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國內動力電池的龍頭老大和老二「杠」起來了,天雷地火那種。
寧德時代甩出了兩個視頻、一篇文章,意思是——不就是針刺實驗?我也行!但是不是沒炸就牛?就代表安全?」
比亞迪則派出大將李云飛(比亞迪銷售公司副總經理)辛辣出擊,尖銳質疑——針斷了也好,真刺了也罷,但電池沒短路,其實針刺實驗就已然失敗了。
雙方「唇槍舌劍」,你來我往,至今未平。
比亞迪車主群又一次「我迪威武,一統天下」;其他車主群,譬如我們的碳粉群里,也因為他們的「開杠」而自己杠起來了。
「開杠」的很技術——針刺實驗到底重不重要?是否就等于安全?
「開杠」的立場鮮明——是寧德時代威武,還是比亞迪牛逼。
我們昨天說會把這場「紛爭」的來龍去脈好好寫一些,既然如此,無論多晚,現在開始。
一、撥亂反正
任何事情都有脈絡可尋,今天的這場大佬之爭要從 3 月的比亞迪「刀片電池」上市發布會說起。
在《刀片電池「永不燃」?》這篇稿子中,我們記載了那場發布會的感受:
「把’自燃’這個詞從新能源汽車的字典里徹底抹掉。」上周日,當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在 刀片電池上市發布會上說出這句話時,電動圈瞬間「炸」了….我們突然意識到,這是比亞迪蟄伏兩年后在動力電池技術路線上的大反攻。用王傳福的話說,就是撥亂反正、糾偏,要讓「刀片電池引領全球動力電池安全新高度」。
而那場發布會讓人印象最為深刻的,是比亞迪在現場展示了三種動力電池(三元鋰電池、磷酸鐵鋰塊狀電池、刀片電池)一刀未剪針刺實驗視頻。
三元鋰電池:劇烈燃燒,表面溫度超過500攝氏度,電池表面的雞蛋被炸飛;
磷酸鐵鋰電池:無明火,有煙,表面溫度200-400攝氏度,電池表面的雞蛋被烤焦;
比亞迪刀片電池:無明火,無煙,表面溫度30-60攝氏度,電池表面的雞蛋無變化。
看完這「通俗化、形象化」的視頻,人們很容易得出一個結論——刀片電池牛逼,三元電池不安全。
由此,所有人的將目光投向「龍頭大哥」寧德時代。
二、濫用實驗
將近 1 個半月后的 5 月 11 日下午,寧德時代舉辦了 2019 年業績說明會。有一個投資人的問題被選中,而這個問題的火藥味極濃:
「比亞迪說自己的刀片電池很厲害通過了針刺實驗 還說通過針刺實驗的電池市場上基本沒有,安全天下無敵, 是不是碾壓我們寧德時代的電池?????我認為比亞迪在夸大事實鼓吹刀片電池,請問公司是怎么想的???」
寧德時代回答說:刀片電池是他們 2016 年量產的 CTP 結構創新概念中的一種,他們已經選擇并量產CTP結構創新里最優的幾種,比如CTP-0、CTP-1、CTP-2。
甚至還表示「三元和鐵鋰都有可通過針刺測試的產品。」
說白了,就是寧德時代認為刀片電池不算什么,通過針刺實驗也不算什么,這樣技術寧德時代已經有了,而且更進了一步。
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還說了一句:「電池的安全和電池的濫用測試是兩回事,但有些人把濫用測試的通過等同于電池的安全?!?/p>
他拿索尼電池舉例,說索尼電池在 2005 年是可以通過所有濫用測試的,但是2006 年卻經歷了鋰離子電池歷史上最大的市場安全召回事件,從此一蹶不振、黯然離場。
「所以我們要關注真正的市場安全,我們的設計、生產、檢測等安全措施都要集中在市場上的汽車碰撞、汽車充電、汽車進水、汽車結露、電池包設計、電芯設計制造等全場景、全周期、全方位、全系統安全?!?/p>
當天深夜,比亞迪比亞迪汽車銷售公司副總經理李云飛發了一條微博:「不服?!那也來扎一下吧!針刺是難度最大的,堪比登珠峰!珠峰都登得了,其他峰肯定都登遍了!」
有人在這條微博下留言:「期待寧德接招!」、「寧德時代不敢扎,那會不會有自媒體替你們扎呢?」
三、群嘲
11 天之后的 5 月 22 日,寧德時代發表了一條微博:是什么阻礙寧德時代做針刺測試?是技術?是體質?是巨頭的面子?不,是鋼針!
同時配發了一個寧德時代三元電池包針刺實驗的視頻。從視頻中來看,鋼針直接折斷了,根本沒有刺穿寧德時代的電池包。
這條微博一放出,下方迅速出現大量嘲諷的留言。
隨便截取些
臉皮足夠厚的話也是刺不穿的…
刺的是電池包,笑死我了,把消費者按在地上摩擦…
寧德這是要鎖死粉絲的智商上限嗎?
真不敢相信這是寧德官方發出來的,這不就相當于認慫了嘛,自己抽自己臉
這是鋼針被黑的最慘的一次…
年度最佳鋼針,解決了世界性難題
放出這條視頻,難道就是為了「求錘得錘」。面對大量的負面評價,寧德時代又為何不控評不爭辯,甚至連一句回應都沒有,
因為被錘爆了?
四、扎就扎
事實證明,寧德時代準備了后手。
隔天夜間(23日),寧德時代在沉默了 24 個小時后再次發布了一條微博:寧德時代早在2017年就已掌握三元電芯通過針刺測試的技術,但是為什么沒有推廣?通過針刺測試=電池安全嗎?
在這條微博中,他們放出了自家 5 系、8 系三元電池的針刺實驗視頻。
視頻中, 5 系在針刺 1 小時后電池最高溫度上升了 70℃,去到 93.7℃,電壓下降 0.48V,但視頻中電池未冒煙、未起火、未爆炸
8 系電芯刺穿前電壓是 4.15 V,溫度 24 ℃,刺穿后電壓從 4.15V 下降到 4.075V,溫度上升到 37.7 ℃,同樣未起火冒煙爆炸。
寧德時代同時展示了 2017 年通過德國萊茵 TUV 針刺實驗認證的數據,在 100% SOC 的充滿狀態下插入直徑 3mm 的鋼針,接近貫穿整個電池之后,電解液無泄漏、安全閥未打開、電池未起火、未爆炸。
字幕還特地打出:「電池最高溫度 35.1 ℃,雞蛋肯定烤不熟?!?/p>
「寧德時代的公關可以啊,劇情大反轉,電視劇都不敢這么拍!」視頻出來后,評論區反轉,甚至有人說「寧德時代輕松飛躍比亞迪的珠穆朗瑪峰?。?!」
五、短路
但反轉并不代表質疑消失。
微博上的爭議甚至因此更為激烈。
譬如李云飛的后續質疑:
「針斷了也好,真刺了也罷,但電池沒短路,其實針刺實驗就已然失敗了(短路是目的,針刺只是最直接的方法而已)?!?。
「針刺讓電池不短路,與通過針刺讓電池短路看電池的熱安全性,這是兩回事?!?/p>
又譬如一名自稱為寧德時代工程師的程師的@David工科男 的尖銳微博。
按照他的說法,寧德時代針刺實驗中的兩款電芯(523和811)都出現了短路后的電壓下降,分別下降了 0.48V 和 0.08V。如果這都不算模擬內部短路成功,那么比亞迪 3月底刀片電池針刺后壓降 0.021V 同樣也不能說短路。
雙方圍繞著這一關鍵細節的爭論,到今天也沒有平息。但從寧德時代放出的視頻來看,它家的電芯的確出現了代表短路的電壓下降和溫度上升。
六、沒炸就牛?
寧德時代在昨日夜間還發表了一篇微信文章:關于動力電池標準的一些認識,除了重申自己通過了國際權威認證機構 TUV 的高能量密度三元電池針刺實驗檢測認證外,還談及了三點:1、三元和鐵鋰各有特點,分別滿足不同的市場需求;2、國際認知從單體安全轉向系統安全;3、中國標準與國際法規全面接軌,重心轉向系統安全。
其中,最關鍵的是這句:「從技術上說,電池包層面有更優化的安全解決方案,單體電池針刺測試的實際需求已不復存在?!?/p>
換句話說,在動力電池領域,是不是針刺實驗沒炸就牛?
首先,針刺實驗沒炸的確牛!
這也是我們在刀片電池一文中,高度贊許比亞迪的原因,甚至也認可比亞迪副總裁、弗迪電池董事長何龍的那句話:針刺測試原本是國家強制標準,但因為三元電池過不了這個測試,所以又被拿掉了。
但刀片電池能過,寧德時代這次視頻也證明三元電池同樣能過,起碼在技術上是可以實現的。
我們還專門詢問寧德時代,問視頻中的電芯是不是量產裝車的產品。他們給出的答復是肯定的,但具體車型受限于廠商約定不能透露。
其次,動力電池不能只看針刺實驗單一指標。
從刀片電池目前公開的消息來看,更多是設計、工程上的進步,也就是取消了模組,直接從 Cell 到 Pack。它帶來了很多進步,也能通過工程解決低溫性能的問題,但從技術角度看,并不是底層技術上的革命性變化。
事實上,它同三元電池一樣,都必須處理好性能與安全之間的平衡關系。(后面再說)
就三元電池而言,目前的系統解決方案,也就是寧德時代所言的單體設計、系統集成、動態監控和系統防護等等,在國家標準層面——也就是最新的國家強制性標準 GB 38031 已經有了強制性標準,譬如,要求電池單體發生熱失控后,電池系統在五分鐘不起火不爆炸。為乘員預留安全逃生的時間。
最后,高效率。
高效率一直是這場汽車變革的關鍵話題——更高能量密度、更長電動汽車續航。
首款搭載刀片電池的「漢」,系統能量密度提升到了 140 wh/kg,進而讓續航突破了 600 KM,這是一個很棒的成績。
但我們也要看到,搭載了 811 電芯 100 kwh電池組的蔚來新 ES8,其系統能量密度是 170 wh/kg,續航達到了 580 km;更輕一點的廣汽新能源 Aion LX 80 D,系統能量密度更是達到 180 wh/kg,續航突破了 650 km。
今天的這場紛爭,很容易讓人聯想起百年前的直流電與交流電之爭——愛迪生與特斯拉的戰爭。
如果不是特斯拉在芝加哥世界博覽會媒體招待會上用交流電穿過身體的「魔法」畫面,我們很可能依然沉浸在交流電會電死人的恐懼中。
動力電池亦如是!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電動星球News蟹老板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116996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