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上,促成交易的因素有很多,但價格占據的比重相當大。”
這句話乍一聽很有道理,追逐低價已經成為現在這個“內卷化”世界的準則之一,競爭的最終落腳點最終都會落在比誰更能“卷”。但稍作思考,就能看出太過片面是這句話最大的問題,價格的比拼永遠站立在品質和技術密度之上,這兩個因素也是決定產品是否能站在同一起跑線的關鍵,這就是性價比權重越來越高背后的原因。如果要舉個例子來證明這個結論的話,愛馳U5應該就是最恰當的那個。
如何比肩高端?一個部件就能證明
車身,或者說白車身,可以說是一輛車上最沒有存在感、最容易被忽略的子系統,在大多數人印象中,這不過是一個簡單的“鐵殼子”而已。當然,在甚囂塵上的智能網聯這種高端科技的推波助瀾下,這種印象早已進一步夯實。
不過,就這么一個不起眼的“鐵殼子”其實也是一個密集技術的載體,要知道沃爾沃的成功可不僅僅是發明安全帶那么簡單。勞斯萊斯幻影、奧迪A8L以及捷豹XJ等高端豪華產品也在車身選材或是結構設計上一樣是小心翼翼,簡單的堆料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案,如何保證剛度的同時降低車身質量,是擺在所有車企面前的問題。
愛馳U5給出的則是由技術支撐的巧妙方案,高強度鋼材和鋁合金這兩種完全不同特性的材料在一臺車上共同被使用,形成上鋼下鋁的車身結構,與上述絕對豪華層級的產品保持一致。正如其名,鋼材主要應用上車身,提升關鍵部分強度之外,還可降低刮碰等場景下的維修成本。而占比超過52%的成本昂貴的鋁合金,則主要集中于底盤部分,提升輕量化指標是關鍵。各得其所,物盡其用,用在這里最為恰當不過。
選材和架構只是第一步,整合是重點
理想化的選材就算是入門級的工程師也能想到,需求往極端方向靠攏,就能得出大差不差的答案,但如何將這些不同材質的材料連接在一起,同時還能保證整體框架的剛度,才是做車身開發最終需要實現的目的。
為了達到這種目的,在愛馳U5的車身上集中有SPR自穿刺鉚接、PFS熱熔自攻絲緊固、CMT冷金屬過渡焊接、航空級螺栓緊固等先進連接技術,以實現不同厚度、不同材質子部件的高強度連接,豪車級別的整體框架剛度,便是由此而來。
當然,高強度連接方案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前提,不同材質是關鍵。而在材質相同的位置,無論是一體成型還是焊接,都能對抗拉強度再度拔高。在愛馳U5上車身上,工藝符合的位置以鋁合金壓鑄件代替傳統的多板材焊接結構,而在上車身上,點焊是主要工藝。一方面可以降低車輛使用中的異響和形變,還能提高產品的耐用性和舒適性。因地制宜的古訓,即便是放在當代純電出行領域依然是誠不我欺。
說了這么多,對用戶好處在哪?
任何技術點的堆積顯然都有背后整車性能指標的映射,車身自然也不例外。
高成本和長時間的技術開發,稍加思考就知道愛馳為的顯然不是所謂的營銷噱頭。首先在大規模昂貴鋁合金材質的使用加持下,愛馳U5擁有比競品對手更出色的輕量化指標顯然是意料之中的,根據實際整備質量參數,愛馳U5比同級純電產品輕了接近200kg。這讓原本因為高質量大電池拖累的電動化產品在經濟性和動力性匹配上空間更為寬闊,相同的動力總成可以實現更強的產品性能,何樂而不為呢?
另外,復合鋁合金材料以及鑄鋁成型工藝已經成為高端產品的象征,原因無他,除去輕量化之外高強度是核心。因此,在如支撐框架、減震塔、沖擊箱體等位置采用了接近20%高強度真空壓鑄鋁以及25%鋁型材的愛馳U5,可以在碰撞安全性上有更再度拔高,靈動、輕快的操控體驗也能提升駕駛樂趣。當真是除了價格貴,幾乎沒有其他缺點。
結束語:
高端產品總是有它高端的道理,能在這一陣營中脫穎而出背后也有著相應的原因。從車身這么一個看不見但又確確實實有著汽車核心身份的總成上,就能看出愛馳U5在技術和產品打磨上的專注和投入,當然作為回報,更加出色的產品性能和體驗質感都是U5的閃光點。其實,在我們看來,并不算高調的愛馳搭配各種跨界黑科技的加持,讓這個品牌更像是實力雄厚的“技術怪”,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總能看到TA的專注。此外,主動做事的人,運氣都不會太差,愛馳這個可能最不像新勢力的實力派未來顯然可期,不是嗎?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二師兄玩車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158335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