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北上廣深及安徽、江蘇等多省市之后,湖北也按下了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布局的快進鍵。
前大眾高管蘇偉銘創辦的高端品牌“賓理”,計劃與長江資本合作在湖北設立產業基金,總投資規模將超過100億元,擬投資新能源整車生產、銷售及汽車生態產業內的項目。長江資本作為湖北省國資委持股基金公司,這一舉動無疑表明政府機構正在以資本的形式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發展。
湖北對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布局,一直都未停止,體現在整車制造、電池產能布局、材料等各方面。
動力電池產能不斷加碼零部件企業逐漸聚集
除了整車廠在變多,電池產能也在加碼。
2021年11月4日,億緯鋰能公告顯示,計劃在荊門市掇刀區投資305.21億元,建設年產152.61GWh的荊門動力儲能電池產業園項目。此外,億緯鋰能還聯合格林美、恩捷股份等多家上游材料企業與荊門市政府進行了項目簽約。
恩捷股份、新宙邦、科達利等10余家動力電池企業,已經在荊門完成了鋰電池材料、電解液、隔膜、結構件等全產業鏈的配套生產,形成“電池材料生產——電池電芯制造——廢舊電池回收梯級利用”的全生命周期產業鏈。
除此之外,荊門區先后引進了長城汽車、玲瓏輪胎、湖北航特等龍頭企業之后,落戶配套企業80余家。作為最早入駐荊門的福耀玻璃、湖北航特,產量規模已經支撐了荊門區很大一部分GDP。
福耀玻璃荊門生產基地年產量達到600萬套,2021年銷售收入超過13億元。湖北航特裝備制造公司投資8億元生產鋁鎂合金輕量化底盤,年產能1.6萬噸、配套130萬輛乘用車,逐步由航空裝備制造轉型為汽車輕量化底盤生產和研發基地。
荊門之外另一個大的電池項目——寧德時代邦普一體化新能源產業項目,落地湖北宜昌,投資約320億元,正在推動著湖北正在成為華中地區新能源產業核心。
依托汽車制造產業與磷礦資源優勢,湖北正在吸引一大批鋰電池材料、鋰電池企業和汽車企業,并且帶來大量零部件企業聚集于此。
但是,區域發展不平衡似乎是所有省份在新能源汽車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弊病,需要更多地方政策上的扶持和資源平衡。
湖北省在“十四五規劃”優化布局中,對各個地級市給出了明確的規劃:
引導“襄十隨神”城市群國有企業聚焦汽車;
圍繞十堰打造汽車產業重地、現代汽車產業制造重地;
引導隨州國資國企加快推進專用汽車產業轉型升級;
產業園區:武漢市汽車+產城融合示范區基礎設施項目;
支持宜昌、黃岡等地研發、生產新能源汽車、游船,布局充電樁。支持相關省出資企業建設經營現有的光伏發電、風電項目,有效利用交通基礎設施的零散空間發展光伏發電。鼓勵相關國有企業研發利用氫能源;
戰略新興產業項目:宜昌新能源純電動游船研發及商業營運,宜昌新能源公交車輛更新,宜昌市充電樁項目;荊州市新能源充電樁項目;黃岡星暉新能源汽車項目;仙桃市新能源充電樁項目。
每個地方的步伐和重點都不一樣,而且還需要時間落實和優化??傊?,湖北省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正在進一步發展,但是真正要做到像北上廣深、合肥、江蘇這些省市相同的體量,還有一定的成長空間。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NE時代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168478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