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溫州事故過去已近 10 個月,關于事故的核心起因坊間一直爭論不休,公眾迫切等待著權威機構的一份事故調查報告。
就在近日,據媒體報道稱,溫州汽車工程學會「公布」了調查結果:是車主誤把油門當剎車而導致的事故發生。
報道稱,溫州汽車工程學會下屬司法鑒定機構的一位陳主任參與了鑒定工作,并向記 者詳細介紹了檢測報告是怎么來的。
陳主任表示,整個檢測過程有兩組關鍵數據,一組是特斯拉總部后臺的數據,另一組數據當事車輛上的 EDR 數據(類似飛機「黑盒子」),兩組數據能夠反映車輛碰撞之前的狀態以及駕駛員當時對車輛的操作。
陳主任還說,其中的氣囊模塊數據能夠記錄了車輛碰撞發生前 5 秒鐘內當時的車速以及駕駛員的腳所在的踏板位置,以及踏板的開度。
「通過數據印證,看到的情況是車主在發生碰撞前,腳沒有踩制動踏板,而是踩在加速踏板。」陳主任說,「車子是處于持續加速的狀態,而且速度還是比較快的。」在兩組數據的比對印證下,溫州汽車工程學會認為此次事故是由駕駛員踩錯踏板導致的。
就當一切看似塵埃落定時,網友和媒體開始對當事車主口誅筆伐的時候,事件迎來反轉,當事車主在抖音上發布短視頻稱是「由于遲遲沒有調查結果,交警無法開具事故認定書,自己迫于理賠壓力,為了順利拿到保險理賠,所以沒辦法只能求著鑒定機構寫成他的(責任)」。
言外之意就是自己和溫州汽車學會「串通」了,骨子里并不認可這份報告的真實性。
當事車主的這番「無奈」陳詞無疑是把溫州汽車工程學會的推上了風口浪尖,其權威性受到了嚴重的質疑。
車主還在抖音放出了一段當初浙江電視臺小強熱線采 訪溫州交警的電視節目視頻,視頻中的警官表示,去年事故發生后,他們就找到了溫州汽車工程學會進行鑒定,對方在停車場看了幾次車后表示無法做出鑒定。
事隔多月之后,溫州汽車工程學會為什么突然覺得「自己又行了」?此事確實甚為蹊蹺。
本著「眼見為實」的態度,我們試圖通過網絡檢索去找到媒體口中這份溫州汽車工程學會給出的調查報告以及原始的數據文檔,但一番周折之后,我們未能找到任何與調查報告相關的書面文件。
隨后,我們又電話聯系了溫州汽車工程學會進行求證,對方工作人員表示不接受采 訪,但在簡短的對話中,對方透露的幾點信息耐人尋味。
我將對話的關鍵部分整理成了文字:
Q:調查報告有原始文件可以在網絡上查詢嗎?
A:我們的報告不會公開的,媒體上說我們發布了什么,事實上我們是不會發布報告的。我們是受委托方委托,我們要對委托方負責的。
Q:委托方是當地交警嗎?
A:對,對
Q:當地交警是什么時候找到咱這邊的?
A:這個你們自己去問吧……
首先,既然溫州汽車工程學會本著對委托方負責的態度不會發布調查報告,那么媒體口中的陳主任為何當時會「詳細」地向記 者介紹鑒定流程以及調查結果?是內部問題導致的消息走漏還是故意放出風聲?
這么說可能有些「陰謀論」,但不排除這些可能性。
再者就是回到那個疑問,交警部門早在去年就委托了溫州汽車工程學會進行鑒定,學會當時就表示「無能為力」,為何過了數月之后,學會又能夠做出了準確判斷了?
一切如果真是如當事車主所言,自己「求著」鑒定機構出具了一份「誤踩油門」的調查報告,那么司法尊嚴何在?
當然還有一種解釋,上文提到的這位溫州汽車工程學會下屬司法鑒定機構的陳主任只是參與了鑒定工作,這份所謂的報告只代表溫州汽車工程學會而不是司法鑒定機構。
理論上,溫州汽車工程學會所提供的鑒定報告并不具備法律效力,司法鑒定機構才有相關的資質。即便兩者是從屬關系,但涉及到司法的事兒絕對是不能「越俎代庖」的,一切都要以資質說話。
事情分析到這里越來越撲朔迷離,最終的答案還需要這份調查報告以及原始數據公之于眾時才能揭曉。不過話又說回來,即便溫州的這起事故被證明是車主誤操作所為,也很難一概而論各地事故頻發的特斯拉真的沒問題……
前情回顧
2020 年 8 月,溫州特斯拉事故火遍全網,一位陳姓車主駕駛 Model 3 突然加速沖進自家小區,撞破門禁欄桿之后又連續撞上十幾輛路邊停放的汽車,致多車受損。當時車主陳某在 7 小時的搶救后脫離生命危險,最終被醫學鑒定為九級傷殘。
據車主回憶,當時他所駕駛的 Model 3 并未開啟駕駛輔助,事發時車速從 5km/h 突然加速至 120km/h,經緊急制動無果,最后發生了撞擊。陳某聲稱自己駕齡十幾年,不可能犯油門當剎車的錯誤。
事發后,由于無法判定事故起因,交警一直無法開具事故認定書,這也就意味著陳某無法獲得保險公司賠償,陳某多次在抖音發布短視頻「維權」痛斥特斯拉,并表示自己已喪失工作能力。目前他正背負巨額房貸以及時常要面對被撞車主上門討債,處境十分窘迫……
(完)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電動星球News蟹老板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147513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