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家企業入圍鋰電白名單背后,映射的是鋰電企業為規避政策波動而積極進行積極應變。
12月12日,工信部公示了第二批符合《鋰離子電池行業規范條件》(下稱《規范條件》)企業名單,國能電池、盟固利動力、中興派能、中航鋰電等18家鋰電企業成功入圍。
今年5月,工信部下發了《關于開展第二批鋰離子電池行業規范公告申報工作的通知》。
據了解,《規范條件》于2015年8月31日由工信部電子信息司發布,規范對于企業產能、產品性能等方面作出了明確規定。其中,在產能上,要求電池年產能不低于1億瓦時;正極材料年產能不低于2000噸;負極材料年產能不低于2000噸;隔膜年產能不低于2000萬平方米;電解液年產能不低于2000噸,電解質產能不低于500噸。企業申報時上一年實際產量不低于實際產能的50%。
客觀來看,相比于工信部裝備司在《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范條件》規定鋰離子動力蓄電池單體生產企業年產能不低于2億瓦時的要求,《規范條件》的要求對當前鋰電企業而言并不高,對行業實施準入的規范作用也有限,企業在申報時基本上沒有什么難度,這是否意味著《規范條件》對電池企業和材料企業而言是個雞肋呢?
對此,高工鋰電網特別致電了幾位入圍《規范條件》的鋰電企業高層,上述業內人士表示,《規范條件》的條件要求看似簡單但也存在一定的難度,對鋰電企業今后在生產經營方面存在實際意義,因此申報《規范條件》也很有必要。
“近年來,國家在新能源汽車方面政策波動比較大,為了避免政策變化導致企業生產經營受到影響,因此盡快申報進入《規范條件》企業名單對企業而言也很重要。”一位鋰電池企業高層向高工鋰電網表示,進入企業名單意味對企業發展而言是個利好,同時也有利于規范行業發展,因此進入《規范條件》企業名單宜早不宜遲。
一方面,進入企業名單意味著企業在產能、產品性能和生產經營等方面符合政策規范,能夠為企業發展起到一定的宣傳作用。
另一方面,進入企業名單可以避免因政策變動導致企業在今后生產經營方面受限,避免重演因未進入《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范條件》導致企業動力電池業務遭受打擊的“悲劇”。
“盡管《規范條件》并不是強制性規定,但條件中一些要求依然會對電池企業和材料企業的生產經營產生一定的影響。”另一位電池企業高層對高工鋰電網解釋,例如《規范條件》要求電池企業通過鋰離子電池相關安全認證,否則公司生產鋰電池在未來可能無法上飛機進行航空運輸。
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已發布的兩批目錄中,除了材料企業申報的正極材料、電解液和隔膜產品之外,電池企業申報的產品只有消費類電池和儲能型電池,沒有車用動力型電池。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出現這個現象主要是由于負責審核《規范條件》的主管單位是工信部電子信息司,而負責審核動力電池規范條件的主管單位為工信部裝備司,兩個部門針對不同應用領域的電池審核條件和要求不一樣。
根據《規范條件》規定,汽車用鋰離子動力電池除滿足本規范條件要求外,還需滿足《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范條件》要求。
業內人士認為,申報《規范條件》對鋰電企業而言是有備無患,可以避免在日后受政策變動限制,預計未來會有更多企業申報進入《鋰離子電池行業規范條件》企業名單。
擬公告符合《鋰離子電池行業規范條件》企業名單(第二批)
4月17日,工信部電子信息司發布公告,公布了第一批符合《鋰離子電池行業規范條件》的企業名單,共有天津力神、寧德時代等8家企業入圍。
符合《鋰離子電池行業規范條件》企業名單(第一批)
來源:高工鋰電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zhengce/59729
以上內容轉載自高工鋰電,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