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我們皆電拿到了Aion LX長續航版本(Aion LX 80)并進行了詳盡的打榜測試,綜合續航表現、整車空間以及駕乘質感等幾個維度考量,Aion LX都可以說是一款性價比較為突出的車,因此最后的打榜成績也僅以2分之差落后于特斯拉Model X。
但可能大家都知道Aion LX有雙電機四驅版本,所以紛紛表示對7.86s“才”破百的長續航版看不過癮,為此我們這兩天拿到了Aion LX的次頂配車型——80D 。(*本次測試車輛為試裝車,和正式交付的版本略有差異。)
快速了解Aion LX 80D
1、四驅分29.96萬、34.96萬兩個版本,它們僅在主/被動安全配置(駕駛輔助功能)、舒適性配置以及燈光方面有所不同。
2、Aion LX 80D基于GEP 2.0純電平臺打造,定位中型SUV、軸距2920mm。3、Aion LX車系提供三種動力,其中頂配、次頂配的四驅車型(80D、80D Max)配置前后電機,系統綜合最大功率300kW(408Ps),最大扭矩700N·m,百公里加速3.9秒。4、可選配L3自動駕駛功能組件,可實現無人駕駛泊車、高速全自動駕駛。
四驅版+“極致加速包”究竟有多強?
首先簡單對比一下Aion LX所有版本在動力配置方面的差異。
Aion LX 60:135kW/350Nm(前驅)
Aion LX 70:135kW/350Nm(前驅)
Aion LX 80:150kW/350Nm(前驅)
Aion LX 80D:300kW/700Nm(四驅)
Aion LX 80D Max:300kW/700Nm(四驅)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動力最強的80D、80D Max車型也需要選裝價值1.56萬元的“極致加速包”才能達到3.9s破百的成績(原廠4.8s)。當然,這個選裝包并非更換車身零部件,而是通過軟件壓榨電機的潛能。
話不多說,架好設備,調到Sport模式,關閉ESP,一腳油門下去,急加速帶來的眩暈感還沒完全消退就要踩剎車了。說實話,Aion LX急加速的車身姿態不是很好看,前懸掛桶芯拉不住車身,導致抬頭明顯,再加上那個游戲機手感一樣的方向盤,實在讓人信心不足。
實測5.14秒破百的動力并沒有宣傳當中那么快,但考慮到這是一臺試裝車,輪胎磨損、電量、調教幾個方面都和正式交付版本/新車有所區別,所以數據我們就不糾結了。但在這里我還是有點想說一下,選裝了“極致加速包”的Aion LX因為在硬件方面沒有改動,所以剎車成績基本和普通四驅版車型一致,我還是認為廣汽應該給選裝了加速包的車主換條性能更強的胎,畢竟“剎得住”比“跑得快”更加重要。(*本次測試車輛配備米胖子PS4輪胎)
小匯總:Aion LX 80D+“極致加速包”(*試裝車)實測百公里加速性能:5.14s;百公里制動性能:39.55m。
性能小對比:
1.騰勢X PHEV實測百公里加速性能:4.92s;百公里制動性能:37.22m。
2.奧迪e-tron實測百公里加速性能:5.36s;百公里制動性能:37.03m。
3.福特領界EV實測百公里加速性能:10.00s;百公里制動性能:40.93m。
四驅版綜合工況續航實測
先前我們皆電測試了前驅長續航版Aion LX 80,綜合路況平均電耗17.8kWh/100km,折算后續航距離522km,說實話和650km的標稱續航對比起來心里還有點小落差,至于加了后軸電機之后這個差距會不會更大呢?
測試之前簡單說說硬件規格,80D和80(前驅長續航版)都搭載了寧德時代NCM811電池,容量93kWh,只是80D加了電機之后NEDC續航從650km變為600km。另外為了降低能耗,Aion LX還搭載了廣汽集團第四代智能溫控系統和BMS,“三合一”的電驅系統(整合電機、逆變器、減速器)減少了連接電纜的使用,從而減少重量,降低能耗。
當然說那么多也只是廣告,好不好還得看“療效”,話不多說馬上測一下。
*駕駛模式NORMAL、雙區空調22攝氏度(室外26攝氏度)、兩名乘客。
2小時40分鐘的綜合路況測試,一共跑了102km,均速38.3km/h,表顯續航從597km(100%)掉到471km(79%),折算回來綜合工況續航里程485.7km。
綜合之前測試的前驅長續航版數據分析一下:
Aion LX 80:NEDC 650km,實測522km,差距19.7%。
Aion LX 80D(本次測試車型):NEDC 600km,實測485.7km,差距19%。
總體下來實測續航與NEDC標稱續航還有較大差距,這是Aion LX值得改進的地方。
駕乘質感:這臺SUV有驚喜
說實話Aion LX 80D的續航性能不能讓我滿意,但在駕乘體驗這個環節,LX的整個底盤調教以及油門、剎車的匹配卻能為這臺車加不少分。
循例先說一下駕駛模式,Aion LX支持5種駕駛模式,包括Sport、Normal、ECO、ECO+以及I-Pedal,不同模式下能量回收幅度、電機的響應速度都會有所不同。具體有什么差異大家只要懂英文都能感受到,我就不重復去描述了。
不過在這里我還是有幾點想分享一下:
1.Aion LX不支持手動設置能量回收等級,依靠博世iBooster線性制動系統配合ESPhev系統實現自動能量回收,當然在實際駕駛中,這套系統帶來的“拖拽感”都相當弱(減速度最大0.3g),甚至你在引橋下坡(坡道不大)的時候松開油門溜車,車速還會緩緩提高。
2.Sport模式下能迸發出雙電機的全部動力,但Aion LX的油門調教很線性,即使永磁同步電機有著“一起步就MAX扭矩”的輸出特性,但Aion LX的油門設定相當好駕馭。如果大家都是600多700Nm的扭矩,我開唐EV是不會用Sport模式代步的,因為油門太沖太敏感了,市區開很累,但開Aion LX就可以。
3.Aion LX方向盤助力支持舒適、標準、運動3擋可調,相當人性化,但問題是隨車速而增加的阻尼不夠線性,整體手感會比較假。
4.說說底盤給我的感受,說實話我認為廣汽確實下了不少功夫去調教這臺車,考慮到Aion LX定位“豪華智能超跑SUV”,所以它的整個底盤調教沒有采用市面其他SUV那種開船一樣的風格,開著Aion LX在車群中拐彎抹角你會覺得這臺車的底盤相當“韌”,你給方向盤的細微動作車身都會給你積極的反饋,開起來完全不覺得自己在開一臺中型SUV(或許車頭和中控太長會比較不爽),當然這種“韌勁”沒有以犧牲舒適為代價,這套懸掛對路面的起伏過濾十分迅速,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避震的桶芯有點拉不住車了,具體表現在急加速會有明顯的抬頭(車內感受也很明顯)。
(鋁合金連桿顯著降低車重,降低簧下質量,提升操控)
當然,綜合來說Aion LX是所有中型SUV里面為數不多,讓我不抗拒每天都開的車,當然如果方向盤的助力能線性一點就更好了。
5.Aion LX開起來我很滿意,那坐起來怎樣呢?副駕駛位沒什么好說的,這里主要想說一下Aion LX的后排,先說優點,后排的頭部以及腿部空間都相當充裕,另外4個座椅都配備了腿托,坐在后排很舒展。
(四個座椅都有腿托)
另外后排的整個地臺是平的,很好地照顧了坐在中間的那個可憐鬼。好了再說說缺點,首先是座椅太矮,有為了頭部空間偷薄座墊之嫌,另外就是前排兩張運動座椅太遮擋視線了,坐后排的人好像直面兩座大山一樣,略微感到壓抑,而其他像儲物空間、后排出風口等等,四驅版本的Aion LX 80D和前驅版是一樣的。
(后排全平地臺)
(運動座椅雖好,但影響了后排乘客視線)
回顧外觀、內飾
說完我想說的那些之后,循例給大家聊一下Aion LX的設計吧。
Aion LX基于廣汽GEP 2.0純電專屬平臺打造,別看它有著2920mm的軸距,但其實車長僅為4786mm,軸距/車長比值達到了0.61,這樣“四個輪子放在四個角”的設計的好處就是車身穩定性更加好,當然我們也能在一些豪華品牌的車型上找到類似的比例,像奔馳GLC、捷豹F-PACE等等。
再看看側面,Aion LX采用了時下流行的懸浮式車頂設計,再加一個“小遛背”,當然這個“小遛背”更多是為了整車風阻而考慮,畢竟車輛在高速行駛時車尾的負壓區會增加壓差阻力,而帶有流線型的遛背設計有利于減少后窗位置的氣流分離區,從而減少壓差阻力,降低風阻,提高續航,距資料顯示,Aion LX風阻系數達到了0.288cd,在主流中型SUV里面已經是一個比較低的風阻系數了。
輪轂外面加了一個幾乎全封閉式輪轂蓋,與其說是為了風阻考慮,還不如說是為了視覺效果。
我們拿到的測試車選裝了運動外觀套裝,具體就是后視鏡、D柱位置換成了碳紋飾板。
(碳纖維后視鏡外殼)
(碳纖維D柱飾板)
更多外觀圖片:
(“淚目”大燈就是Aion家族化前臉的特征之一)
(隱藏式門把手)
走進車里看看內飾,Aion LX整體走的是簡潔路線,中控臺使用了大面積拼色材質設計,門板和車頂使用的翻毛皮值得點贊,摸起來相當溫馨。另外升降式的換擋旋鈕可以說很有意思了,滿滿的儀式感呀。
整個內飾最吸引眼球的就是中控臺上方的雙屏幕,這套ADiGO(智駕互聯)生態系統具有FACE ID、ADiGO E-plan、ADiGO Pilot增強現實儀表、智能AI伙伴、ADiGO World社交游戲等功能。
功能很豐富,顯示效果也不差,但真實體驗起來我就很不喜歡了。首先是二、三級菜單太多,一些常用的功能(例如調駕駛模式)藏得很深,不容易操作。其次是觸屏太難用了,靈敏度低,建議廣汽換個供應商吧。
更多內飾圖片:
(多種材質拼接設計,看起來十分高檔)
(中控臺擋把部位)
(左側快捷按鍵,能一鍵開啟內置行車記錄儀、關閉ESP等等)
(效仿鋼琴琴鍵設計的空調按鈕)
版本區別、購買建議
Aion LX一共包含5個版本,補貼后售價24.96萬~34.96萬,其中前驅版細分3個版本,分別對應了503、520、650km續航,而四驅版均為600km續航。
如果預算充足,個人建議購買補貼后27.96萬的Aion LX 80版本,雖然比Aion LX 70貴2萬,但NEDC續航提升了130km,而且動力更強、輪轂從19英寸升級到20英寸,全車真皮座椅,個人認為值得。
當然如果你對動力有苛刻需求,或者是經常跑山路、冰雪濕滑路面,那為了安全建議你選購四驅版本,而四驅選80D還是80D MAX就見仁見智了,兩者相差5萬元,配置最大的差異在于輔助駕駛功能。
最后,Aion LX支持選裝的配置較多,如果需要一些科技配置或者舒適性配置都需要通過選裝實現。
希望Aion LX能成為自主品牌新能源車的“爆款”
作為Aion品牌旗下的第二款車型,Aion LX憑借最高650km的NEDC續航,最強3.9s破百的加速成績以及可選裝L3級自動駕駛功能這些賣點成為了國內新能源車市場里面一臺呼聲很高的自主品牌車型。
而對于頂配接近35萬元的售價,說實話很多人還是心存疑惑的,畢竟自主品牌沖擊高端市場,能成為爆款的車型并不多。但為了證明Aion LX這種“后來者”能成為爆款,廣汽新能源確實在這款車身上進行了不少新嘗試,這就包含了產品以及服務兩個維度。
首先是產品維度,Aion LX因為有著“豪華智能超跑SUV”這樣的定位,所以整臺車無論從設計還是調教方面都和傳統中型SUV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面對逐漸同質化的電動車,Aion LX帶來的這種差異確實讓我眼前一亮,當然這種“別出心裁”的產品確實能吸引一部分敢于嘗鮮的消費者。
另外在用車環節,廣汽新能源也希望通過貼心的服務去建立Aion品牌的口碑,例如可以通過廣汽新能源App下單,專人上門為車主提供保養、充電等服務,還有直升機緊急救援等等。另外和國內不少新勢力一樣,Aion LX的首任車主同樣支持三電系統的終身質保,消除了用戶對電動車的顧慮。
在Aion LX身上,我能感受到廣汽新能源給出的誠意,即使它還有不少值得改進的地方,例如續航不夠實,中控不好用等等,但我還是希望像Aion LX這樣的自主品牌車型能成功。正如廣汽新能源副總經理肖勇所說的那樣:
“如果中國汽車行業不能產生一個與特斯拉、奔馳、寶馬競爭的品牌,這對于我們中國汽車人來說將會是一個悲哀。”
來源:皆電
作者:黃瓜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carnews/xinche/112665
以上內容轉載自皆電 ,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