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前夕,姍姍來遲的2018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新政落地。相比此前出臺的2017~2018年補貼政策,2018年新能源乘用車補貼政策從“普惠制”進入“扶優扶強”新導向階段,并不是所有的車型補貼都會下降,續航長、高電池能量密度高、百公里耗電量低的車型所得到的財政補貼會進一步提高。其中純電動乘用車單車最高能拿到國補6.6萬元,高于2017年的4.4萬。
新補貼方案從2018年2月12日起實施,2018年2月12日至2018年6月11日為過渡期,過渡期內新能源乘用車按照現行新能源補貼政策的0.7倍進行補貼。
值得一提的是,新補貼政策并沒有對地補提出類似“不超過中央財政單車補貼額的50%”的明確,而是指出“破除地方保護,建立統一市場”。
新能源乘用車補貼更傾向純電動車型
2017年新能源乘用車補貼方案
2018年新能源乘用車補貼方案
2018年的純電動乘用車補貼續航里程下限從100km提升到了150km,且更加細分。續航300km以下車型補貼額度大幅下降,而續航300km以上的車型或能獲得比以往更高的財政支持。
插電式式乘用車補貼額度則是整體呈現下降趨勢,且要求在不斷地提高。這也反映了國家層面對純電動乘用車的傾向。
電池系統能量密度和百公里電耗話語權加強
電池系統能量密度和百公里電耗均會影響純電動財政補貼調整系數,在補貼計算當中,總補貼系數取這二者的乘積來計算(最大值1.31)。百公里電耗對于調整系數影響比較大,存在拿不到補貼的情況。這意味著,以后在計算純電動乘用車補貼時,電池系統能量密度和百公里電耗這兩個參數的“話語權”將會更重。
電池包能量密度(Wh/kg) | 2017中央財政補貼調整系數 | 2018中央財政補貼調整系數 | 變化值(%) |
90/105(含)~120 | 1 | 0.6 | -40 |
120(含)~140 | 1.1 | 1 | -9 |
140(含)~160 | 1.1 | 1.1 | 0 |
大于160(含) | 1.1 | 1.2 | 9 |
對于純電動乘用車動力電池系統的能量密度的硬性要求,從90Wh/kg提升到105Wh/kg; 1.1倍的補貼調整系數依然存在,但是電池系統能量密度必須達到140Wh/kg才能享受(2017年為120Wh/kg);同時進一步提出高于160Wh/kg能享受1.2倍補貼;對于低能量密度低車型(105~120Wh/kg),補貼調整系數則是下降到了0.6。
百公里電耗X | 2017中央財政補貼調整系數 | 2018中央財政補貼調整系數 | 浮動值(%) |
優于0(含)-5% | 1 | 0.5 | -50 |
優于5(含)-25% | 1 | 1 | 0 |
優于25%(含)以上 | 1 | 1.1 | 10 |
根據純電動乘用車能耗水平設置調整系數。按整車整備質量(m)不同,工況條件下百公里耗電量(Y)應滿足以下門檻條件:m≤1000kg時,Y≤0.0126×m+0.45;1000<m≤1600kg時, Y≤0.0108×m+2.25;m>1600kg時,Y≤0.0045×m+12.33。
此外,2018年對不同純電動乘用車實際耗電量(為便于區分,用X來表示)與要求耗電量(取Y的最大值)的比值,也有會相應的財政補貼調整系數。百公里耗電量(Y)優于門檻0(含)-5%的車型按0.5倍補貼,優于門檻5(含)-25%的車型按1倍補貼,優于門檻25%(含)以上的車型按1.1倍補貼。
純電動乘用車型補貼有升有降
第一電動網從2018年首批推薦目錄中挑選6款在售熱門車型發現:北汽EU26、寶駿E100由于能量密度達不到要求,新補貼政策執行后補貼會相應下降;江鈴E200、傳祺GE3、云度π1由于續航里程原因,新補貼政策執行后補貼會相應下降;知豆D3由于續航原因,補貼反而會比2017年多一些。
此外,從當前的產品參數水平來看,幾乎沒有能夠電池包能量密度“大于160kWh/kg”的補貼系數最高檔產品,可見其存在一定技術挑戰難度。
插電式車型補貼金額全面下降
對于插電式而言,只管來看,對于續航里程要求沒變,補貼金額也僅僅降低0.2萬元。但是由于提出工況法純電續駛里程低于80km的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B狀態燃料消耗量(不含電能轉化的燃料消耗量)與現行的常規燃料消耗量國家標準中對應限值相比小于65%,比值介于60%(含)-65%之間的車型按0.5倍補貼,比值小于60%的車型按1倍補貼。工況法純電續駛里程大于等于80km的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其A狀態百公里耗電量應滿足純電動乘用車門檻要求。
比值(純電續航<80km) | 2017中央財政補貼調整系數 | 2018中央財政補貼調整系數 | 浮動值(%) |
小于60% | 1 | 1 | 0 |
60%(含)-65%之間 | 1 | 0.5 | -50 |
這意味著,對于插電式乘用車要求不斷增高,而補貼金額在進一步下降。
隨著市場發展,新能源乘用車補貼向著高續航、低能耗方向發展。今后,整車企業若想維持旗下產品的競爭力,保證產品補貼不會隨政策變化而下降,就必須不斷進行產品升級,這對于消費者而言,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章漣漪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news/zhengce/62783
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