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熱了許久之后,寧德時代終于在今天下午 3 點半,正式發布了旗下首款鈉離子電池。
目前市場上主流的磷酸鐵鋰、三元鋰甚至四元鋰電池,本質上都是鋰離子體系的產物。
也正因如此,鈉離子,也就是搖椅式電池(金屬離子在正負極之間脫落、嵌入的過程保持穩定離子形式,因此命名為搖椅)另一分支,在今天寧德時代發布會之前,就已經獲得了巨量關注。
鈉離子電池和鋰離子電池有什么區別?鈉離子會取代鋰離子電池嗎?寧德時代的鈉離子電池什么時候商用,會應用于什么領域?
和下午的發布會一樣,今天文章不長,但信息密度會很高。
一、鈉離子電池前世今生
人類最早對鈉離子電池的探索,始于 19 世紀。
根據上面的元素周期表我們可以發現,鈉是距離鋰最近的同族金屬元素。同組意味著最外層電子數相同,化學性質也十分相似。因此,鈉和鋰這兩種元素都非常適用于搖椅式電池。
但一直到 20 世紀 70 年代,鈉離子電池的研究才開始深入。而最早期設計用于鈉離子電池的電極材料,如 MoS2 二硫化鉬、TiS2 二硫化鈦等,性能表現都遠不如鋰離子電池使用的電極。
另外,鈉元素本身,在搖椅式電池工作過程中的性能也不如鋰。
因為鈉離子要比鋰離子更大更重(分子量 22.9898vs6.941、原子半徑 186vs152pm),因此在脫離、嵌入正負極材料的時候,對材料結構穩定性的要求,也遠高于鋰離子。
綜上所述,鈉離子電池的商用進程遠慢于鋰離子電池,直到 2010 年代前后才取得明顯進展。
其中我國的鈉離子電池研究處于世界前列,中科海鈉在 2018 年已經研發成功 150Wh/kg 單體能量密度,并且可商用的鈉離子電池,同時循環壽命號稱超過 4000 次。
而在實驗領域,2015 年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已經研制成功單體能量密度 210Wh/kg的室溫鈉離子電池。
二、寧德時代的鈉離子電池
根據寧德時代研究院副院長黃起森的表述,目前 CATL 第一代鈉離子電池,可以實現160Wh/kg 的單體能量密度,同時電池系統集成效率可以達到 80% 以上。
由于鈉離子和鋰離子電池本質上屬于「同宗」,因此前者同樣擁有較高的快充性能,黃起森表示鈉離子電池充電 15 分鐘可補充至 80% 電量。
另外,寧德時代的鈉離子電池還擁有 3000 次以上的循環壽命,以及零下 20℃ 依然擁有 90% 以上放電保持率的低溫性能。
上文提到,鈉離子和鋰離子在搖椅反應過程中,對正負極材料穩定性要求不同。因此鈉離子電池適配的正負極材料,也不再是鋰離子電池的多元鋰/磷酸鐵鋰+石墨。
寧德時代的用詞非常謹慎,對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形容是「具有潛在商業化價值」——包括普魯士白和層狀氧化物兩種,寧德時代的選擇是普魯士白。
普魯士白又稱 Williamson 白,簡稱 PW,化學名稱叫亞鐵氰化亞鐵,是普魯士藍(Prussian Blue,亞鐵氰化鐵)的還原產物,在電催化和傳感器方面均有很高的應用價值。
根據發布會的信息,寧德時代對材料體相結構進行電荷重排,解決了普魯士白在循環過程中容量快速衰減的難題。
至于負極,寧德時代的選擇是硬碳,硬碳是指難以被石墨化的碳,是高分子聚合物的熱分解。發布會上寧德時代表示其具有克容量高、易脫嵌、優循環的特性。
黃起森表示,由于鈉離子無法像鋰離子一樣在石墨層間自由穿梭,具有獨特孔隙結構的硬碳材料就成為了優選。寧德時代選用的硬碳材料,每克能量密度達到了 350mAh,已經非常接近石墨。
P.S. 目前日本東京理工大學已經研發出了高達 478mAh 克容量的硬碳材料,但暫時還未有商用消息。
總結一下,寧德時代表示他們的第一代鈉離子電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倍率充電、優異的熱穩定性、良好的低溫性能與高集成效率等優勢。
另外,寧德時代還發布了鈉離子電池+鋰離子電池混搭的 AB 電池方案。按照特定的比例,將鈉離子模組和鋰離子模組封裝在同一電池包。
有意思的是,發布會上給出的 AB 電池示意圖,鈉離子模組遠多于鋰離子模組。看來寧德時代對 AB 電池的定義,是希望用鋰離子做補充,保證成本優勢的前提下提升能量密度?
至于時間表,寧德時代表示鈉離子電池的基本產業鏈,預計會在 2023 年建成。
三、鈉離子電池應該用在哪?
文章寫到這里,一個事實應該很清楚了:鈉離子電池能量密度不高。
第一代鈉離子電池單體能量密度為 160Wh/kg,這個成績僅和目前量產的磷酸鐵鋰電池相當。
即使寧德時代表示,第二代鈉離子電池單體能量密度可以達到 200Wh/kg,它和已經沖上 300Wh 的三元/四元鋰電池相比,依然有非常大的距離。
但和磷酸鐵鋰能量密度相當的前提下,鈉離子電池的低溫性能、充電速度遠要更好,同時熱穩定性不比 LFP 差。
因此,目前汽車業界對鈉離子電池的希望,更多是取代磷酸鐵鋰電池,成為未來入門和主流價位車型的電池選擇。需要超高能量密度的中高端車型,則依然屬于高鎳路線,甚至固態電池。
但寧德時代的算盤,并不想只在汽車領域敲。
一個月之前的 6 月 23 日,搭載寧德時代磷酸鐵鋰電池的全球首臺 120 噸級純電動交流傳動礦用自卸車,在湘電集團成功下線,并擬于 7 月在礦山場景試運營。
20 天前,也就是 7 月 9 日,寧德時代與河南躍薪的新合資公司躍薪時代正式成立,專攻電動無人礦山領域。寧德時代持股比例超過 30%,是公司的第二大股東。
更早一段時間,4 月 28 號,由中船集團 708 研究所設計+深圳海事局建設的海上危險品應急指揮船「深海 01」,在廣州黃埔文沖船舶有限公司下水——這也是中國首艘使用鋰電池作為混合推進動力的海上公務船。
「深海 01」的電池供應商就是寧德時代。
礦車、船舶等大型乃至超大型載具的電動化,目前仍處于藍海。
根據寧德時代公布的信息,120 噸級的自卸車從燃油驅動轉向電動,每年可以減排二氧化碳 1500 噸,補能費用降低 50%,維護保養成本降低 20%。
而根據中國經濟周刊的報道,一臺電動礦卡每年能節約能源費用 30 萬元,基于電動化的無人礦山解決方案,可以提升全國礦山生產效率 30%,節約采礦成本 46%。
碳中和時代,巨型交通運輸工具的電動化已經箭在弦上。
對于滿載重量最高可以超過 800 噸的自卸車,乃至更大的船舶來說,電動化需要的電池容量也許不再是 kWh,而是 MWh 級別。
想要勸說這個行業使用如此龐大的電池,成本和充電速度都非常重要,反而能量密度,或許不是關鍵要求。
鈉是地殼豐度第六的元素(鋰僅為二十七位),鈉離子電池的成本優勢極為明顯。目前業界對鈉離子電池的 BOM 成本估計在 0.2-0.3 元/Wh,不到磷酸鐵鋰的 70%,甚至只有三元鋰的一半。
估算一下,一塊 1MWh(1000kWh)的電池,鈉離子可以比磷酸鐵鋰節約起碼20 萬元,甚至接近 30 萬元成本,同時充電速度遠要更高。
重型運輸行業會選擇鈉離子電池嗎?鈉離子電池會成為碳中和時代的利器?磷酸鐵鋰電池是否就此謝幕,寧德時代又能否搶到鈉離子路線的桿位?
今天的發布會很短,但留給我們討論的空間卻太多了。
(完)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電動星球News蟹老板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1525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