中它的核心競爭力、核心的競爭點主要在哪?
張海洲:回答關于您我們在加州RoboTaxi的服務,我們從2019年11月開始在加州的爾灣市推出了加州第一支面向公眾完全開放的RoboTaxi車隊,在今年2月,我們在加州總部所在地費里蒙特又推出了另外一支RoboTaxi的車隊,根據加州的政策,我們要每三個月向加州公共事務委員會提交我們的運行數據,從去年11月一直到今年4月,我們的單車效率在加州所有的7支RoboTaxi車隊中一直是位列第一的,根據最新的加州公共事務委員會(CPUC)的數據,我們在加州的12輛RoboTaxi每天完成的實際訂單數大概是115單左右,這是一個客觀的數據,另外我們單車日均運營里程也是7支車隊中間最高的。
莫璐怡:因為美國疫情的關系,所以我們在美國爾灣市之前推出的是RoboTaxi服務,現在我們在跟美國一個電商平臺合作,給當地的居民提供最后一英里的貨物運輸服務,所以這是現在疫情期間,我們在美國最主要的對外的嘗試,也是我們在物流配送方面的嘗試。
第二個問題是關于RoboTaxi合作的方式以及關鍵的點是什么,我想提的一點,還是想重申一下,現在自動駕駛行業還在技術發展快速增長期,還沒有到真正產品落地的階段,我們現在做的所有這些,包括RoboTaxi以及剛才提到的物流運輸等等,都是我們不同類型的商業嘗試,在這個過程中,我覺得最為重要的依然還是RoboTaxi技術本身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技術,誰可以更快達到無人化和規模化的目標,誰就可以搶占整個市場的先機,所以它不在乎說我們現在以什么樣的方式來做合作,我們現在更多關注技術的研發,同時也在做不同的商業模式的嘗試,當我們技術成熟了,真的到達我們期待的狀態的時候,我們相信不同形式的商業嘗試也會找到一個更加合適的方式,在今天我很難去預測說,在未來這個市場完全打開了的情況之下,什么樣的合作方式是未來終局時的形態。但是技術一定是最為重要的一點,只有搶占了技術的先機,才有可能搶占市場的先機。
媒體:特斯拉稱它今年年底要推L5級自動駕駛,也要部署自動駕駛車隊,除了特斯拉之外,還有很多車企現在也在做自動駕駛,未來也有可能推出自動駕駛車隊,我們做的自動駕駛車隊跟車企做的有哪些區別,第二個問題,在做自動駕駛方面,我們與車企之間的優勢和劣勢都有哪些?
莫璐怡:關于第一點,目前特斯拉是高級輔助駕駛的狀態,它可能不是一個真正的L4到L5級的全無人駕駛,因為我們對自動駕駛的分級定義里面,L4級自動駕駛是在一個特定的區域里面,在一定的條件之下可以實現完全不需要人類駕駛員進行操作,就可以完成駕駛任務,也就說在車上你不會再看到駕駛員出現。L5級則是全場景、全區域的狀態,它的要求會更加高,真正的無人駕駛是以這樣一種形態出現,而不是以輔助駕駛形式出現的狀態。
關于第二個問題,今天我的分享也講到了,我覺得整個自動駕駛發展的歷程大趨勢一定是要加強合作的。在小馬智行看起來,我們現在跟國內外頂級的主車廠正在不斷加強合作,豐田就是一個例子,這種合作的意義是出在什么地方呢?我們把自動駕駛看成是無人車的大腦,除了大腦,真的要能跑起來還需要一個強壯的身體才能配合在一塊,既有大腦指揮,身體又跑得很快。我們認為多年技術沉淀的主機廠在提供強壯身體方面有一個非常好的基礎的,這也是我們為什么現在覺得深度的合作是很有必要的。在達到整個自動駕駛真正無人化的目標,安全性要達到的時候,它有幾大要點,其中一個要點是我們要去對整個系統做冗余的設計,這個冗余不僅僅是說自動駕駛軟硬件系統冗余,也包括車輛的冗余,比如控制器、加速的、減速的、方向盤轉向的,也包括車上的電力系統等等,這些東西都需要車廠跟我們配合在一起做相應的冗余設計,使得整個自動駕駛汽車可以達到足夠的安全性。同時我們覺得在與主機廠的合作中,小馬智行的最大優勢體現在整個自動駕駛軟硬件系統的能力上面,我們可以更加專注在這方面的技術研發,同時可以適配不同的車型和平臺,有更好的擴展性。對于車廠來說,他們對車輛有一個更好的理解,他們更清楚車輛,知道怎么樣車輛更安全,只有當雙方不停地針對這個問題一起去探索,我們才有可能把整個車輛的深度結合做的更加好,最終達到真正的自動駕駛無人化和規模化的目標。所以,日后小馬智行跟主機廠日后更多是這樣的合作,而我們各自擅長的地方是不一樣的。
媒體:現在中美關系比較緊張,可能會涉及到中美脫鉤的關系,您怎么看待這種格局下可能會對國內外的企業帶來怎樣的影響,小馬智行有沒有做這方面的備案,比如國產化。
張海洲:中美關系不僅是我們關注的,大家都很關注這個問題,相信很多公司包括小馬智行在這方面都有一些預案,具體您剛才說到的國產化,我們的創始人彭軍也在之前講過,我們在豐富我們的供應鏈,我們的一些關鍵零部件也在做一些國產化的替代。脫鉤問題,包括美國對一些地區或者一些國家的打壓在歷史上也不是第一次出現,日本、韓國、臺灣都經歷過這個過程,壓力有的時候也會使我們越來越強。
媒體:莫總,我的第一個問題是想問現在面向國內公眾開放RoboTaxi方面,我們目前的計劃時間表是怎樣的?第二個問題是希望您可以介紹一下小馬目前的團隊發展情況?
莫璐怡:針對第一個問題,剛才我同事已經給過一個簡單的回答,我們目前更看重的是RoboTaxi可以給我們帶來的技術上面的能力提升,可以讓我們去走最困難的道路,走最真實的道路,這點是我們更為關注的一點,在對外開放運營過程中,我們是循序漸進的過程,會適時的有更大規模的向公眾的開放,但是我們最核心的一點還是會關注我們相關的技術能力提升。
關于團隊的發展情況,對整個自動駕駛技術來說,這個技術是非常困難的一個技術,它是很少有的行業,完全以技術為主導的,整個要去走自動駕駛的道路是很漫長的,同時需要非常多優秀的人才在一起去共同努力,去克服路上面很多的挑戰,所以對小馬來說人才永遠是我們非常核心的要素,以及其中我們一個最為重要的資源。小馬智行也是因為它的優秀技術吸引了非常多的人才,我們在整個人才布局里面,其實是全棧式的人才布局都有,包括軟硬件的人才都會有所涉及。
我可以再進一步分享一下整個團隊的結構,在我們軟件團隊當中幾大方向是我們人才聚集的最多的地方,包括自動駕駛很多感知和行為預測,包括決策規劃和控制、高精度定位、基礎架構和一些數據的處理等等,這是我們軟件團隊最關注的幾大方向,也是有幾個主要的團隊在關注的點,在硬件方面,包括對車輛線控技術的研究、機械設計、電子電氣、系統集成的方向都是我們人才聚集的比較多的方向,我們整個團隊在技術團隊方面主要覆蓋是這幾大核心技術方向,除了技術團隊之外,我們也有非常多優秀的其他商業以及市場團隊在這塊去支撐整個公司不停地往自動駕駛路上面繼續往前走。
媒體:在政策法規方面,對于自動駕駛發展,您認為還需要哪些支持?
莫璐怡:說起政策,我想提一下在今天早上的高層峰會里面有提到廣州一個最新的政策,是廣州的智能網聯道路測試先行試點政策,可以讓我們在廣州這邊有一個更加開放的全域式測試區給到自動駕駛,對自動駕駛的發展來說,政策確確實實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能看到在中國的政策去追趕的速度是很快的,包括今年年頭國家11部委發布的智能網聯汽車的政策,也包括最近在廣州以及在其他各大城市看到的政策,整個追趕的速度是很快的,但是政策對整個行業全面支持上面確確實實還有幾個點是我們覺得在接下來希望可以看到更多突破的點:
第一,更開放的道路,廣州是測試先行區,會開放一部分區域作為全境開放,我們更多希望看到全國更多的城市可以在這方面有更開放的道路場景給到自動駕駛企業去積累更豐富的場數據和測試技術,除了道路之外,我們也期待包括高速公路等等的開放,前兩天海南省這邊已經開放了針對高速公路相關的自動駕駛測試的一些政策,我們也希望可以更快的在全國其他地方能看到相關的政策突破。這是道路的開放情況。
第二,關于商業嘗試、商業落地方面的政策突破,也是我們很希望看到的,在整個發展過程中,希望在商業落地方面可以有更多的政策支持。
第三,跟我剛才提到的公司自動駕駛技術的目標無人化、規?;芟嚓P的一點,我們希望在國內有更多開放的區域做全無人的測試,在這方面美國確實是走在更前面的,美國的亞利桑那州、加州、佛羅里達州都有相應的純無人測試的政策出臺,在這幾個洲里面有很多自動駕駛企業的聚集,因為在那個地方可以得到全無人測試的測試經驗,我們也很希望在中國可以更快地看到更多的城市可以在全無人測試上面有所突破。
第四,還包括不同形式的測試,現在提了很多跟RoboTaxi、乘用車自動駕駛測試的相關政策,包括卡車、物流等等不同形式自動駕駛落地的形式,也希望可以得到更多政策的支持,政策本身也是一步一步開放當中,我也相信中國政策開放的速度是非??斓?,隨著技術的發展,本身也在推動政策的突破,兩者是相互促進的關系。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鄧婭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zhanhui/124019
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