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氫科技PROME M3H電堆發布
中美貿易摩擦之后,產業界對于外資卡脖子的技術分外敏感,急于尋求國產化,以免受制于人。
作為新能源汽車而技術路線之一的氫燃料燃料電池電池,也存在類似隱憂。不過,業界人士可以把心放肚子里了。因為,中國已經實現了燃料電池電堆100%國產。
8月24日,上汽集團子公司上海捷氫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捷氫科技)主辦的PROME M3H 電堆產品發布會在上海嘉定舉行。突出特點之一,就是100%國產化。
此外,“功率130kW、功率密度3.8kW/L、自主化程度和國產化率均達到100%、全功率驅動、6000小時耐久驅動……”PROME M3H 電堆的幾項核心參數和賣點都很亮眼。
捷氫科技總經理盧兵兵還透露,明年,該公司將推出四代電堆的功率能達到160kW,功率密度大于4.5kW/L。
雖然今天才正式亮相,但從2019年后半年開始,PROME M3H電堆就已經開始裝車。未來,這款電堆將逐步成為捷氫科技的主力產品,并為更多主機廠和系統集成商配套。
源于上汽,又不只服務于上汽。如盧兵兵在接受《電動汽車觀察家》等媒體訪問時所說,“捷氫科技自成立起就是定義為一家中性化公司,不僅為上汽集團服務,也為其他有需求的企業服務。”
1
PROME M3H電堆:
車規級、高性能、高可靠
嘉定是捷氫科技所在地,也是上海、甚至全國氫燃料電池推廣的重要地區。
上海市嘉定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陸祖芳在發布會上介紹,截至2020年7月底,嘉定區累計示范運營的燃料電池汽車達到1448輛,運營里程超過1629萬公里。加氫站方面,今年年底將投入運營5座,到2025年規劃建設15座。
3月16日,捷氫科技燃料電池項目在嘉定區安亭鎮氫能港開工。該項目總投資5億元,預計明年1月整體交付,一期項目計劃于明年8月投產,實現12000臺套燃料電池電堆和系統產能。
這些產能中,就包括發布會上首次公開亮相的捷氫科技PROME M3H電堆。
捷氫科技PROME M3H電堆
不同于以往發布的燃料電池系統產品,PROME M3H是捷氫科技首次正式發布的燃料電池電堆產品。不過,早在2019年后半年,這款產品就已經為多家車企的氫燃料電池車裝車,因疫情等原因,發布會延遲到現在舉行。
捷氫科技方面用將PROME M3H的特點概括為“車規級、高性能、高可靠”。
盧兵兵介紹,PROME M3H電堆完全由捷氫科技自主設計開發,58個一級零部件全部國產化,自主化程度和國產化率均達到了100%,其中還包括雙極板和膜電極,這兩項被看做國產燃料電池電堆“卡脖子”的技術。
而且,PROME M3H電堆的主要參數處于國際領先地位。
例如,PROME M3H電堆的功率達到130kW,電堆功率密度達3.8kW/L。值得一提的是,PROME M3H電堆可實現燃料電池汽車的全功率驅動,即該電堆有能力讓一輛車從起步到停止,所有動力源來自于電堆,無需依賴輔助動力電池。
可靠性方面,盧兵兵表示,在-30℃的極寒環境下,PROME M3H可在無輔助加熱的情況下,在30s內快速啟動。電堆的最高工作溫度可達95℃,耐熱性極強。
目前,PROME M3H已經過超過6000小時的車用動態工況耐久性測試,花費的測試成本超過2000萬元,這項測試現在仍在繼續進行。
PROME M3H可以看做捷氫科技的第三代產品。
盧兵兵還透露,預計明年8月,捷氫科技還將發布第四代產品,其電堆功率可達160kW,系統功率達到125kW,功率密度大于4.5kW/L。
2
產品俱備,拓展客戶
不只是性能參數和成本有優勢,PROME M3H的設計和應用也很靈活。
盧兵兵介紹,PROME M3H在產品設計上,同時支持縱向布置和橫向布置,并且支持客戶定制,可滿足不同客戶的個性化需求。目前,該產品已應用于多車型平臺,全面覆蓋乘用車、輕型客車、城市客車和輕中重型卡車等。
今年,PROME M3H將實現多區域、多應用場景和規模化落地運營。
除了PROME M3H,2020年,捷氫科技另一款重要產品——PROME P390燃料電池系統,也將產業化落地。該系統產品功率為92kW,具有一體化集成、高功率密度、高耐久性、高可靠性等特點。
目前,配套PROME P390系統的上汽大通首款燃料電池MPV EUNIQ 7已經正式下線,計劃今年年底上市;新一代申沃燃料電池客車也將搭載該系統,完成上海首個燃料電池公交的更新迭代;搭載PROME P390系統的躍進燃料電池物流車和躍進燃料電池專用車等多款產品也登上工信部公告。
配套PROME P390系統的上汽大通首款燃料電池MPV EUNIQ 7
捷氫科技PROME品牌的P240、P260、P390燃料電池系統產品、M3H電堆產品及工程服務已與上汽大通、躍進、紅巖、申沃客車、中車時代電動、吉利汽車、國創中心、德燃動力和氫雄等諸多整車和相關零部件企業達成合作,應用于乘用車、輕型客車、城市客車和輕中重型卡車等車型。
盧兵兵介紹,雖然上汽集團是捷氫科技的大股東,但自成立之日起,捷氫科技就定義為一家中性化企業,不只為上汽集團提供燃料電池產品,也服務于其他有需求的主機廠和燃料電池系統集成商。
除了嘉定的生產基地,今年5月,捷氫科技與常熟高新區政府合作,將在常熟投資建設年產2000套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生產線,預計未來十年內累計實現產值10億元左右。
和鋰電池汽車類似,隨著補貼不斷退坡,燃料電池汽車商業化正面臨嚴峻的降本考驗。如盧兵兵所說,嚴格的成本控制能為客戶提供有競爭力的產品,并推動核心部件和材料國產化,促進行業發展。
“降本速度必須快于補貼下降速度。”盧兵兵說。
盧兵兵介紹,從第三代產品到第四代產品,捷氫科技的電堆成本預計將降低40%;第五代產品的成本則比第四代再降低30%。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志新也評價,未來,新燃料電池電堆的成本要下降到同功率天然氣發動機以下,燃料電池降本可期。
未來,捷氫的系列產品能否全面發揮降本和性能優勢,真正形成規模優勢,值得期待。(完)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電動汽車觀察家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124171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ww.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