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國制造2025》戰略發布以來,智能制造被整個社會所重視,從政府招商到制造企業改革,都朝著大戰略所要求的方向努力。汽車產業作為制造業的龍頭,有最良好的產業基礎,又恰逢四化的拐點,智能制造成為汽車產業的焦點。
然而什么是智能制造?智能制造能給汽車產業帶來什么樣的影響?
智能制造概念
智能手機、智能家居這些概念都好理解,相對直觀,然而制造是一個大概念,里面包含許許多多的模塊。
AI+制造中的AI究竟加到制造的哪些模塊,給制造業帶來了哪些變革?汽車產業會因為智能制造產生哪些變化?
智能制造的源頭可追溯到德國政府在《德國2020高技術戰略》所提出來的工業4.0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認為智能制造就等于工業4.0。討論智能制造還是要拉入到整個工業化進程中去。
工業1.0 機械化,代表是蒸汽機
工業2.0 電氣化,代表是大規模流水線
工業3.0 信息化、自動化,代表是自動化生產
工業4.0 智能化,也就是智能制造
汽車產業是一個相對復雜的行業,太多的概念容易混淆智能制造的主線。
為了便于理解,我們用一個簡單的例子來幫助理順整個工業發展的脈絡,講講老王殺豬產業發達史。
工業0.0->工業1.0
過去村里家家養豬,主人家殺豬都是找親朋鄰里來幫忙,殺完豬拆分完畢后親戚朋友們都分點肉吃,雖說熱鬧,但挺消耗人力。
這引起了老王的高度關注,他發現市場上因為蒸汽機發明出現了一款殺豬利器,專業殺豬,可大幅度降低了殺豬的成本,于是他瞅準商機引進了殺豬利器,成立了殺豬私人工作室,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慢慢承包了村里的殺豬生意。
汽車產業的1.0便是蒸汽機的發明,直接導致了汽車的誕生。
工業1.0->工業2.0
村里的豬都歸老王殺了,收入雖然穩定,但他無法擴大規模,因為每個村里的豬就那么多,而隔壁村的豬也會被隔壁村老王所承包。
嗅覺敏銳的他發現市場上出現了流水線這個新生模式,經過考察后他決定引進流水線殺豬系統,擴大殺豬規模。
他拿出了自己的積蓄又找來了投資人,通過股份合作的方式成立了肉聯廠,肉聯廠的成立使殺豬的成本進一步降低,周圍村殺豬生意也漸漸被他搶了過來,其他殺豬匠們都到他的肉聯廠打工,成了工人。
汽車產業的2.0,以福特T型車為代表,因為大規模流水線生產大幅度降低了汽車的成本,從而使汽車進入到家庭中。
工業2.0->工業3.0
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老王開了肉聯二廠、三廠、四廠,營業額逐步上升,但是工人這邊卻出現了問題。
工人普遍反映壓力過大、工作環境不好,對工資待遇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招工出現了大問題,這令老王非常苦惱。
此時老王又注意到了新的技術,自動化機器人以及信息化系統,兩者結合可以實現無人化的殺豬產線。
說干就干,老王拿出了所有積蓄,又從社會融了資,政府也對其進行了補貼,一條無人殺豬產線被做了出來。
無人產線對工人的需求大大降低,老王工廠里(不對此時已經不叫肉聯廠了,通過資本合作組成了老王殺豬股份公司)來了許多白領跟工程師,白領負責安排生產計劃、物流運輸、采購銷等等,工程師負責設備的正常運轉及設備的改進,真正實現了無人化生產及無紙化辦公。
通過此次改造,公司對一線操作工人的需求大大降低,產線還可以24小時滿負荷工作,老王進一步的壓縮了殺豬的成本,提高了殺豬效率與殺豬的質量,擴大了殺豬規模。
而老王的公司有民間資本、風投資本和國有資本,又有良好的科技基礎及概念,同時又有連續多年的盈利,公司符合上市的標準。
汽車產業的3.0以自動化生產為主,豐田做的最好,因為豐田不僅僅是在設備端對生產進行了提升,還通過精益生產打通了從采購到生產到物流配送整個過程,使消耗降到了最低,豐田也是當今市值最大的汽車企業。
當前,國內汽車產業就介于2.0與3.0之間,一些合資品牌新建工廠沖焊涂總四個車間,沖壓、涂裝、焊裝車間的自動化率可以做到接近100%,總裝車間的自動化率也就是在30%左右。
工業3.0->工業4.0
公司上市,產線穩定,老王已經是一個名副其實的上市公司企業家,完全可以找一群職業經理人管理企業,自己陽光沙灘海浪仙人掌去,但是老王卻不,他的人生信念是:沒有守業,只有創業。
此時市場上充斥著的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等概念,國家又提出了智能制造的概念,他迷茫了也心動了,我的企業是不是可以進一步降本、增效,以及探索未來的新領域?
于是,他報了個MBA班進行學習,MBA的教授講到了制造業的微笑曲線。
老王恍然大悟,原來自己干的是整個制造業產業鏈中附加值最低端的部分,而且隨著科技的發展與進步自己企業的價值會越來越低,這令他非常的沮喪與害怕。
怎么辦?繼續進行改革。
這時老王已經有了國際視野,他花大價錢請來了國際知名的咨詢公司做戰略咨詢。
咨詢公司用100頁洋洋灑灑又無比華麗的PPT告訴老王,你應該向制造業的兩頭進行延伸(這不廢話,關鍵是咋延伸),老王接納了建議,決定再一次創業。
他首先對目前企業進行了整體分析,現在的企業整體情況如下:
殺豬這個行業不像服裝、電腦啥的品牌價值很高,向C端市場深加工做品牌這個想法被老王否定了。他在MBA課程上也學到了精益管理以及CPS(信息物理系統)等概念。
他決定現在自己企業內進行優化,通過企業內部資源擴張向微笑曲線兩段延伸。
怎么做呢?
原來通過人進行管理以及業務閉環的事情是不是可以通過機器與系統來做?
當然可以,老王把自己的業務整合成如下:
企業通過CPS實現全流程的管理。
從市場動態獲取豬肉信息,通過系統智能的給出判斷:我要殺多少頭豬,如何分割,達到什么樣的品質,給誰配送,即:計劃->生產->銷售的智能化。
而后智能對接物流系統實現智能化的配送,最后獲取用戶反饋,實現整個流程的閉環,而且不需要人參與(做計劃、運營的白領們馬上要失業了),一切很美好。
老王的這次想法能實現嗎?
不知道,但是可以做一個分析:
1. 管理的標準化:工業3.0時對操作的自動化相對簡單,因為過去工人也要按照標準的動作進行操作,但管理的對象是人,管理信息化首先是管理的標準化,這個要看企業的精益化管理水平。
2. 市場大數據信息:微笑曲線想要向兩頭擴張,一定要對接到市場上,對市場的掌握主要是掌握市場大數據信息,這個對一家企業講很難,需要政府層面進行整體規劃。
3. 智能化發展:現在工業4.0的設計都是基于一個前提:那就是智能化算法的發展可以支撐起工業4.0的整個系統,但沒有人敢保障,人工智能的算力、效率、實時性等仍然需要實踐證明。
國內的智能制造
中國的汽車產業智能制造所面臨的問題要比老王所面臨的問題多的多。
1. 可以跨越發展嗎?中國汽車工業的工業化水平也就是2.0到3.0之間,還沒有經過全面自動化的過程,一步到位是否可行?需要補多少的課,付出多少的代價?
2. 有需求嗎?當前新能源車企300多家,產能利用率不足10%,智能制造可大幅度提高生產效率,降低人員需求量,而現在的汽車市場是否真的需要這種高規格的改造?
當前汽車產業已經進入新周期,大規模的建設已經不太現實,智能制造更應該講究實際,從企業的內部進行系統的梳理,真真正正的幫助企業實現降本、增效,讓企業在寒冬中生存下去。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車巴客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102623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