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機器人概念車,確實是機器人,確實是汽車,也確實是個概念。
元宇宙的概念,算是被百度徹底玩明白了。
發布會上的夏一平是這樣的。
觀眾是這樣的。
首位車主是這樣的。
而這輛ROBO-01,全程是這樣的。
汽車機器人概念車,確實是機器人,確實是汽車,也確實是個概念。
看著評論中不時飄過的問號,我不禁感嘆,上一次讓人這么不知真假、不可名狀的汽車發布會,還是在恒大汽車同時發布6款新車的那個夏天。
不過言歸正傳,盡管形式槽點滿滿,但關注到產品本身,從其披露的硬件配置來看,ROBO-01也算是堆足了料。
雙Orin X芯片+高通8295芯片 算力拉滿
和此前透露出的細節相差無幾,我們在此先將車輛的配置亮點羅列一下。
首先,是那兩顆備受關注的激光雷達。在此次亮相的概念車上,它們依然被放在了前機艙蓋左右兩側的位置,但是為了避免碰撞時造成損壞,集度介紹在碰撞發生前,會由AI進行主動潰縮或受力后物理潰縮,以提升安全系數。
其次,在自動駕駛系統方面,集度搭載了“雙”Orin X 芯片,算力最高可達508TOPS。全車配備 31 個車外傳感器,除了2顆激光雷達外,還有5顆毫米波雷達,12顆超聲波雷達和12個攝像頭。
智能座艙方面,集度是國內首款搭載高通8295芯片的車型。據介紹,相較于上一代8155芯片,8295芯片的性能有著大幅提升,可以支持無縫流媒體傳輸、OTA 升級和數千兆級上傳與下載功能所需的高帶寬。其中用于 AI 學習的 NPU 算力達到 30TOPS,是蘋果 A15 芯片的2倍、8155 芯片的7.5倍。
△8155芯片和8295芯片的性能對比
而在軟件層面,車輛將搭載集度自研的JET架構,據其介紹可融合電子電氣架構EEA 和SOA操作系統,能夠實現真冗余高階自動駕駛方案。也就是說,與傳統方案相比,集度的純視覺方案和激光雷達自動駕駛方案將互為備份、互相補充。
同時,在內飾方面,ROBO-01還配備了3D無界一體式大屏、0重力座椅和AI像素燈等裝備。
總的來說,雖然ROBO-01的外觀內飾總有些似曾相識的感覺,但在雙頂級算力芯片和兩顆激光雷達的加持下,這款車的硬件配置算是硬核。
但核心問題是,這些出現在概念車上的配置,等到真正量產時,有多少能夠得以保留,以及這些看不見的功能究竟融合的如何,都還需要等到實車亮相才能見分曉。
背水一戰
雖然這場發布會開得有些“破次元”,但比起某些品牌最初只有一份PPT的初亮相,以及那些遲遲未回國的量產車型,ROBO-01的出現起碼還是讓人確定了一個事實——造車,百度是認真的。
去年夏天,距離百度官宣造車已經過去大半年的時間,但市場對此卻仍不買單,質疑與唱衰更是滿天飛。“百度要造車,憑什么?”、“和吉利的合作,大概又是一次‘傳統車企套殼’的戲碼,雷聲大雨點小。”、“Robotaxi無法落地,這是又開始講造車的故事了?”……
面對種種負面消息,外人多少都有些含糊。百度造車,是認真的嗎?而當時一位百度內部人士則斬釘截鐵地表示,“百度造車肯定是認真的,因為它已經沒有選擇了。”儼然視死如歸。
△百度CEO李彥宏(圖片來源于網絡)
2021年,確實是個下場造車的好時候。前有特斯拉趟開了“智能汽車”的大門,后有“蔚小理”鋪平了國內“互聯網造車”的大路,一時間,蘋果、小米、滴滴等各界巨頭全都露出了和造車相關的消息。那幾年,似乎科技公司不和汽車扯上點兒關系,就是掉隊的表現。
但是百度要造車,卻不止跟風那么簡單。甚至嚴格來說,過去十年間,百度一直“擅長”的,是錯失風口。
2012年,正值移動互聯網時代興起。那一年,原本在做房產搜索引擎的張一鳴創立了今日頭條;程維從支付寶辭職創立滴滴打車;王興創辦的美團也有兩年之久。而在同年的百度世界大會上,李彥宏判斷:“移動互聯網是醉駕……不好賺錢。”很快,微博、微信等APP的出現,分走了百度搜索引擎的一杯羹。
△圖片來源于網絡
2014年,O2O大熱,李彥宏于2015年成立百度外賣。但卻由于此前支付系統不完善等原因,敗下陣來。曾經李彥宏揚言要砸入“200個億”的百度外賣,于2017年被餓了么正式收購。
2020年10月,百度推出短視頻APP百度看看,這時距離抖音成立已經有4年之久。而早在2018年,快手的日活躍用戶就已經突破1億。
“在過去幾年,相比阿里和騰訊,百度在戰略布局的落子上總是慢上一拍。從移動互聯網、O2O、移動支付到互聯網金融等等。這導致無線時代來臨的時候,當搜索引擎不再是流量唯一入口后,百度陷入了被動的局面。”前員工程浩為百度的過往十年,做出了精準總結。
步步錯失的戰略布局,也體現在了市值表現上。截至6月8日收盤,百度市值為4202億港元。而BAT中的騰訊市值為3.74萬億港元,阿里巴巴則為2.37萬億港元。
很顯然,在搜索和廣告等支柱業務紛紛持續萎縮之后,百度現在唯一能握緊的就只有人工智能和無人駕駛了。
△圖片來源于網絡
從2013年深度學習研究院IDL成立,到2017年自動駕駛開放平臺Apollo面世,再到如今自動駕駛測試里程超2500萬公里,不可否認的是,百度為中國自動駕駛人才的培養以及整個產業的推動,的確立下了汗馬功勞。并且最新財報顯示,百度還在加大對研發的投入。2022年第一季度,百度的核心研發費用為51.34億元,已連續六個季度占核心收入比例超過20%。
不過,在豐滿的理想過后,現實的骨干卻逐漸顯露。在“AII in AI”的5年之后,百度勾勒出的那幅人工智能景象遲遲未到,而喊了幾年的全無人駕駛Robotaxi,距離商業化落地,更是遙遙無期。所以,百度需要新故事來擺脫困境,于是造車就成了唯一的抓手。
一些疑問
毫無疑問,從官宣造車開始,百度的速度之快令人驚詫。油泥模型露面,開啟風洞測試,SIMU Car(模擬樣車)上路,再到如今第一款概念車亮相,很多車企要用3年才能完成的事情,集度汽車僅僅用了一年。而如今百度地圖業務被并入百度智能駕駛事業群(IDG)即造車業務中,也再次證明了造車在百度內部的戰略意義。
同樣,在這一年多的時間里,集度汽車的每每亮相,幾乎也都伴隨著李彥宏和夏一平的“夸夸語錄”。比如,李彥宏說,“集度,承載了百度的造車夢。”。夏一平說,“可能在某些層面來講,集度不是追趕,而是希望能在2023年給行業帶來標桿性的智能化產品和自動駕駛體驗。”
△集度汽車CEO夏一平(圖片來源于網絡)
但話說得再滿,也總有落地的一天。這款ROBO-01真正走向市場之后,能否如同百度預期的那般成為標桿,依舊要畫個問號。
首先,便是價格。在2022年Q1財報中,李彥宏透露,集度的首款量產產品將定位20萬級別的家用市場。如果20萬元真能買到上述所有配置,那固然很有競爭力,但最近幾年,技術期貨和低價減配的套路沒少上演。如果上述作為亮點宣傳的配置到時無法兌現,或者價格又遠遠高出20萬元,那么消費者已經被拉滿的期待值,勢必將狠狠跌落,屆時車輛的口碑和銷量很難不受到影響。
其次,百度的品牌效應還值多少錢?此前,夏一平曾談到,首款產品的目標定位是年輕化群體,90、95后是主力用戶。但在這屆年輕人心中,對于百度的印象又是什么呢?
對比同樣官宣要造車的小米,無論是雷軍本人還是小米旗下的其他商品,在為小米獲得眾多忠實粉絲的同時,也掙得了不少路人緣。而再提到百度,人們除了能想到搜索引擎之外,存在感微乎其微,就更不用說競價排位曾帶來的那些負面影響了。
△圖片來源于網絡
換句話說,它要把車賣給年輕人,但年輕人卻對百度缺少感知和信心,在這樣的輿論圈中,百度造出的車能掀起多少水花?
最后,賣車是種能力,賣車之后更是。造車新勢力崛起之后,賣車這件事已經從一錘子買賣,演化成了全生命周期的服務。所以把車賣出去僅僅才是第一步,之后如何制定服務政策、怎樣部署銷售網絡,投入多少運營力量等等,也全都需要科學布局,而這對于此前從未觸及過汽車產業的百度來說,又何嘗不是一個難題。
不過,這一切的前提全部都建立在一個基礎之上,那就是集度真的造出了一款好車。而在這場發布會之后,這似乎成為了市場與消費者對它最大的擔憂。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智車星球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177059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