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成都國際汽車展覽會組委會日前宣布,原定于2021年8月27日-9月5日在中國西部國際博覽城(簡稱“西博城”)舉辦的“第二十四屆成都國際汽車展覽會”(以下簡稱“成都車展”)最終確定于2021年8月29日-9月7日舉辦,舉辦地點不變。
作為中國四大A級車展之一,成都車展的重要性和受關注程度正在逐年遞增,就拿2020年的第23屆成都車展來說,共產生38907張汽車訂單,較2019年的32394輛同比增長6513輛;成交額超68.06億元,較2019年的54.1億元增加13.96億元。
這樣的成績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主機廠將新車發布的“舞臺”搬到了這里,接下來就讓我們先睹為快,看看各大廠商為今年的“金九銀十”準備了哪些重磅“好康”。
長城全面出擊,西博城幾成“主場”
其實,相較于年初的北京/上海車展和年末的廣州車展,成都車展一直是最能賣車的消費性展會之一,主辦方與參展商都會給予較大的優惠,其展會內容也更聚焦于產品本身,因此動力“能打”、通過性強、特點鮮明、能滿足消費升級需求的產品往往備受關注,尤其是SUV和皮卡在這里總不會運氣太差。
正因如此,在SUV和皮卡這兩個領域均領跑國內市場的長城汽車,自然要在成都車展上大展拳腳,從哈弗+長城炮(15號館)緊鄰豪車館(16號館)的的位置就能看出其“江湖地位”,而這塊“陣地”上最受關注的無疑是哈弗的最新產品——神獸了。
話說起來,自從在營銷方面徹底放飛自我之后,大家對于長城給產品取名這件事情已經有了一定心理準備了,但當“神獸”這個有些“中二”的名字出現時,還是讓眾多網友“破防”了,并且引發了車迷的一波激烈討論。
其實,正如官方所說的“希望由‘神獸’喚醒與其屬性相同的年輕用戶的神性(代表邏輯與遠見)和獸性(代表激情與不羈)”那樣,哈弗神獸正是長城汽車針對Z世代消費群體的一次大膽“求寵”,不僅在外觀造型上進行了顛覆性創新,而且通過12.3英寸+14.6英寸的雙連屏、Alcantara麂皮+真皮拼接材質座椅等賣點,讓神獸的豪華感、智能化、科技感的營造方面也達到了哈弗車型的新高度。
除了主打創變的哈弗、主打改裝的長城炮(本次將帶來特別版車型——長城炮珠峰版)之外,長城汽車旗下WEY(4號館)、歐拉(10號館)也將悉數登場,其中WEY咖啡平臺下的第二款車型——瑪奇朵將在成都車展啟動預售,預計起步價在15萬元以內。
在比亞迪DM與DM-i車系的帶動下,國內混動市場日漸火爆,各大自主品牌也紛紛跟進,發布了新一代混合動力技術及產品。WEY瑪奇朵正是搭載智能混動DHT技術的首款產品,新車搭載1.5L發動機+電動機的混合動力系統,其中1.5L發動機最大功率75kW,匹配100kW DHT模塊,系統綜合功率能夠達到140kW,百公里加速僅需8.5秒,并擁有1100km的純電續航和4.7L/100km的綜合油耗,相信能與宋Plus DM-i掰掰“手腕”。
有意思的是,主打“更愛女人”的歐拉還“霸占”了10號新能源館的“C位”,除了將與一眾造車新勢力比拼誰更能“整活”之外,還將帶來一款全新車型——芭蕾貓,該車的造型輪廓與2021上海車展亮相的朋克貓基本一致,但在細節上更加圓潤、精致、優雅,相信也是吸取了女性用戶的建議進行的優化調整。雖然該車的價格區間還有爭議,但筆者猜測大概會在14萬-16萬元之間。
此外,更換了全新標識的坦克品牌(或更名為坦克SUV,3號館)也將帶來中大型硬派SUV——坦克600,作為繼坦克300之后推出的第二款車型,坦克600最大的亮點恐怕就是搭載了來自長城最新研發的3.0T+9AT,其最大輸出功率為260kW(353馬力),峰值扭矩達到500N·m,車身長度將超過5000mm,軸距也達到了2850mm,尺寸上已經超越了普拉多,甚至接近蘭德酷路澤,有說法是該車只需要豐田陸地巡洋艦一半不到價格,就能擁有其至少80%的動力水平和越野能力。雖然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該車并非走量車型,,但無疑在提升坦克SUV“牌面”這一點上已經初步成功了。
A級市場成最新賽道,大眾比亞迪搶跑
今年以來,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勢如破竹,僅僅是1-7月,就已經累計銷售了122.9萬輛,超過了2020年全年的111.1萬輛。不過,在形勢一片大好的背后,大家也必須看到新能源市場仍然存在“兩頭大肚子小”的極端現象:宏光MINI和歐拉撬動了微型車市場,特斯拉與“蔚小理”吸引了一批中高端粉絲。但在最為廣闊、大有可為的10萬-20萬區間的A級車市場,仍然缺少足夠“能打”的精品車型,以支撐燃油車用戶向新能源轉化的信心。
當然了,從汽車行業發展的規律來看,A級車的巨大市場前景,以及對于電動車企的銷量等級提升作用,都是新能源車企不能“坐視不管”的必然選擇。而在本屆成都車展上,以大眾ID.3、比亞迪海豚為代表的部分產品就已經開始“搶跑”了。
說起ID.3,這其實是大眾MEB平臺的首款車型,去年已經在歐洲上市交付并廣受歡迎,月銷量一度超過特斯拉Model 3。按照此前披露的信息,大眾ID.3的長寬高分別為4261mm/1778mm/1568mm,軸距為2765mm,是一輛標準的緊湊型純電轎車。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眾ID.3的申報信息中,ID.3的命名方式與之前的ID.4 X和ID.6 X有了不同,后面沒有再帶上“X”,這意味著ID.3或許將由上汽大眾獨家引進,未來與一汽-大眾旗下ID系列產品形成差異化競爭,其價格如果能下探到補貼后12萬元以內,那還是很香的。
為了搶占這一“賽道”,比亞迪已搶先發布了基于e平臺 3.0打造的海洋車系首款車型——海豚(預售價格區間為補貼后9.68萬-12.48萬元),并有望在成都車展上正式發售。新車的亮點包括:2,700mm超長軸距(與卡羅拉、軒逸、大眾ID.4等相當,大于歐拉好貓);12.8英寸自適應旋轉懸浮Pad與DiLink 3.0智能網聯系統帶來的娛樂享受;全新設計的easy-going帶來與眾不同的人車交互體驗;易于打理、耐磨且親膚感極佳的座椅材質帶來治愈般的舒適感;白車身的高強度鋼用量達到了78.2%、關鍵部位更采用抗拉強度超過1,500MPa的熱成型鋼帶來最直接的安全感。
此外,比亞迪海豚搭載了全球首款深度集成八合一電驅動總成,系統綜合效率達到行業領先的89%;而與車身框架融為一體的磷酸鐵鋰"刀片電池"極大提升了整車安全性,配合能效更高的熱泵系統(特斯拉、蔚來等的高端車型均搭載或選裝)和電池包直熱直冷技術,既可以用低能耗對乘員艙溫度進行調節,更能給海豚帶來低至10.3kW·h的百公里能耗,冬季續航里程較配備傳統PTC加熱裝置的車型還能提升20%,從而成為同級車型中的節能標桿。而大師級的NVH控制和“德味”底盤調校,帶來的是哪怕再高一個級別的電動汽車競品都難有對手的暢快駕乘體驗。
新勢力規模空前,“國家隊”能否異軍突起?
曾幾何時,許多人并不看好新能源汽車在成都乃至西部地區推廣和普及,但從近三年的表現來看,成都每年新上牌新能源車輛都在三萬輛以上,尤其是今年僅1-6月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就突破了三萬輛(30,006輛,同比增長117.7%,乘聯會數據,下同),緊追上海(115,090輛)、深圳(69,093輛)、北京(50,579輛)、杭州(50,561輛)與廣州(49,884輛)。
根據成都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發布的《成都市實施清潔能源替代攻堅加快能源消費結構調整工作方案(2021-2025年)(征求意見稿)》,該市將鼓勵引導本市新增或者更換的公路及旅游客運車優先選用新能源汽車。鼓勵引導企業和個人購買使用新能源汽車。到2025年,力爭新增推廣新能源汽車35萬輛,氫燃料汽車5000輛,累計達到50萬輛;到2021年底,全市累計建成充(換)電站1200座、充電樁5.8萬個;到2025年底,全市累計建成充(換)電站3000座、充電樁16萬個。如此雄心勃勃的計劃,無疑意味著成都將進一步增強對新能源汽車推廣力度,這對于已經進駐當地的各家新能源品牌來說更是重大利好。
也正因如此,本次成都車展的新能源品牌陣容空前強大,其新能源專區被安排在了地段極佳的10號館,甚至還“擠占”了隔壁11號館的近半空間。不僅造車新勢力“TOP5”——理想、小鵬、蔚來、哪吒(6號館)、零跑無一缺席,高合、天際等后起之秀也系數到場,如此齊整的“陣容”以往也只能在北京/上海車展上才有機會看到。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極氪、極星、賽力斯、極狐等近來比較熱門的新能源品牌之外,智己(4號館)、R汽車、嵐圖(其成都體驗店已于7月開業)等一眾“國家隊選手”的出現同樣引人關注,他們將如何從“身經百戰”的新勢力那里爭奪消費者的“眼球”并成功“種草”?這有望成為本屆成都車展上最為精彩的一出“好戲”。
其中,今年上海車展期間開啟預訂之后就十分低調的智己L7(預售價40.88萬元,預計于2021年底正式上市交付)終于有了最新消息——作為智己汽車的首款量產產品,智己L7已于日前在中國汽研重慶風洞中心完成風洞認證測試,結果顯示,智己L7風阻系數為0.21Cd,可謂相當給力。此外,智己L7將會率先推出雙電機版本,兩個電機綜合動力輸出高達400kW/700N·m,百公里加速時間僅3.9秒,NEDC里程為615公里。該車能否像高合HiPhi X一樣成為車展“網紅”,相信還需要成都觀眾的親自“投票”。
寫在最后
當然了,本屆熱門車型遠不止于上述幾款,像廣汽豐田賽那Sienna、哈弗H9、比亞迪夏和F5、第二代長安CS55PLUS、領克09、榮威i5 GT、國產全新起亞嘉華、馬自達CX-30 EV、奇瑞QQ冰淇淋等也都備受矚目,而這些新品能否得到“挑剔”的成都消費者的認可,或許也將決定它們在中國車市能走多遠。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電動大咖·新能源汽車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154311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