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對健康汽車需求隨意疊加,我們真的需要一救護車嗎?”軒轅大學校長、汽車商業評論總編輯、汽場買車APP聯合創始人賈可博士在3月14日下午舉行的軒轅大學首個創新日(Innovation Day)上如是說。
過去兩個月,諸多汽車公司圍繞產品的健康安全做出很多嘗試,“N95汽車”、“中藥香氛汽車”、“防病毒汽車”……這只是黑天鵝來臨時的應景話題,還是汽車行業的長期命題?
賈可博士表示,疫情導致很多車企推出一個賣點——N95汽車,把汽車健康提高到一個新高度。但軒轅大學首個創新日(Innovation Day)并不只要探討的不是怎么造一部健康汽車,而是怎么樣從發掘用戶的需求開始來整體研究汽車研發設計的創新,如何圍繞用戶痛點設計制造出用戶喜歡的汽車。
軒轅大學創新設計學院牽頭人、中諾德汽車創新設計公司創始人孫學琛,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清華大學藝術與科學創新研究院副院長、國際設計聯合會副主席趙超,威馬汽車智能網聯軟件中心產品高級總監程志俊和美國史賽克醫療器械銷售總監金宏山,他們以4個多小時在線視頻直播形式圍繞疫情下的汽車創新機會進行了專題講座和開放討論。
首個軒轅大學創新日,是一場深入淺出卻又非常必要的汽車跨界創新探討,對于當下正在轉型中的汽車業具有切實的參考意義。
設計即戰略
有19年汽車行業從業經驗,其中10年是汽車造型設計經驗的女汽車設計師孫學琛第一個做主題發言,她從“設計即戰略”出發,認為疫情改變了人們健康安全的意識,提高了用戶對汽車安全健康的重視,引發汽車設計創新的思考。
這個思考就是如何挖掘用戶的痛點,轉危為機,而這需要系統性思考。設計不只是造型設計,不只是錦上添花,我們需要以用戶為中心,通過設計驅動帶來商業價值。工業設計本身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一系列跨學科的活動,旨在創造一個美好的世界。
汽車是工業時代頂尖產品,工業時代以生產為中心、銷售為核心。孫學琛提出,如今數字化時代以用戶為中心、以體驗為核心,企業需要原創的創新能力,需要建立創新金字塔。創新金字塔分可用性、易用性、愉悅三個層次,對應的是技術、質量、人機工程、交互設計、全方位設計體驗、情感體驗。
一般的用戶研究通常研究的是市場上已有車型、用戶的分類,更多的是研究現狀,孫學琛希望在使用場景中發現用戶需求,根據不同用戶細分的角色,深入體會他們的焦慮和需求。以用戶為中心的創新策略體現在健康安全上,可能要求打通產品和企業邊界,聯合醫療健康領域專業機構,提供全方位系統性“健康衛士”服務。
孫學琛表示,設計創新具體落實到企業里,不是單向度的僅僅是一個點上的產品創新,而是以點到面再到立體,應分四個層次:點,微創新,產品創新;線,業務創新、策略創新;面,模式創新;三維,機制創新。
一言以蔽之,設計即戰略。
三環整合創新
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三杰之一的達芬奇,既是藝術家,也是科學家,還是工程師。藝術對應的是創造,科學對應的是發現,而工程則是探索。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清華大學藝術與科學創新研究院副院長、國際設計聯合會副主席趙超認為,達芬奇天才地將藝術、科學和工程結合到了一起,而這就是工業設計的本質。
他在所做的《健康設計與創新維度》主題發言中說,工業設計來自于國外對industry design的翻譯,實際上正確的譯文應該是產業設計,也就是大批量制造的藝術之意。這點非常重要,它決定了所謂的工業設計必須不能脫離藝術。
趙超認為工業設計不能按照可用性、易用性和愉悅這樣的金字塔結構來考慮,必須把用戶的這三種需求作為閉環而不是層級來進行創新設計。產品、人、商業模式是設計師應該關注的三個環,這背后對應的是技術、人文和經濟。設計必須以用戶為導向,進行三環整合創新。
設計是一種對話方式,精神需求影響底層需求。“車里掛個佛像,提醒他平安駕駛,是反過來用精神需求影響底層需求”。為此,設計一定要跨學科,鏈接不同學科,包括心理學、工程、美學、社會學。
設計其實是對復雜系統的管理,要把復雜簡單化。我們要通過機會點的洞察與歸納,發現典型用戶。同時,設計要解決社會上的需求。這要求我們具有共情(empathy)意識。比如探索新的技術如何干預人們的情緒,通過服裝設計,把消極情感轉為積極情感,解決醫護人員在高強度下的心理問題。
趙超最后提出了創新的10種方式,包括以體驗為目的前臺——服務、驅動、品牌,以平臺為載體的中臺——產品表現和產品系統,后臺——商業模式、網絡、結構、流程等。“成功企業不只是產品創新單獨的成功,而是創新組合的成功”“一個完整的設計創新,能夠突破使用5種以上設計創新”。
富有意義的體驗
以人為本,順應人性,讓用戶以最小的成本(包括時間、情感、經歷)獲得愉悅。這就是創新設計者的體驗思維。富有意義的體驗能夠重新定義關系,是改變人們行為的關鍵。
因此,威馬汽車智能網聯軟件中心產品總監程志俊認為,把東西賣給誰變成為誰打造體驗,不僅要以人為中心而且要傳遞,挖掘新需求,定義新關系,傳遞品牌價值,定義新格局。
程志俊在《疫情之下如何讓體驗思維創造價值》的主題發言中談到體驗思維的幾種創新方法。她說,人們喜歡站在現在看過去,但實際上,現在成功的經驗很可能是未來失敗的教訓,所以我們應該用未來的需求,勾勒出更美好的東西。
她特別強調在創新設計中,跨界融合很重要。比如疫情下出現的蜂巢醫藥柜,能夠提供自助藥品購買。比如中石化拓寬品牌邊界,在加油站賣菜,實現品牌多元化價值延伸。她將當下疫情中產品在安全健康創新方面歸納為“清潔、無接觸、線上化、智能化”等4個特點。
汽車行業在這方面的探索除了各種過濾凈化功能增加外,還包括遠程授權車輛保養,比如“威馬手機APP可以連接服務專家,線上答疑已經常態化”。
程志俊認為,疫情引發大家對健康高度關注,車企會從幫用戶解決痛點的出發點考慮。但是建議用跟風的方式去做這些單獨的賣點,這在營銷上能吸引流量,但現在的用戶專業能力很強,不會被車企左右,他們體驗產品的時候會很理性地看對自己有沒有幫助。車企所做的東西一定不只是為了這次突發疫情,而是對用戶以后的思維變化、用車行為、認知程度到底有什么持續性的變化趨勢,要做比較持久的創新優化。
程志俊強調讓體驗思維創造價值必須要做到:解決用戶痛點,贏得口碑;減少過程環節,提高用戶滿意度;提升運營服務能力,提高成本效益;打破傳統服務體系,構建新業務模式。
OEM創新如何落地,她講個了四個關鍵要素:一是創新機制構建的企業環境;二是商業價值與用戶價值的平衡;三是扎實的技術積累和環境研究;四是高效靈活的組織機制。規劃設計要省,研發測試要快,審核發布要多,跟蹤服務要活。
結合工作體會,程志俊闡述了用戶體驗人員的職責和用戶體驗思維的傳播:管理者要建立用戶體驗價值和評判標準,研發要理解他們所做工作的價值,項目管理要從體驗的角度重新考慮各項工作的優先級和重要性,財務要優化成本投入的評價標準,銷售要改進產品介紹的方式和內容。
心靈的加油站
美國史賽克醫療器械銷售總監金宏山是一位愛跨界學習和思考的制藥學博士,他喜歡帶著兩個孩子和家人去感受人、車、生活和社會“美美與共”的幸福感。“愛車愛健康就是愛生活,車是愛的歸宿,車是家的延伸。”
他在《擁抱移動互聯時代,智能醫療和智能出行如何連接》的主題發言中提出了汽車創新體驗設計的一個角度。他說,汽車創新設計應該在家庭教育,在親情上做更多的文章。因為疫情原因,智能醫療和智慧出行提前粉墨登場。
愛車需要保養,乘坐車的人更應該健康體檢,他從自己的角度談到了車載健康信息全儲存、行車同步健康診斷、人車醫療訊息交互、實時健康提示預警等汽車設計跨界探索,提出家庭醫生還很難走到你的家庭,智能健康出行發展方向是“你出行時的健康顧問、你身邊的醫療幫手”。
軒轅大學校長、汽車商業評論總編輯、汽場買車APP聯合創始人賈可博士總結認為,現在汽車智能化,智能化和車、路相關的部分是自動駕駛,和人相關的部分是車聯網,車聯網更多是和娛樂聯系得比較多。但是,通過這次軒轅大學創新日,他發現疫情催生的對健康汽車的需求不只是過濾凈化防毒之類,更可深化為未來汽車體驗創新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清華大學藝術與科學創新研究院副院長、國際設計聯合會副主席趙超教授贊同這樣的觀點。他認為,健康出行不是這次疫情帶來的需求,只要是出行都應該是有健康的需求。他希望通過這次疫情,車企要打造引導安全健康汽車發展的范式,打造引領全球汽車設計發展的范式,而不是簡單做加法,要做乘法和化學反應。
金宏山博士稱贊2020年3月1日創立的以“成就新汽車人”為宗旨的軒轅大學是“心靈的加油站”,并在這次軒轅大學創新日結束之際在線展示其書寫的“軒轅大學——心靈的加油站”書法作品。
作為軒轅大學的創始人之一,賈可博士強調,創辦軒轅大學的目的是成就新汽車人。在汽車新四化時代,汽車已不簡單是一個從A點到B點的移動出行工具,而是眾多行業和企業都在激烈爭奪的智能終端,在這個過程中創新設計體驗非常重要,軒轅大學的一個使命就是幫助企業和汽車人構建用戶需要的這種體驗思維。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商業評論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111507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