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并標星電動星球News
每天打卡閱讀
更深刻理解汽車產業變革
————————
出品:電動星球News
作者:蟹老板本人
等了一天,我們今天并沒有等到#余承東開問界M5下賽道的視頻直播。
打聽后才發現,原來在#余承東開問界M5下賽道這個 TAG 下,其實是一檔訪談節目。
但也不能說就是造假,因為人余承東的確是穿上了賽車服、下了一圈賽道。
這對于 53 的他而言,也是破天荒第一次。甚至留言中,還有「邪魅一笑余承東」這個梗。
因為是第一次,不僅是余承東的、也是華為的,所以我們很認真地看完了這場訪談節目。
印象深刻的細節有兩個。
第一,主持人吳佩去華為的店里問銷售——他們是因為華為來看這臺車,還是因為AITO來看這臺車?銷售說,華為更多一點。
第二,在回答「華為要在汽車領域做到第一,想做到第一,是信念還是愿景?」時,余承東說:「這是信念。既是愿景又是信念,我一定會做到。」
當然,還有今年要賣 30 萬的那一段,包括說到一塊芯片原本十塊二十塊,現在炒到 2500 塊這些….
總而言之,這算是華為在進入汽車這個領域,最為正式的一次披露。
余承東「穿上」賽車服,也大可看成一種隱喻——要在汽車領域成為第一,想成為第一!
但憑什么?
3045
在余承東回答「憑什么」之前,先來看看這次上賽道的車,也就是問界 AITO M5。
之所以要說這款車,是因為剛剛過去的三月,是這款車發布后的首個完整交付月。
按照官方的披露:2022 年3 月 5日,AITO 問界 M5 交付啟動儀式在天津、上海、廣州、杭州、重慶等多個城市同步舉行。即日起,AITO 問界 M5 將在 36 個城市、100 余家用戶中心開啟交付。
一個月之后,數據出爐——來自乘聯會的披露,也就是上面這張圖——在當月新能源 SUV 銷量排行榜上,起售價格 27.98 萬的 M5 排名第十二,賣出了 3045 臺。
同樣是增程,那就跟增程領域的第一名理想汽車比一下吧。
先說當下,M5 目前的銷量其實只有理想 ONE 的三分之一不到。考慮到理想汽車目前已經在百余城市有近 220 家直營門店(截止到2022年3月)。這個數量說得過去。
如果同樣按照交付首月來算,M5 的銷量則會顯得很突出。
2020 年 1 月是理想 ONE 的第一個完整交付月。當月理想 ONE 總計交付了 1180 臺車。2020 年 8 月則交付了 2711 臺車,到 2020 年 9 月才突破 3000 臺大關。
當然,今非昔比。但 M5 首月 3045 的銷量也真得不差,即使考慮到它是增程、考慮到有華為的品牌號召力。
三十萬
說完3045,借著來說 30 萬臺。
說實話,第一次看到余承東說 2022 年 AITO 要賣出 30 萬臺時,我是不信的。
就算余大嘴說:
「假設計劃先用一千家店來賣車,假設每個店一天賣一臺,每個月便可以賣30臺,月銷量便能夠達到3萬臺,今年華為將挑戰30萬臺的銷售目標。」
注意看,這里我們換成了「余大嘴」這個稱呼,說明我們覺得這里是在吹牛。
有意思的是,在今天披露的這個訪談中,主持人吳佩也把這個問題拋給了余承東。
余承東的回答很有意思,說現在全球汽車行業缺芯缺片的情況下,根本做不到 30 萬輛,真的很難做到,因為供應不出來。「我這第一年,能搞到十萬臺,一、二十萬臺已經算是奇跡了。」
他還專門談到芯片的事,說一顆車上用的芯片,此前只要一二十元,現在炒到 2500 元一顆。華為一輛車上要用 9 顆,成本太高。「這個價格太高,不能接受」,甚至寧愿少賣一些車,也不能慣著這些故意炒高芯片售價的人。
當然,余承東肯定沒有認輸,甚至說 4 月份 M5 銷量比如回到 5000 輛,然后到每月往上走,爬到銷售一萬、兩萬、三萬的時候,「年銷30 萬就成了」。
我不知道從月銷 3000 到下月月銷5000,再到有沒有經過計算,還是有數據參考。只是說,這很「余大嘴」。
很「余大嘴」什么意思呢?
就是視頻訪談中,余承東專門說起小時候打架也要拿第一,哪怕打得頭破血流,但堅持下,就會讓對方聞風喪膽。
當然,還有他談到的 N 次方的概念。
余承東總結手機這個行業,說過去裂變公式是 4 的 N 次方。
產品體驗好、質量好,1 個消費者喜愛會影響 4 個人,4 個人會影響 16 個,16 個影響 64 個,64 影響 256,256、 1024 、4096。
「所以這指數型的 4 的 N 次方,隨著時間的發展一定會跑贏,這是我們的一個秘訣。」
為此,他甚至說,我寧可舍棄利潤,也要保證客戶滿意。
至于 30 萬的年銷目標,53 歲的「余大嘴」說了好幾次牽引。
什么意思呢?就是華為團隊不管做什么,他都要求對標世界第一,哪怕中國第一都還沒做到時。
這就是牽引。
而哪怕這種牽引被說成是吹牛,被人起外號「余大嘴」,余承東也不生氣:「 我這個人過去給別人的風格,也是感覺有點吹牛,但是我想我過去吹的牛,基本上都實現了,都提前超額完成的。一周從周一都干到周日,從白天干到夜晚。」
至于在車企領域為什么要做第一,余承東的回答很直男:因為「沒人記得住第二。」
做第一
有一個小細節,余承東說做第一,但起碼在這次訪談中沒有說是做「世界第一」還是「中國第一」。
或許是收斂了一點?
只是,憑什么?
余承東給了自己的解答,我們大體整理了一下。
1、這是一個變革的年代。
余承東說,過去的是機械工業時代,底盤、發動機、波箱這三個是核心要素。今天這個時代的核心要素已經不是這三大件了,底盤都越來越標淮化、過去傳統的機械部分,被電池、電機、電控、電源管理這些來取代,然后再往上是智能化,這是差異化的核心。
2、撞到了華為優勢的地方。
余承東說,電池、電機、電控、電源管理這些對大家都是新的。問華為在這方面的積累,不比傳統車企差。甚至高速油冷電機,華為是還領先的水平。而 IGBT、高壓碳化硅、化合物半導體這些更是華為擅長的地方。
3、自動駕駛和智能座艙。
余承東認為這是智能化的核心,也是華為最最擅長的。
譬如車的自動駕駛使用的毫米波雷達,「我在華為無線, 早期的商用產品, 我創建的,做基站的天線雷達,做毫米波雷達是我們最擅長的。
又譬如,光技術與激光雷達,「我們的技術又領先的。」數字座艙更是華為擅長的。
余承東說:「汽車從機械工業走向電動化,走向智能化、走向網聯化,正好就撞到了我們就有優勢的地方。」
余承東這樣說,有沒有底氣?我們之前去過華為的上海和蘇州研究所,做成了上面這條片子,大家可以看一看再給答復。
另外,華為在智能汽車領域的研發投入是非常巨大的。
此前我們得到的數據是每年華為會在智能汽車業務研發方面的投入大約是十億美元,并且在不斷擴張當中。
最后來幾個互動。
1、問界 M5 有可能在增程領域壓過理想ONE,拿到這個領域的第一嗎?如果會,是在什么時候?
2、華為能在汽車領域干到第一嗎?
評論區聊一波。
(完)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電動星球News蟹老板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173039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