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3km計劃”嗎?由充電樁APP發起的“3km計劃”,就是在您的3km生活圈之內,根據您向充電樁APP提出的建樁需求,充電樁APP會向充電運營商提供該信息,并由充電運營商幫助您建成充電樁或充電站,為您的電動出行掃除后顧之憂。【“3km計劃”詳情請見《電亮中國第三季 充電樁APP推出“3km計劃”幫您建樁》】
通過充電樁APP“3km計劃”建成的首個充電站,上地當代城市家園充電站已經正式投入運營,該站位于當代城市家園社區內,2號樓北側。
該充電站是由深圳聚電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以下簡稱聚電)建設。那么,該充電站是如何得到建設需求?具體是怎么建成?在建設的時候遇到了哪些問題,如何解決?就此,第一電動網采訪了充電樁APP產品總監黃山和聚電北京分公司總經理王大世。
當代城市家園充電站的來龍去脈
黃山介紹了充電站建設需求從何而來:“在充電站APP‘3km計劃’上線后不久,我們就在后臺數據中發現家住當代城市家園的郭先生通過APP中的‘我要建樁’功能,提交了在自家小區中建設充電樁的需求。郭先生自己擁有一輛純電動汽車,但是由于種種原因無法安裝私人充電樁。因此,希望通過充電樁APP的‘3km計劃’,在小區中建設一個公共充電站,一來方便自己使用,二來可以為周邊的新能源車主提供方便。郭先生也與小區物業進行了初步溝通,物業方面表示同意在園區內建設充電站,只要能夠找到合適的運營商并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案。”通過與幾家運營商的溝通,最后確定將該建站信息對接給聚電北京分公司。
“聚電當代城市家園充電站的建站線索是充電樁APP場提供的,是以為家住該小區的郭先生通過充電樁APP的‘3km計劃’提交的建站需求。但是實際溝通中,當代城市家園物業方面擔心新能源車數量少,充電車輛不足,影響停車位的使用率。為此,經過對當代城市家園附近新能源車輛的調查,還是有一定數量的新能源車存在。之后,聚電提供了包含智能地鎖的綜合解決方案,通過聚電樁APP,車主可查找到當代城市家園的充電樁,并且可以通過APP控制地鎖的升降,一方面讓公眾便捷找到這一充電站,同時緩解了燃油車占位和車位使用效率問題。”王大世表示。
在建設規劃時,聚電方面發現當代城市家園有充足的電力余量。并且從附近的車流和使用效率來看,這一充電站至少能夠覆蓋到附近20幾臺新能源車,輻射半徑能夠達到15公里左右半徑。因此,聚電規劃了3快3慢的充電樁配置,一方面滿足車主的迅速補電需求;另一方面,3臺交流充電樁能夠為夜間前來或者等候的司機提供慢充的電池保養,對電動汽車本身也是一種保護。
充電站到底是怎么建成的?
據王大世介紹,該站點的建設周期大概用了2個月的時間,主要是初次接洽項目到簽約項目進場時間較長,大概歷時1個半月;而施工的周期很快,僅花費了1周,直到調試完成合計用了2周時間。
“當代城市家園的項目整體都很理想,包括小區的電量負荷、建設區域附近的電箱位置。雖然,經常出現被燃油車占用的情況,但是物業十分配合做了積極協調,我們也給出了智能地鎖的解決方案,在兩方的努力下項目竣工時運營的狀態還是不錯的。”王大世簡單的回顧了站點建設的情況。
該站的建設是在6月份,恰逢雨季。工程施工是在戶外,要挖溝、布線,還涉及電力改造,對于物業管理方而言,無論從安全和管理上都有合理的顧慮。為此,聚電對地面、電箱、路燈等社區公共設施做了必要的成品保護,保證建設期間不會出現安全隱患,建成之后充電站順利的通過了消防和建筑的安全驗收。
對于一個充電站的施工驗收而言,主要分兩個方面,一是充電站建設和運營方在設備安全和技術通訊上的測試和檢查,包括充電測試、聯網測試、安全導引牌的鋪設等等。
二是物業方的檢查和驗收,包括等,消防、防水、場地平整,安全標識、道路指引,電氣防火安全檢測等等,最終都有驗收報告,這也是小區業主和使用者的一份保障。一般來說,驗收周期都在施工完成的3天左右內可以完成。會后就可以正式投入使用了。
聚電:將建千根樁,繼續合作充電樁APP共同“電亮中國”
目前,聚電已經建成300多個充電樁、20多個站點,分布在朝陽、順義、通州、海淀、大興等行政區。在建場站有近20個,下半年預計將鋪設1000根樁左右。
聚電在北京的充電樁建設規劃基于聚電對一線城市充電樁布局的考量,與行業內目前布樁投放量非常大的運營商的想法略有差異。從2016年年初開始,聚電就采用根據需求、衡量效率、定向投放運營的方式來布局一線城市的充電樁。所以在北京,基本是直流樁為主,交流樁為補充,圍繞聚電車間,形成一個大型充電站的5-10公里內若干零散充電點,輻射20公里半徑的健全充電點網絡的形式,。這也是聚電選擇和充電樁APP“電亮中國之3km計劃”合作的原因,從車主的需求出發,充電點的建設和運營才有意義,也才能真正的回歸商業本質。
小編總結:
充電樁APP推出的“3km計劃”是以用戶的需求出發,幫助車主建設充電樁或充電站。聚電在這一理念上,與充電樁APP的“3km計劃”不謀而合,從而促成了當代城市家園充電站的順利建成。當然,這與物業方面的積極配合也是有必然聯系的。隨著政府對于充電樁(站)進駐社區的推動政策正式實施,和充電樁APP、聚電這樣以用戶需求出發的企業不斷發展、建設,相信不久的將來,新能源車主就可以實現在家、公司,總之是3km生活圈內找到能夠順利充電的設施,從而使電動出行更加便利。
點擊圖片或這里下載充電樁APP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許博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carnews/daogou/45632
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