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從武漢爆發出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對中國的影響有多大?中國車市會不會重演2003年“非典”時期的那一幕?這是不少汽車業內人士最近幾天關注的問題。
要回答這兩個問題,我們需要首先回顧一下2003年那場“非典”疫情給中國車市帶來了什么影響?
本人當時正在奇瑞汽車銷售公司擔任總經理,親歷了當時中國車市的起伏。現在回想起來,有三件事印象特別深刻:一是為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4、5份兩個月像北、上、廣等大城市車市均發生了“搶購”熱潮,當時奇瑞“風云”系列轎車一個月可以賣到6000多輛,創歷史新高;二是上海車展提前撤展。記得當時上海車展開展五、六天后,組委會突然接到不得繼續組織大型活動的通知,我們只得臨時增加入手,將參展展車、展品拉回公司;三是北京商務代表處主任開車返回蕪湖,他告訴我沿途所有高速服務區都謝絕帶北京牌照的汽車進入,只得在車上吃點干糧,一口氣開了十四、五個小時才回到蕪湖。
我今天上網搜了一下當年的數據,2002至2007年這六年間,中國汽車市場銷量增幅分別為36.7%、34.2%、15.5%、13.5%、25.1%、21.8%,這說明當時中國車市受“非典“影響減緩了增長的步伐,汽車廠商2003年、2004年兩年均感到日子不好過,后來到2005年進一步放開市場后日子才逐漸好過起來。
這一次疫情會不會給中國車市帶來同樣的影響?我以為要從兩個方面分析:一、其會不會影響到消費者的購買力;二、其會不會影響到消費者的購買時間。
先說第一點,回答是肯定的,這次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負面的,也會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消費者的購買力。也就是說,這肯定是一件壞事,不是什么好事。當然,現在有不少一天到晩、渾身上下充滿正能量的人喜歡將所有壞事說成好事,那就另當別論了!
通常講,受到疫情影響最直接的是第三產業,比如外出旅游、看電影、聚餐、逛商場、參加大型活動(包括一些商務活動)等,疫情發生地區與這些行業相關的人員收入肯定會受到影響。
同時,也會影響到人們的消費能力與心理預期。比如,2003年下半年疫情控制之后,透支了的市場車也就不好賣了,一直到2005年上半年才回暖;又比如,2003年房市也不好,記得當時在北京金融街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后面、北京實驗中學西面的中海凱旋樓盤,開盤時賣1至1.1萬元/平方米,到2005年初還沒賣完,那時價格也只漲到1.3萬元。如今,這個小區二手房售價為17-20萬元/平方米。當時本人看了幾次都沒下手,不然今天早就游山玩水了!
那這次疫情對經濟影響有多大呢?國內著名投行中金公司發布的報告稱:影響只是短暫與局部的,對中期和全局的趨勢影響不大;不過如果事態進一步擴散,可能會干擾市場情緒,也會給未來幾個月的數據解讀帶來更多的噪音,后續情況需要進一步跟蹤。
對中金公司的這個判斷,本人基本上是認同的。我認為,這次疫情對中國經濟肯定有影響,但也不會太大,因為我們國家控制疫情的能力是很強的,現在的麻煩是趕上春節大遷徙,加上不少普通老百姓重視程度還不夠,所以難度較大,可能需要一些時間。但無論如何,它對經濟的影響會是負面的,對購買力的影響是負面的,因此對車市的影響同樣也是負面的。
再說第二點,會不會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時間,重現一輪“搶購”風潮。我認為這一幕不可能會發生,道理也很簡單,現在中國第一輪普及性購車已基本結束,該買車、能買車的家庭基本都買了,為了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而提前買一輛車的人已經很少了,所以,汽車廠商不應有同樣的期待,這種好事一般不會發生。當然,這期間開私家車的頻率會提高,對汽車修理行業來說,可能是稍微好一點的消息。
在中國汽車市場開始進入“趨勢性”下滑周期的今天,碰上疫情這種事,可以說是雪上加霜。對此,汽車廠商應早作準備。有些專家看到去年12月份車市銷量降幅有所收窄,預測就開始變成車市回暖的腔調,我想這可能過于樂觀了!
去年12月份汽車銷售回升、降幅收窄,有今年春節提前的因素,也有一些廠家向經銷商壓庫的因素,還有向一些網約車平臺壓車的因素。不信,咱們到時候等1-2月兩個月的綜合數據出來后再看!
(作者孫勇為資深汽車評論家、“老孫論車”微信公眾號創始人,現任中德諾浩汽車職業教育研究院院長,曾任奇瑞汽車銷售公司總經理、中國汽車報副總編輯。)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老孫論車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108356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