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研是中國較早進入新能源汽車測試評價領域的公司,自2010年開始新能源汽車測試評價能力建設。截止目前,中國汽研經過10年期“起步、發展、開拓”三階段的技術積淀,已在能量流測評、驅動系統一體化測試、深度數據解析等方面具備雄厚能力。
目前中國汽研完成了30余款新能源汽車的深度評價,全面覆蓋混合動力和新能源汽車各類系統構型,并已與蓋世汽車聯合推出了日產Leaf、寶馬i3、榮威ERX5及特斯拉Model S等5款深度解析數據產品。
圖1中國汽研與蓋世汽車合作5款深度測試評價報告
以下是關于特斯拉Model S的測試分享。
Model S是典型的雙電機四驅純電動汽車,車輛具有Comfort、Sport、Ludicrous三種駕駛模式以及兩種制動能量回收模式,滿足駕駛員多樣化的駕駛需求。
基于特斯拉官方發布的專利,圖2展示了整車的控制邏輯。首先,車輛結合當前狀態及駕駛員操作,獲得總驅動扭矩需求。然后,根據前后電機的扭矩限制及當前車速,通過查表方式對前后電機進行扭矩初分配。最后,驅動防滑系統根據前后電機扭矩限值及當前電機轉速、車速和滑移情況,對電機限扭,必要時使制動系統工作。
圖2基于特斯拉專利梳理的整車關注點
針對特斯拉Model S,中國汽研形成了超過8000個具體試驗條目、13G的Excel數據和13份深度解析報告。
下面從驅動、制動和四驅三方面展開介紹Tesla Model S的測評發現。
第一部分:驅動過程選取了駕駛模式、踏板開度、SOC三個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1)駕駛模式對驅動的影響:圖3對比了不同加速踏板開度下的整車峰值扭矩,可以看出:在相同踏板開度,Comfort模式更加平緩,Sport和Ludicrous更加激進。根據輸出扭矩,Ludicrous模式是Comfort模式的兩倍以上。在Ludicrous模式,前后電機都有近于滿負荷甚至超負荷的輸出。
圖3不同加速踏板開度整車峰值扭矩對比
(2)踏板開度對驅動的影響:當踏板開度<30%,三種模式下扭矩輸出隨踏板開度增大而增加,可以為駕駛員提供較為線性的踏板響應。在常用開度區間30%~60%,電機扭矩隨踏板開度增長迅速,以獲得良好的動力性。在>70%開度,電機扭矩進入飽和區,繼續增加踏板開度,動力輸出不會有明顯的變化。
(3)SOC對驅動的影響:在低SOC下,根據0-100km/h加速試驗結果(如圖4所示),5%SOC較95%SOC的整車加速性能有明顯下降,尤其是Ludicrous模式更為明顯。低SOC時電池功率輸出受限,進而會影響電機扭矩的輸出。
圖4不同SOC下電機輸出扭矩
第二部分:制動過程選取了能量回收模式、SOC和踏板開度三個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1)能量回收模式對制動的影響:圖5展示了兩種回收模式下的前后電機扭矩即輪缸壓力,可以看出:兩種模式下的整車減速度基本一致,輪缸壓力會隨著電機扭矩的變化進行動態調整。
圖5Standard和Low兩種能量回收模式對比
(2)SOC對制動的影響:圖6展示了SOC對回收功率的影響,可以看出:當電池SOC>80%,電機制動扭矩受限;SOC越高,限制越明顯。
圖6高SOC對制動影響
(3)制動踏板開度對電機制動扭矩影響:電機扭矩隨開度的變化表現出“三階段”特點,即踏板開度<20%時,主要由電機提供制動減速度。30%<踏板開度<70%,電機輸出扭矩達到飽和,減速需求主要通過液壓實現。踏板開度>70%,為保證制動安全,電機制動將逐漸退出,液壓制動占主導。
圖7制動影響因素小結
(4)制動控制策略總結:圖7總結了Tesla Model S制動控制策略。首先,系統根據駕駛員操作和車輛狀態識別制動意圖。其次,基于回收模式選擇,對應不同的制動強度進行前后電機制動力矩分配和輪缸壓力確定。最終,考慮SOC和輪速差,判定是否對電機扭矩進行限制。特別是當車輛出現滑移時,通過電機主動降扭防滑或啟動ABS來保證制動安全性。
第三部分:四驅對經濟性、動力性和安全性的影響。
(1)四驅對經濟性的影響:圖8為Sport模式不同加速踏板開度下前電機扭矩占比,可以看出:①在開度<10%或>30%時,前電機的扭矩占比約0.3,即前后電機對總扭矩按1:2進行分配;②在開度處于10%~30%時,當車輛車速達到15-20km/h時,前后電機的扭矩會從1:2分配迅速變為僅由前電機驅動車輛,后電機會退出驅動。這是因為在10%~30%的低踏板開度下,車速達到一定值后,如果繼續按照1:2分配前后電機扭矩,那么前后電機的工作點會都進入小扭矩輸出的低效區,為保證系統效率,控制器通過提升前電機扭矩將其工作點調整到高效區,而讓后電機退出驅動。
圖8Sport模式不同加速踏板開度下,前電機扭矩占比
(2)四驅對動力性的影響:圖9為Comfort模式下,40km/h小踏板和大踏板Tip-in試驗,可以發現:小踏板Tip-in后,后電機扭矩增長為前電機扭矩的1.1倍,而大踏板Tip-in后,后電機扭矩增長為前電機扭矩的1.34倍,隨著踏板開度增加,后軸電機輸出得到強化。測試發現:在所有模式下,大踏板的后電機與前電機扭矩比明顯高于小踏板,這表明四驅系統通過大踏板獲得了駕駛員的急加速意圖,通過提高后電機扭矩輸出,提高動力性。
圖9不同加速踏板Tip-in
(3)四驅對安全性的影響之一:圖10為Ludicrous模式全油門加速試驗,可以看出:車輛起步時,由于驅動力過大,超過了路面附著條件限制,車輪非常容易打滑,因此電機系統進行了主動降扭防滑,全過程液壓未參與,這是傳統車輛不具備的驅動防滑特性。
圖10高附路面驅動
(3)四驅對安全性的影響之二:圖11所示是對接和對開路面的測試結果,可以看出:在對接路面起步時,后輪出現明顯的打滑,后橋電機主動限扭防滑,液壓全程未介入。在對開路面起步時,由于后橋電機扭矩大于前橋,因此右后輪先出現打滑,后橋電機先限扭;隨后右側兩個車輪均打滑,前后電機同時限扭。在這種對開路面出現打滑是一種非常危險的工況,僅僅依靠電機的限扭還不足以平穩起步,此時液壓也介入??梢园l現,對接路面車輛失穩的可能性相對較小,通過電機主動限扭得以實現;而對開路面失穩風險較高,需要電機和液壓共同介入。
圖11對接和對開路面驅動
(3)四驅對安全性的影響之三:圖12為三一脫困測試結果,可以看出:第一階段,車輛未起步時,隨踏板開度的增加,電機的扭矩會先上升;第二階段,車輛檢測到車輪轉,而車速為零,判定車輛處于打滑階段,電機降扭防滑;第三階段,車輛起步后,滑移率減小,前電機扭矩開始回升。
圖12三一脫困
(4)四驅控制總結:①在高附著路面或者低附著路面車輛不發生失穩時,主要依賴于電機的主動限扭實現防滑控制,液壓不參與;②在低附著路面或者對開路面時,車輛發生失穩的風險增加后,電機調節能力有限,此時液壓將主動參與,與電機進行協調,共同實現防滑控制。
中國汽研未來將針對當前電動汽車“自燃”等安全熱點問題,就動力電池熱濫用、電濫用情況下的失控機理、仿真建模及安全保護策略進行深入研究,建立科學、全面、完善的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系統測試評價體系。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中國新能源汽車評價規程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10292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