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埃安舉辦了可能是今年最重要的一場「品牌之夜」。
發布會上「廣汽埃安」正式改名為「埃安」、發布了全新 LOGO,并且與中國航天成立了「昊鉑科研實驗室」。
而昨晚品牌之夜最重磅的,莫過于首款使用全新品牌標識的車型——一輛百公里加速最快 1.9 秒的純電跑車。它叫「Hyper SSR」,隸屬于埃安高端品牌「昊鉑」,也是昊鉑的第一款產品。
Hyper SSR 的售價也很「超跑」:2.1 秒標準版 128.6 萬元;1.9 秒賽道版 168.6 萬元——對于此前一直經營 10-35 萬轎車/SUV 的埃安來說,這次沖擊超高端跑車市場,相當于翻天覆地。
同樣「翻天覆地」的,還有埃安高管昨晚一系列的言論。比如古惠南昨晚說「有路就有埃安車」,比如肖勇說「Hyper SSR的對手都在500萬以上」。
也正因如此,我們看到了很多不樂觀的言論,比如「有誰會買」?
Hyper SSR 明年 10 月交付,到底誰會買,我們無法預測。今天的文章,則主要帶大家回顧一下昨晚的品牌之夜,然后聊一下「埃安沖高」這件事。
一、真敢說「國產第一超跑」?
編輯部討論了很久,發現埃安的說法,還真沒啥問題:「中國第一款量產純電超跑」。截止到今天發稿,號稱「量產」的純電跑車還沒有其他中國身影。
另外,雖然取了個 Hyper SSR 的英文名字,但肖勇表示它會是「100% 純國產」,將會擁有專屬生產線,在埃安廣州化龍工廠制造,明年 10 月交付。
說完背景開始聊車,先來看一組Hyper SSR的參數:
長寬高 4538/1988/1238mm;
100% 碳纖維覆蓋件、長纖維碳陶制動盤;
900 伏碳化硅芯片,號稱「高鐵同款」;
自研兩檔四合一電機,加速度 1.7G;
定制低生熱配方+低膨脹率航空級輪胎
1225 馬力,輪上扭矩 12000 牛米(還沒有除以減速比);
百公里加速 2.1/1.9 秒。
SSR 外觀評價見仁見智。回歸到具體參數,按照「性能價格比」,Hyper SSR 有點像汽油車領域的日產 GT-R,數值怪獸+價格適中。按照電動車「動力平民化」的思路,做一款動力儲備完勝汽油車的電動跑車,似乎也沒啥問題。
疑問主要針對埃安本身——一家國有控股公司,做超跑的目的是?
對此,肖勇的解釋是「中國人不做超跑,中國汽車工業就不可能實現真正的強大」。而把宏大敘事落到細節,就是SSR其實擔當著埃安新品牌「天花板」車型的職責。
高端子品牌昊鉑 Hyper,古惠南總結為「奔馳有邁巴赫,埃安有 Hyper 昊鉑」,依然是很埃安風格的話術。
除了以超跑開路,昊鉑的起點還包括航天——昨晚埃安與中國航天聯合成立了「昊鉑」科研實驗室。SSR 就將搭載兩者合作落地的航天級技術。
肖勇則表示,SSR 的研發過程,也為埃安的技術、工藝帶來了一系列突破。
他舉了個例子:埃安在 SSR 上首次使用了 6C4B 油漆工藝,C 指的是噴漆、B 指的是烘烤。埃安宣傳的「千萬級超跑工藝」有點過于激進,但用在百萬級車型的確沒問題。
另外,SSR 為埃安積累的經驗,還包括了空氣動力學、高性能電驅、駕控調校等等——這些都是沖擊高端必不可少的。
另外,我們的朋友圈和社群里面,討論的重點還是「1.9 秒」。
SSR 之前,標榜兩秒加速的不限量電動車,只有特斯拉的 Roadster 和 Model S Plaid(新 Roadster 還沒交付)。
電機普及了推背感,但科技普惠也有邊際效應,加速時間進入 3 秒之后,每 0.1 秒的提升都極其艱難。也正因如此,以國產汽車產業視角去看 SSR 的 2.1/1.9 秒,你會發現能挑的毛病不多。
誠然,900kW 電機功率、900V 碳化硅組件均不是首創,類似的碳化硅 IGBT,安森美等半導體大廠兩三年前已經量產。但我們對昨晚的 SSR,總體上還是鼓勵的:
只要明年 10 月份能正常交車,就是一次值得肯定的嘗試。
二、沖高、求變
以 SSR 和昊鉑為節點,這是埃安五年后的一次沖高,也是優勝劣汰浪潮中的一次求變——從 2017 年 7 月廣汽新能源公司成立算起,埃安今年 5 周歲。
最近三年,埃安品牌的累計銷量突破 35 萬輛,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了 122%。
增長迅速的背后,還有著埃安 C 端和 B 端市場同步發展的特點。這意味著下一步,埃安需要突破出行市場的桎梏。說的再直白點,就是擺脫「網約車」印象。
所以昨晚我們看見「埃安」前面去掉了「廣汽」,看見了新的 logo,還看見了新的高端品牌昊鉑,以及 1.9 秒的超跑。
縱觀全場發布會,我們依然覺得有些表述會很「口號」,或者說維持了埃安一直以來的宣發風格。比如說古惠南那一句「有路就有埃安車」,聽起來熟悉得過分,再比如形容昊鉑是「埃安的邁巴赫」,也挺上頭。
但再仔細想想,這樣一場從品牌、產品,再到戰略一次性展露的發布會,對于 2022 年的埃安,其實是必需品——因為埃安這家企業的性質是「國企控股」。
不久前的 9 月 6 日,經歷了資產重組、員工股權、引入戰略投資者一系列動作之后,廣汽埃安官宣完成了持續 13 個月的股份制改革,正式更名為「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廣汽之前,長安、江淮、北汽、一汽,都曾推動過混改,但都面臨重重挑戰。
與蔚小理、吉利長城等民營車企不一樣,在國有車企的商業邏輯里面,混改是一門必修課,目標是「適時而動」。乘聯會副秘書長崔東樹的觀點是:「混是‘混資本’,改則是‘改機制’」。
昨晚的發布會上,廣汽集團馮興亞表示,下一步埃安的計劃,是「擇機上市」——此前,埃安以 5 月 31 日為基準日的資產評估,A 輪融資后估值突破了 1000 億。而比起數字更重要的,其實是如今埃安的后綴:「股份有限公司」。
處于混資本、改機制的關口,于是才有了埃安昨晚的「品牌之夜」,才有了看起來一點都不國企的超跑。
昨晚過后,經過一年多時間的「松綁」,埃安這次站在了全新的、更靠近新勢力的起跑線。
但另一方面,經過昨晚之后,埃安的「定調」、高管的「語錄」,又激進到了另一個層次,以至于引發了質疑,甚至是反對。
現階段造一輛超跑是否適合埃安,步子會不會邁太大?自信心爆棚的表態,又會不會引起已有車主,甚至潛在用戶的反感?這些都是昨晚品牌之夜過后,留給埃安解答的難題。
你們看好今后的埃安嗎?對于這款號稱「中國第一」的超跑,你們又有什么想法?歡迎評論區告訴我們。
(完)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電動星球News蟹老板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185158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