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特斯拉官方公布了2024年5月品牌及車型銷量,數據顯示,特斯拉5月中國市場銷量超5.5萬輛,同比增長30%,環比增長77%。
其中,5月Model Y銷量為39985輛,同比增長28.7%,環比增長52%;Model 3銷量15230輛,同比增長32.9%,環比增長200%。
▍銷量分析:Model Y銷量依舊堅挺,竟成5月“無定語”銷冠
特斯拉官方表示:“2023年全球銷冠Model Y,有望成為5月國內賣得最好的車!”
當然,從結果來看,5月國內賣得最好的車系是比亞迪秦PLUS,為48668輛,但若是把插混與EV分開來算,那么Model Y還真就是5月國內賣得最好的車。
此外,Model 3煥新版銷量的環比上月增長2倍也同樣驚人,特斯拉僅用2臺車型賣出了超過55000輛的成績,十分恐怖。
在最近“談卷色變”的中國新能源市場,特斯拉品牌與Model Y的銷量幾乎巍然不動,在5月甚至重返第一寶座,那么,特斯拉是怎么做到的?
▍優惠政策:0利息/0首付簡單粗暴,大幅降低擁車成本
五月中旬,特斯拉突然發布了0首付或0利息兩種購車優惠,Model 3、Model Y后輪驅動版均可享受。
在此金融政策出臺之前,Model 3后輪驅動版售價23.19萬元,以首付30%為例,首付約7.2萬元,月供3110元,總利息約2.43萬。
新增此金融方案后,若選0首付,月供需要4058元,總利息約1.1萬;
若選0利息,首付則需7.99萬元,月供僅需2533元。
同樣,在新金融政策出臺之前,以首付30%為例,Model Y后輪驅動版售價24.99萬元,首付約7.5萬,月供3351元,總利息約2.6萬元。
若選0首付,月供需要4373元,總利息約1.25萬元;
若選0利息,首付也需要7.99萬元,月供僅需2833元。
綜上所述,在新金融方案出臺后,實際大幅降低了持幣代購卻囊中羞澀的特斯拉潛客的擁車成本,若首付有壓力,可直接選0首付,利息直省1萬多;若首付較為寬裕,選0利息,一口氣能省下2萬多的利息。
特斯拉在不降價的基礎上,用十分有誘惑力的金融方案轉化潛客,簡單粗暴。
▍品牌:特斯拉堅持不降價,難不成是好事?
在剛剛結束的2024中國汽車重慶論壇上,各位主機廠大佬金句頻出,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更是在新能源汽車純電占比達到50%這個當口下,呼吁“油電同權”,引起相當大的輿論。
然而,在這個自主品牌和合資車企大佬云集的輿論場,特斯拉仿佛“置身事外”。
至少目前來看,特斯拉的兩臺新車似乎從未被比亞迪的“998”攻勢所影響。
放眼特斯拉目前所售新車價位,最入門車型Model 3的起售價也需要231900元,Model Y則為249900元。
尤其是Model Y,長期在國內中型純電SUV銷量榜中屹立不倒,自打國產Model Y上市后,無數個“Model Y殺手”要么沉不住氣,自降身段到20萬內區間去廝殺(比如小鵬G6);要么“以大打小”,用更寬裕的尺寸以及更豐富的配置、服務來打動消費者(比如蔚來ES6、極氪001)。
細細數來,中國品牌到目前為止出了那么多款純電中型SUV,然而,真正在25萬價位巍然不動,能和Model Y“正面剛”的,居然一臺都找不出來。
如果消費者想找一臺能在25萬價位熱賣的純電中型SUV作為特斯拉的對比參考,仔細一找,Model Y是不是一不小心就成了“孤品”?
如此奇觀,不知那些號稱“大家別卷了”的車企負責人作何感想。
▍操控:想找一臺操控好的轎車/SUV,特斯拉依舊是首選
最近,FSD是否來華的消息牽動人心,但轉頭看看馬路上跑的一輛輛汽車,真正能擁有城市級NOA硬件的新車也只能算是鳳毛麟角,更別提在城市道路中,智駕實際的使用率究竟幾何。
在這個情況下,茫茫多持幣待購的消費者,依舊會選擇一臺相對“好開”一些的汽車,這本來就是非常接地氣的“正常”想法。
放眼20-30萬級別,能和特斯拉Model 3/Model Y一比操控的車型到底有哪些呢?即使是最近風頭正勁的小米SU7,不光尺寸比Model 3要大了一圈(對于操控性來說,更小才更靈活),在銷量上也依舊沒有破萬(8646輛);而Model 3的5月交付數,卻實打實擊敗了家用車操控標桿寶馬3系(13831輛)。
對于某些新勢力主機廠來說,某些汽車配置會出現在新車的默認配置單中,本身就是對消費者需求的一種漠視,比如標配軛式方向盤,選裝圓形方向盤(雖然不需要加錢),這種本末倒置的“耍酷”,卻是連特斯拉Model S都不敢做的事情(默認圓盤,Yoke方向盤需要8000元選裝)。
▍總結:消費者真正想要的,或許比想象中還要簡單
從特斯拉五月的銷量數據上反推,不難發現,中國消費者對于20-25萬級的純電轎車/SUV從來沒有什么排斥心理,只要它的品牌力夠強、擁車成本夠低、操控足夠優秀,并且這輛純電轎車/SUV或許可以不擁有頂級的城市NOA智駕功能,但必須擁有足夠靈活的車身以及操控性能。
從這點來說,特斯拉的造車理念以及銷售策略,依舊值得我們自主造車品牌多多參考、學習。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YKPM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carnews/daogou/233666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
相關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