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l 3/Y 的尺寸對比GIF
隨著 Model Y 交付日期的臨近,越來越多關于 Model Y 的細節被披露。
其中關注度最高的是 Model Y 雙電機版本 EPA 續航里程從此前的 280 英里(480公里)大幅提升到 315 英里(507 公里,不管是長續航還是Performance 版本)。Model Y 因此也成為全球最節能的電動SUV。
特斯拉稱:
由于 Model Y (AWD)的工程優化,我們能夠將其最大 EPA 續航里程增加到 315英里,而之前的估計是280英里。這提升了 Model Y 作為全球最節能電動 SUV 的領先地位。
事實上,Model Y 不僅是全球最節能的電動 SUV,也是全美最節能的量產 SUV (crossover),無論是油車還是電車。Model Y 的 綜合MPGe (每33.705千瓦時的電量能夠跑多少英里,等效于 MPG)高達 121 ;作為對比,奧迪 2019 版本 e-tron 的 MPGe 為 74。
這樣的大幅度提升,讓越來越多的人好奇——特斯拉是不是在 Model Y 上應用了全新的工程「魔法」?
2020 年 1 月 31 日,特斯拉披露了 Model Y 的生產線圖片。硬核粉絲們翻來覆去開始分析,并隨著越來越多專業工程人員的加入,越來越傾向于相信特斯拉在 Model Y 上采用了更為先進的生產工藝和流程——曾經在 Model 3 上「失敗」過的「全自動生產」!特斯拉正在卷土重來。
最勁爆的分析:由于采用了「更為先進」的生產工藝,Model Y 車身的焊點要比 Model 3 少 1000 至 1500個。按每個焊點需要7秒計算;Model Y 僅在這一流程上就會比 Model 3 少 120 分鐘,也就是兩個小時。
這意味著什么?Model Y 的生產成本會 Model 3 還要低!特斯拉正進入大規模的高效生產階段!
但是,它到底是怎樣實現的?
讓我們從 2016 年開始講起。
當年,馬斯克接受了 Y Combinator 創始人的專訪。他說 2016 年最大的頓悟是:「意識到生產機器的機器有多么重要,這至少比生產汽車難上兩個數量級!」
馬斯克這樣說,是因為當時他手上有 40 萬個 Model 3 的預訂訂單,但特斯拉卻還是一家基于利基市場的小型汽車公司。
要從小眾公司變為大眾公司,Model 3 能否大規模、高質量的量產至關重要。馬斯克必須想到方法,在盡可能節約成本的情況下,實現這一點。于是馬斯克說:要「將特斯拉的生產速度提高二十倍!」
馬斯克的方法,就是要制造「生產機器的機器」,也就是實現汽車生產的規模自動化。
2018年愚人節馬斯克發布了這張著名的特斯拉破產圖
但是,第一次嘗試,特斯拉慘敗。
2017 年年底至 2018 年4 月,由于 Model 3 遲遲無法大規模交付,特斯拉深陷生產和供應鏈地獄。馬斯克不得不承認自己做錯了,并通過帳篷工廠讓特斯拉重新回到傳統汽車工廠的標準流程——用人力方式解決那些小、軟的零部件安裝….
2018 年 Q1 的財報電話會議上,馬斯克公開承認犯錯了,并隨后在推特上表示:「特斯拉工廠的過度自動化是個錯誤。確切地說,是我的錯誤。人類被低估了。」(當時 Model 3 周產量通過帳篷工廠的方式堪堪突破 5000 臺。)
將近兩年過去后、隨著 Model Y 臨近交付前信息的披露,人們卻發現馬斯克從未曾放棄汽車工廠全自動生產的夢想,甚至在這條道理上前進了一大步。
這一大步,從披露的信息來看大致由三部分組成。
首先,是整體鑄造車身,不再是傳統工藝那樣用一系列沖壓剛和鋁件進行焊接或者鉚接。特斯拉為此申請了名為「用于車架和相關方法的多方向一體式鑄造機」(如上圖)。
通過這個「一體式鑄造機」,Model Y 的車身「將由 70 個零件減少到 1 個,大大減少了將所有零件組裝在一起的資本支出。」
其次,是一種革命性的新型布線架構(如上圖),特斯拉同樣申請了專利。
Model S 的線束約 3 公里,Model 3 減少到了 1.5 公里,而特斯拉的目標是從 Model Y 開始將線束長度逐步縮小到 100 米。
最后,則是特斯拉在 2018 年下半年申請的一種叫做「結構電纜」的專利(如上圖)。馬斯克希望用這種方式,避免在 Model 3 上犯過的錯誤——沒有全新設計的結構電纜、線束布局,人類的確比機器更適合布置那種沒有剛性、柔軟的電纜。
點擊放大觀看
而在幾天前,IPE Engineering GMBH 的工程師 Holger Erker 還完成了對 Model Y 生產線圖片的詳盡分析。
他認為,Model Y 車體由四個主要部件組成:后鑄件,前鑄件,BS Asm LH(左側車身組件)和 BS Asm RH(右側車身組件。)當然,還有蒙皮。面板等一些其他部件。
也就是說,Model Y 的車身可能由兩個巨大的鑄造件構成,其中一個用來固定動力總成,而且會更加堅固。
點擊放大觀看
在進一步分析中,Holger Erker 認為 Model Y 的車身均由HSS(高強度鋼)或UHSS(超高強度鋼)定制的空白沖壓鋼板制成。由于高拉伸強度,面板的成型只能通過熱壓來完成。因此,可以在面板皮膚上看到明顯的熱痕。
上部 A 柱和車頂縱梁部分,看起來則是由單獨的壓制件制成的,然后將其焊接到車門的輪輞板上,形成最終的車身側面
主要鑄件是后車身。
「后車身是一個超大型的鑄件,包括一個長構件、橫梁以及用于動力總成的部件、輪轂罩的所有安裝點,并且還定義了后車的幾何形狀 X / Y / Z坐標。」
鑄件包含了 C 柱,并一直延伸到后車頂橫梁。
Erker 估算后表示:「鑄造工藝肯定必須非常先進,因為鑄造零件的尺寸和重量太大,前所未見。而且這樣的鑄造應該是在具有真空支撐的冷室壓力鑄造機上通過 HPDC(高壓壓鑄)完成的,以避免鑄造缺陷,譬如孔,氣泡和裂紋等。」
他粗略估計,后部結構部件的重量約為 40 至 45 公斤,而奧迪 A8 的后鑄造構件重約 10.5 公斤。
根據這位德國專家的說法,全世界只有極少數的供應商具有制造 4.000 或最大5.500公 噸閉合力的冷室鑄造機經驗。因此,特斯拉的機器一定是特殊定制的,并且非常龐大。最大年產能有可能是 15 萬個零件。
Erker 最后給了兩組數據。除了我們開頭應用過的焊接點會比 Model 3 減少 1000 至 1500 個之外,他還認為 Model Y 的生產線將比傳統制造工藝減少 40% 的流程。
這是一個非常可怕的數字。在三電、自動駕駛等領域處于領先定位的特斯拉,難道又要在大規模生產流程上戰勝傳統汽車工廠?讓 Gigafatory 成為「生產機器的機器」?
相信特斯拉不久后會一定會給出答案,而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的 Model Y 車間,也大概率會采用這種更為先進的生產工藝。
(完)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電動星球News蟹老板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110332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