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車路協同?這要從汽車的自動駕駛說起,汽車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交通出行的方便,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車普及了,生產和銷售都非常火爆,街道馬路加寬了,城市之間修建了高速公路,道路為車服務,汽車為人服務,服務的距離不斷擴大,這時候智能駕駛應運而生,汽車上的智能化功能不斷增加,給駕駛人員帶來了很多方便。現在很多科技企業和汽車企業已經定下目標,努力實現汽車的自動駕駛,即無人駕駛,徹底解放駕駛人員。
這當然是好事了,你擁有這樣一輛汽車,它從停車的車庫自動開到你的面前,打開車門,你坐在里面,喝著茶,看著電視,它行使在你選擇的路線上把你送到單位上班,或者送到你想去的地方,然后自動停在車庫等待你的再次召喚。這樣的場景是具有科幻性能的,實現這樣的場景可能需要解決很多技術問題。
車端技術人員從人工智能方向下足功夫,在汽車上安裝模擬人的駕駛能力的裝置,似乎有一個機器人在幫你駕駛汽車。現在問題來了,你的車子不上路可以,上路的話要和人一樣有駕駛證,機器人同樣不能例外。技術問題可以逐步解決,而自動駕駛車輛的相關法律問題解決難度也不容小視。
車端技術人員現在卯足了勁在輔助駕駛方向努力開發新技術,各種警示裝置、提醒裝置、輔助解決方案不斷出現。稍不留神汽車上的眾多新功能多了起來,一樣一樣的學會使用,一樣一樣的放在那里等待使用,不知不覺這功能那功能都成了擺設。你想想,各種各樣的功能,方便是方便,只是所有的買單都是你自己的。
面對智能自動駕駛技術發展,路端技術人員也沒有閑著,道路上各種提醒裝置應有盡有,道路的擁堵情況不僅有大的提示牌,還有各種地圖服務軟件提供圖像和語音提示,交通管理部門運用各種標識牌供駕駛人員使用。城市道路的管理也是有道路修建、養護、保潔等等,也是在路口有交警負責,其他還有路邊停車區,室內外停車場等等,這些與道路交通有關的地方,各種各樣的標識、約定、協作、選擇都交給智能自動駕駛的汽車去識別和處理,到這個時候可能很遙遠。
車和路在智能化自動駕駛方面要協同發展,汽車在識別技術上有很多方面要做,道路在識別技術上也一樣有很多方面要做。如果把汽車智能化自動駕駛的起點和終點畫一條線,可以看到從停車點起步開始,到道路上行駛、變道、加速、減速、暫停、過路口、直行、轉彎、掉頭、變換道路、到達道路終點、到達停車點,這條線有很多時間和地方是汽車在道路上行駛,這樣看來非常清楚地說明一個問題,車離不開路,因此在汽車智能化自動駕駛技術發展上車路協同是必須的和必要的。
車路協同的實現有多種形式,太復雜了投資龐大,回收困難,蛋糕很難吃到。汽車本身實現自動駕駛是要付出很高費用的,國外科技巨頭們研制的自動駕駛汽車價格不菲,達到30到40萬美元,國內一家汽車公司研制的一輛僅實現L4級別的自動駕駛汽車,價格也達到160萬元以上,可見費用高昂,單車實現自動駕駛普及難度很大。一些公司相繼推出自動駕駛出租車,在廣州、上海等地試運營,其實這還遠沒有到達可以試運營的地步,只能算是測試而已。沒有智能化的道路管理,所有車端的智能自動駕駛技術只能是止步于測試而已。
車路協同的關鍵在車還是在路,應該是路。道路的智能化應該針對所有行駛的車輛,實行動態管理,目前的監控觀察只能是初步的管理,只有對車輛的行駛路線、行駛速度、車與車的間距、違規車輛的處置等進行直接的控制,才能夠真正實現道路對車輛的管理。自動駕駛車輛上的智能控制權限移交給道路管理智能控制中心是必然的趨勢。不上路你負責駕駛你的車輛,上了路你的車就交給道路管理了。
道路實現智能化有很多基礎設施要做,道路和車輛要實現通信,交換信息和識別信息。5G信號在道路上全覆蓋是基礎,每個車輛行駛中的位置能夠實時不延遲地被道路控制中心獲得,控制中心按照本路段設定時速下每個車道能夠通行的車輛位置進行排序,對那些不在序列定點位置的車輛發出控制指令,使其進入定點位置安全有序地行駛,這將是我們期待的道路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統。
在車路協同發展的基礎上,車輛上的自動駕駛組件可以簡單一些,相應的投資會大幅下降,道路上的安全識別能力要強于車輛,控制能力也更強大,雖然初期投資很大,一旦普及應用,從車輛和人身安全方面、從道路提升通行能力方面,從經濟和環保方面都是值得的。在道路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統框架基礎上,車輛上的自動駕駛技術普及的會更快。我們也能夠清楚的看到自動駕駛技術商業化的運用前景,這種被動的駕駛與代駕行為沒有什么兩樣,相關法律問題也容易解決。
對于車路協同來說,我們看到這塊蛋糕很大很大,真正做起來,實際的蛋糕有多大,很大程度上起決定作用的是要看自動駕駛技術的普及程度,用戶越多相應的蛋糕就越大。從單車智能自動駕駛的發展來看,似乎看不到前景在哪里,只能看到的是步步推進,一步一步向前走,眾多的車與路相關的元素,甚至包括人與車的語言溝通等等,如何識別、處理和做出控制決定,將是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高昂的產品成本如何降低將成為一道難以逾越的高墻。從路端智能控制的發展來看,目前誰也沒有試圖去主動控制車輛行駛;當然現在控制信號的延遲問題會帶來安全風險,只能等待5G通信技術普及;現在汽車駕駛是誰駕駛誰負責,而自動駕駛汽車誰來擔負駕駛車輛的責任,這個看起來不是問題的問題也正在等待解決。實際上由第三方的運營公司負責控制車輛的全程駕駛是可行的,路端的實時監控需要給他們準確提供車輛的位置、以及可以安全行駛的前后方路況等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具有長期投資、長期控制、長期受益的特點,很多大佬會擇機投入巨資進行布局。不管怎樣車路協同還有很多投資項目,等待明白的投資者去發現、去深耕、去創新、去挖掘,畢竟機會是靠慧眼去發現的、蛋糕的大小是靠人去做的。
等到車路協同技術發展成熟的那一天,我們的期待就可能變為現實,你向某公司申請一個行駛線路,上路后車輛行駛控制權交給他們,在車上就可以喝著茶看著視頻節目,一直到達你想去的地方。當然出租車、公交車、擺渡車等等車輛也會成為某些公司自動駕駛的車輛,不再需要駕駛人員,依靠公司的車輛自動駕駛管理中心進行實時運營管理,這些車輛才算真正成為道路上無人駕駛的汽車,但是不要忘記,這些無人駕駛的汽車是受到道路嚴格控制的安全的汽車。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nhy5325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109415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