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第十二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上參與了關于智能汽車的討論并且做了一個主題演講。接下來我把昨天參與討論的觀點和內容整理成簡短的文字,以便大家參考。
首先我們還是要想清楚今天我們探討智能汽車的話題是僅僅限于汽車和出行,還是應該站在一個更大的視角上看待這個問題。顯然,之所以今天我們把智能化作為變革的主線,是因為5G、云、物聯網、區塊鏈等等大量新技術、新概念、新基礎設施的不斷提出和完善。這些變化已經逐步讓我們步入了一種新的文明階段。我把他定義為“數字文明”時代,這是有別于過去工業文明的全新的文明階段。他最大的特點就是充分連接,讓原本相對獨立的個體升維,成為一種新的生命體。今年新冠疫情的防控過程當中,我們可以很直觀地感受到這種變化。大數據和網格化管理,讓整個社區、整個城市、整個國家更像一個完整的巨大生命體,可以精確感知、決策和執行。
整個社會的文明形態進入了一種新的階段,這也意味著新一輪“無重大滅絕”的開始,這也是諸多車企紛紛探索和實踐變革的根本原因。顯然,今天我們每天接觸到的汽車還不是按照數字文明的要求定義的,這就意味著車企要想逃過被滅絕的命運就必須做出改變。智能化沒有拒絕,只有擁抱,或者說擁抱智能化是關乎贏得生存權的問題。
既然接下來面臨的是類似于進化論的物種進化,那么汽車該如何跨入數字文明階段呢?在我看來,獲得數字智能的基因是第一步,在這個基因的基礎上沿著數字文明的方向努力進化是第二步。
那么什么是汽車的數字智能基因呢?
就如兩周前我給智能汽車的那個定義:具備對路況、車況和其他關鍵場景條件完整的感知能力,以及可以在使用過程中不斷進化的決策和執行能力的車輛。這就意味著我們可以把智能汽車分為三個層級:首先是完整的感知能力,他取決于汽車擁有什么樣的傳感器和信息采集架構。就如昨天蔚來李斌講的那樣,這個感知架構的接近終極的形態將在接下來4-5年初步定型。第二層級是所有感知能力獲得的可觀測變量的有意義的組合,他構成了場景。這里有意義的組合指的是所有和用戶意圖、決策相關的,或者和車輛執行反饋行為相關的可觀測變量組合。實際上這一層值得就是大家常說的“場景庫”。針對每一個有意義的組合,車輛產生的決策、執行和反饋都可以被稱為功能。由于可觀測變量是數字化的,有意義的組合也是數字化的,這里調用的功能也將會越來越數字化,這意味著智能車功能的增長將越來越脫離硬件和配置的增加。
上面那些思考等于對什么是智能車的問題給出了一個更加結構化的數據結構,也更便于我們整理、對齊很多概念。比如場景庫如果脫離功能庫將會變得毫無意義,而且無法窮舉。既然無法窮舉,場景庫更多是運營過程中不斷成長和完善的,關鍵是我們需要建立能夠獲得這種能力的數據閉環。這也意味著智能車在物種選擇過程中需要具備的第二個關鍵能力。這不僅僅是產品問題,而是車企的組織架構問題。所以我們看到蔚來不再提SOP這個概念,而是SOD(開始交付)。把車賣給用戶不是OEM商業模式的完成,而僅僅是一個開始。顯然長城董事長魏建軍也清晰地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昨天上午他在藍皮書論壇上認為車企轉型的根本是組織問題。
那么用戶體驗在這個過程中的角色是什么?實際上接下來車輛的感知層是高度雷同的,關鍵在于如何組織這些可感知變量,創造出不同的體驗和功能反饋。這才是用戶體驗管理的關鍵。這也意味著用戶體驗管理是一個自始至終的動態過程,好的體驗不是想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
因此,車企在擁抱數字文明的過程中一方面是要讓產品具備這樣的技術基因,另一方面是要讓自己的組織具備這樣的組織基因。更為關鍵的是,要在運營過程中不斷進化成長,而且要讓用戶參與、融入進來。這個多個能力的跨越。
最后,我始終認為智能化才是本土品牌最大的機會。之前也寫過文章探討15-25萬那個市場,看上去那里的統治者牢不可破,實則已經外強中干。這塊最為肥美的蛋糕如何瓜分就看各大車企如何行動了。也許一個家電市場的案例很有意思。這些年我們完全打敗了索尼、夏普這些電視機品牌,但真正的贏家不是康佳、創維、長虹這些老品牌,而是小米。汽車行業最后的贏家會是誰呢?不能靠等,肯定要靠行動。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SoCar張曉亮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122675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