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過或者正在投資的小伙伴們,一定都聽過一種說法,制造業本身的估值是很低的,主要是因為他們的利潤實在太低了,而互聯網等行業的成本轉換則非常有效。比如汽車行業就是制造業的典范,每年動輒幾百上千億的應收,往往只能帶來幾十億的利潤,轉換比極低,這些痛點伴隨了汽車行業很多年,但隨著智能汽車的發展,這些現狀似乎也要發生改變了。
近日,大眾宣布將提供按時計費的自動駕駛系統,每小時的費用為7歐元,按照大眾高層的說法就是,如果你駕駛著大眾的車子感到了疲憊,那么可以支付21歐元,來讓它幫助你跑完剩下的三個小時。這個看似“簡單”的說法和思路,其實背后蘊藏著智能汽車全新的玩法和戰略。
其實大眾并不是第一個這么做的,特斯拉的自動駕駛也一直是收費的模式,這不過是按月收費的,根據特斯拉的數據顯示,國內特斯拉消費者真正使用自動駕駛的比例僅僅只有2%左右,而在海外這個數據也并沒有明顯的提升。
究其原因主要有兩點,其一是自動駕駛在目前只不過是輔助駕駛罷了,很多消費者并不是很信任它,其二是按月收費的模式價格確實有些高昂,很多車主反饋,自己即便要使用,頻率也不會很高,所以總覺得不夠劃算。
可能是看到了特斯拉的“窘境”,大眾選擇了更加簡單直接的按小時計費,這樣可以保障車主每一次使用都物超所值,但至于7歐元的價格是否合適,是不是太高,那么需要等待當時消費者的實際反饋來決定。
可以肯定的是,未來的智能汽車將會有更多讓消費者花錢的“手段”,越來越像我們現在的智能手機,以前的手機費用支出全部在電信運營商那里,電話、短信等等,而現在充值各種會員、流量和各種套餐層出不窮,我們的生活也變得更加豐富多彩,這種模式是將來汽車一定會出現的。
除了自動駕駛之外,智能座艙也是智能汽車重要的一環,比如現在我們能看到的一些汽車上的游戲、K歌和各種娛樂功能,已經愈發齊全。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曾經說過,現在車主在車內停留的時間已經比以前多了好幾倍,像極了智能手機普及后的樣子,未來的汽車就是智能化的時代。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玩兒車派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1485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