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會選擇一款電動車,是因為只能得到新能源指標,還是因為真的喜歡這款產品呢?這個問題如果放在幾年前,想必會有絕大多數人的答案都是因為指標吧。
但如今已經是2020年,電動車能不能從產品層面、功能實現層面和使用便利性層面打動你呢?不少人不買電動車的理由,總離不開“續航”、“充電”、“偽智能”這些點來,那么今天咱們正面回應一下這些靈魂拷問,看看2020年的新能源產品經不經得起這些角度的考驗。
話說無論是新能源汽車媒體還是咱們用車的普通老百姓,都會把純電動車的“里程焦慮癥”拿到臺面上爭論個大半天,但是現在已經是2020年了,難道就沒有一些平民化一點的長續航產品嗎?當然不是,這幾年純電動車的續航發展,其進程速度真的遠超咱們此前的想象:
早幾年想買一臺續航超500km甚至是600km的車型,估計就只有價格非常高昂的特斯拉Model S和Model X才能滿足到你的要求,但是現在你只需要花小價錢,就能夠輕輕松松地換來超長續航:
首先是得益于特斯拉快速的國產化進程,目前其超長續航版本的Model 3只需要34.405萬,就能獲得668km的NEDC續航,比之前進口長續航后驅版664km的續航還要高一點。
與此同時,小鵬P7作為年度旗艦智能轎跑,小鵬P7提供了3款車型、共計8個配置,補貼后售價區間為22.99萬- 34.99萬元,電池容量分為70.8kW·h以及80.9kW.h兩個版本,最高綜合續航706km,這也是自主品牌首次沖進700km大關;
甚至你只需要一臺普通的代步車,幾何A、AION S都提供了500km以上的續航,相比于以前動輒幾十萬甚至上百萬才能獲得的超長續航;而最近上市的榮威ER6,補貼后16.28萬起的售價,就能獲得620km的NEDC綜合續航了。
沒錯,如今只需要大部分購車用戶都能承受得起得A級車價格,就能夠獲得超高的續航/價格比,自主品牌在續航挑戰賽中,都交出了令消費者滿意的答卷。
而且進步的不僅僅是咱們的自主品牌和造車新勢力,就連以前被瘋狂吐槽的合資品牌也在不斷地調整戰略:
這里點名表揚別克,像之前的VELITE 5是增程式、微藍6純電續航更是慘不忍睹,只有301km,改款后續航提升到了410km,但還是稍顯落后的。而近期微藍7的推出可以說追上了主流水平,55.6kWh的電池容量已經是這一級別車型的極限,500km的NEDC續航在合資品牌中可以說是“抬起胸膛來做人”了。
即使是合資豪華品牌,交出的答卷也越來越讓人滿意了:作為沃爾沃的高端新能源品牌,Polestar 2是極星旗下的第二款車型,同時也是第一款純電動車(Polestar 1為插電混動轎跑)。新車基于沃爾沃的CMA平臺打造,底盤下方放置有27個電池模組,總容量72kWh,NEDC綜合續航達到500km。首發版最終售價為41.8萬,在成都的極星工廠實現國產。
沒錯,無論是自主品牌還是合資品牌,甚至是豪華品牌,它們為了消除消費者的續航焦慮癥,早已紛紛撕掉小短腿的標簽了。
靈魂拷問二:“充電焦慮解決了嗎?”話說不少電動車的抨擊者除了抓住續航焦慮這個問題不放以外,對充電速度跟充電的便利性一直是抱有疑問的,畢竟早些年即使是一線城市,充電樁/充電站還算是一新鮮事物,然而現在已經是2020年了,咱們不妨看看這些年充電設施的發展速度:
首先咱們翻翻數據:累計到2020年上半年,公共充電樁已經接近56萬個,集中在4萬座充電站,平均每個站有充電樁14個,并且前期布局都集中在東南部沿海和中部一線城市,主要份額均由頭部企業占據。
從充電樁區域分布看,廣東、江蘇、北京、上海充電樁保有量較高,均高于五萬臺,其后是山東、浙江、安徽等地區,全國TOP10地區建設的公共充電樁占比達73.9%。一線城市新能源車保有量越來越大,充電樁的鋪設速度其實功不可沒。
而且根據國家相關的充電樁建設政策,目前充電樁已經納入新基建領域,與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等成為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國家發改委也宣布,將在2020年全年完成投資約100億元,新增公共樁約20萬個、私人樁超40萬個和公共充電站4.8萬座。
或許有人認為“數據是具有一定的欺騙性的”,但即使是從實際體驗來看,小編身邊也越來越多新能源車主,他們紛紛表示只要養成了小習慣,找充電樁是輕輕松松的事:
目前主流的地圖app或者是第三方充電樁app,都提供了非常便捷的尋找充電樁功能,甚至能夠看到充電樁的使用狀態,確保你不會白跑一趟;而在公共充電樁鋪設規劃中,目前在商場、寫字樓、城市核心商圈等高頻場景都有快充樁,目的是為了讓車主在逛街、吃飯、上班時,就能給車輛充電,短短一小時的補能即可滿足一周通勤需求。
再加上電動汽車充電技術的發展迭代非常迅速,充電10小時已經是過去式,現代充電技術是以分鐘來計算。例如特斯拉最新的V3超級充電樁,充電15分鐘即可補充250km續航。
因此無論是充電樁的數量還是充電習慣、充電速度,如今使用一臺純電動車,真的比以前要省心不少。
靈魂拷問三:“純電動車真的能做到智能化嗎?”如今新能源車從亮相到上市,不少車型的宣傳點都不離開“智能”二字,但如今消費者越來越喜歡走科技范路線,如今交出來的智能化答卷又是否讓你滿意呢?
首先小編覺得能夠作為智能化代表之一的,當屬智能座艙和智能車機:相比于以前某些所謂的智能車機,識別速度不僅速度慢、錯誤率高,而且功能奇少。而且語音控制部分也僅僅局限于車機系統,對于車內電子元件的物聯基本為零。如今不少新能源車配備的智能座艙系統,配備了語音打開空調、打開天窗這些需要與硬件聯動的功能,而且不僅做到真正的語音交互,而且還非常的有人情味,比如說蔚來的NOMI助手。
其次就是OTA的升級:值得一提的是這種升級并不是升級一下多媒體系統,更新一下導航信息這么簡單,而是讓整車性能全方位升級的FOTA。
由于有了OTA升級,包括特斯拉Model 3在內的很多純電動車,可以通過遠程升級車輛軟件,達到給車輛新增功能,甚至改變性能表現的神奇效果。例如通過軟件升級逐步開放的智能輔助駕駛系統,隨著版本的迭代,特斯拉的AP智能輔助駕駛已經陸續更新了包括自動變道、雪糕筒識別等一系列重大升級。
對于操控和性能,OTA也能實現改進,最著名的莫過于去年海外的“剎車門”,國外媒體《消費者報告》在測試Model3制動成績時發現,Model 3在百公里制動項目上表現出剎車距離過長的問題。針對媒體測試反饋,特斯拉推送最新一版的軟件OTA升級,在完成升級后,《消費者報告》再次對Model 3進行剎車測試,剎車距離縮短了6米。
可見,新能源汽車通過OTA的升級,就可以改變車輛的操控響應,對于傳統燃油車來說,這樣一次升級后“開新車”的體驗,是難以體會到的。
靈魂拷問四:“那么多自燃,電動車安全不?”咱們平時抖音刷多了,時不時就會看到電動車自燃的短視頻,底下一堆評論就說電動車安全方面不靠譜,但其實把時間軸再往前撥,燃油車夏季自燃的新聞也是時有發生。畢竟汽車自燃天天有年年見,不過同是汽車,電動車的自燃則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成為社會新聞。
編者也承認,目前電動車行業仍處于快速增長的趨勢,此前確實存在有些車企為了降低成本,偷工減料,就搞最最粗暴的“油改電”,沒有充分檢驗就批量生產,這對于消費者用車安全存在極大的風險,影響著消費者對于電動車安全的信心。
但是如今三電系統的研發已經非常成熟,整個動力電池行業也越來越規范,刀片電池\低鈷電池的研發生產應用,都表明了廠商為動力電池安全做出的努力。
而且在政策管理方面,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公告《關于進一步規范新能源汽車事故報告的補充通知》,加強了對新能源安全用車的監控與規范。
其中就硬性規定了,車企必須在車輛發生冒煙/起火事故的第一時間上報市場監管總局質量發展局用以備案,不得隱瞞或延時上報事件。其次,當車輛發生事故后,需保持救援后狀態以便展開后續事故調查工作,以免車企自行修理混淆事件原因。另外還規定發現安全隱患的產品必須強制召回,盡量杜絕類似事故再次發生;同時市場監管總局也將接入調查事故真相。
產業的升級,從源頭保證了動力電池和純電動車的產品安全問題;嚴抓嚴罰,才能鞭策車企進一步加強安全方面的規范。這兩點都是保證新能源車健康發展的關鍵,也是消費者信任新能源汽車的關鍵。
拷問完畢:那電動車到底能不能買?上面咱們通過續航里程、充電便利性、智能化進程以及安全性,全方面地對純電動車整體市場和產品進行了問答驗證。
那么回到現實問題,“你會買電動車嗎?” 其實上面說的那些,無論是續航里程的增長和性價比的提高逐漸讓人滿意;還是充電樁的鋪設和充電速度的提升讓整體的便利性有了質的飛躍;亦或是在智能化的程度上新能源車也確實走在市場的前端;這些都是身邊人選擇純電動車的理由。
而且從銷量角度出發,如今新能源汽車銷量節節攀升,越來越多消費者選擇純電動車,中國短短幾年就成為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場,占總市場份額的三分之一,未來新能源市場的發展,確實是讓人感到期待。
因此小編認為,只要考慮清楚確定好自己的用車需求和用車環境,要是附近有不錯的充電樁資源或者能夠安裝充電樁,買一臺續航不錯、智能化程度高的純電動車,絕對能夠給到你不一樣的用車體驗。
(圖/文/攝:皆電 梁嘉業)
來源:皆電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carnews/daogou/125358
以上內容轉載自皆電,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