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風口上的新能源汽車,再獲政策加持。日前,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三部門聯合印發的《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中,多次提及“新能源汽車”,包括要求大力推廣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提高城市物流配送等領域新能源汽車比例,提升新能源汽車個人消費比例,推動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建設等。
作為當前炙手可熱的明星“產業賽道”之一,新能源汽車同樣吸引了職場人的關注。職場社區平臺脈脈今年4月發布的人才遷徙報告數據顯示,超四成職場人會在被動離職后選擇轉行,而IT互聯網人才大量流去了新能源產業人才。
對跨界職場人來說,轉行新能源汽車該如何下手?非汽車專業能否“上岸”新勢力?熱門汽車企業offer值得奮力一搏嗎?帶著各種各樣的疑問,求職者們在轉型路上坎坷向前,而脈脈上轉型成功的“行業老師傅”們的經歷分享,則能幫助求職者在轉行跨界中少走一些彎路。
摸清“上岸點”,發力才更有效
王華丨游戲人轉行汽車芯片
“八年游戲引擎,成功轉行芯片EDA。”
在上岸國內頭部科技企業芯片部門、就職汽車芯片研發工作后,王華在脈脈發布了經驗帖,分享了自己轉行的經驗與歷程。
為游戲行業奉獻了青春的王華,在32歲的年紀選擇“出逃”,奔向“更具挑戰性”的領域。“進入游戲行業是出于對游戲的熱愛,離開游戲行業,不是熱情磨滅,而是渴望新的挑戰與提升。”離開深耕8年的領域,并不是王華頭腦一熱的決策,在決定轉行前,王華也做了不少功課。
“智能汽車的發展趨勢已經十分明朗了,如何能在這個行業的前進勢頭中‘分一杯羹’,芯片領域是我首先看到的熱點。”在有了前進方向后,王華開始摸索著更適合自己的“上岸點”。“首先要明確自身的技能點在哪,在每一份工作中留下的不僅僅是對每個項目的認識,更重要的是個人技術實力的積攢。”
除了對自身的認識,王華瀏覽了汽車領域內多種崗位信息,也在脈脈上對各個企業業務“摸了個底”,在挖掘到芯片崗位與自身業務能力的重合點后,王華便意識到,轉行“有戲”。對于評論區內脈友對“業務邏輯不一樣導致難以適應”的擔憂,王華認為不必過度焦慮,“能力與需求不必要完全匹配,只要業務邏輯相似,就不難上手”。
在對芯片領域進行學習掌握后,王華將自身技術掌握與芯片項目相結合,在面試中也游刃有余。“在對行業信息有了大概了解,對企業業務也有一定掌握的基礎上,唯一的難點就在于如何把經驗運用到新的領域。”
在回答脈友對轉行體驗的詢問時,王華說道:“工作內容很有意思,行業內底子比較薄,發展空間也很大。”
跨行非小事,充分備戰才能避免翻車
李青丨水利人穩行“運營”船
“水利專業入職用戶運營,民辦學校畢業,但找到了好工作。”在李青的動態分享中,“上岸”的喜悅感染著不少求職者,脈友們紛紛在評論區內取經。
有同為水利專業的職場人好奇轉行動機,李青無奈道:“做水利沒什么不好,只是找的工程不對我口味。”除了壓抑的工作環境、重復且無趣的工作內容,不合理的薪酬體系、不到位的員工福利,是李青對“拋棄本專業”的關鍵原因。
水利工程與汽車企業用戶運營,李青如何跨越兩個毫不相關的行業領域,也是不少脈友的關注點。“方向定得早,run得比較快。”在工作了一段時間后,李青意識到自己對水利工作的熱愛度并不會隨著時間的積累而逐步積淀,每天的堅持都將消耗自己的一份熱情。“停止內耗,轉行跳槽”的念頭在李青腦海中迅速扎根,驅使著他開始尋求新的職業機遇。
走出水利工程,下一站在哪?李青將目光投向穩定長遠的汽車行業。“在一個行業內重新開始并不是一件小事,一個人的職業生涯中不會有幾次這樣大幅度的跳躍,所以每一次跳躍都意味著你要有充分把握。”政策所利、市場所驅,智能汽車行業的前進與發展已毋庸置疑。
“汽車行業其實是硬技術產業,非專科是很難上手的,能向我開放的就是非核心崗位。”在對各類崗位進行綜合衡量后,李青選擇了運營類崗位,“首要因素是我自身的經歷,我有過社群運營的經驗,獲得不少加分;其次,這類崗位的技能比較容易上手,面試把握也足一些。”
對于嘗試轉行汽車企業運營的求職者,李青的建議是先學習相關資料,“就算沒有專業課程,一些項目案例和運營的書籍是必須要學習的。”在知識的掌握基礎上,尋找對應的項目進行實戰演練,也是李青給出的重要方法論。
對于傳統車企,我有些話想說
劉明丨老“汽車人”的新“汽車夢”
“希望你花5分鐘時間瀏覽這篇帖子,再決定要不要花幾個月的時間為你的‘汽車夢’拼搏。”在脈脈上,職場人們用“知無不言”四個字,代表著對彼此最大的誠意,劉明的帖子便是其中一個。
在一家頭部傳統車企工作了11個月后,劉明懷著對汽車不滅的激情,轉向了新勢力車企,在“老東家”的最后一個周,劉明發了一篇“知無不言”帖子,解答眾多脈友對傳統車企的好奇。
“在這里成長了不少,也在這里有了更高、更清晰的發展目標。”在劉明看來,傳統車企體系成熟,業務結構也塑造成型,能讓汽車新人在規范化的體系內完成對汽車產業的認知構建,但同時,一些傳統的觀念和企業文化也牢牢限制住職場人的能力發揮。
“部門領導基本決定了項目方案的走向”,在老牌車企內,傳統的管理文化似乎是每個企業都難以避免的困境,劉明感覺自己的創意被完全壓抑,領導的個人想法幾乎引導了整個方案的構建與落地,“當項目效果反饋出來,毫無成績的時候,背鍋的又只是‘大頭兵’。”對于試圖進入傳統車企一展宏圖的汽車人,劉明希望自己的經歷能讓他們的選擇多添一份警惕。
在劉明的帖子下,也有不少求職者對車企的業務方向前景進行詢問,對于車企商用車的崗位機會,劉明也為職場人進行了全面的衡量:“待遇還可以,加班看領導,但于個人發展不利好。商用車市場持續下行,前景并不明朗,此外,不少企業會對這個領域有所限制,后續跳槽也只能跳商用車方向。”
也有同處于傳統車企的職場人在評論區發出感嘆:“來了1個月,想走,又擔心簡歷花了。”劉明則建議其謹慎裸辭,而“簡歷花不花并不重要,面試水平、工作能力才是決定跳槽結果的關鍵要素”。
如今入職新勢力車企的劉明在新的企業內開啟了新的職業發展,雖然“跳槽的陣痛期”難以避免,但新勢力車企內開放的企業文化和對創新想法的高包容性,也讓劉明對未來的道路充滿期待。
汽車行業風口盛,“馭風而行”需謹慎
時代的機會向所有人敞開,汽車產業迅猛前進所帶來的行業紅利時刻吸引著職場人的目光。轉行跳槽并非小事,行業發展風口不應成為職場人涌入行業的目的,在眾多脈友的轉行經驗的分享中,“明確自身發展目標”也提醒著職場人,不要為了“追風”而“追風”;同時,跨界求職也并非難事,不同專業、不同領域內出身的職場人均能在汽車行業中打下自己的“職場江山”,而在這之前,行業訊息的掌握、崗位技能的學習,甚至對企業文化、工作環境的了解,每一步都是求職過程中不能省略的環節。
在跨行跳槽汽車企業的道路上,已有不少職場人成功摸索出可行之法,脈脈上這些“行業老師傅”們的各類經歷分享不僅助力著職場人在轉行路上行得通暢,也讓更多試圖進入汽車企業的后來者在各類選擇面前更有底氣。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程雯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181734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