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東風風行正式推出“光合未來”計劃,發布新能源戰略,向全面電動化轉型。按照規劃,到2030年,東風風行將在新能源汽車市場投入200億元,3年內實現100%電動化,5年內停產燃油車,爭取在2025年成為中國年輕人喜歡的新能源主流品牌。
東風集團旗下的品牌有很多,東風風行只是其中一個,雖然東風早早推出了嵐圖這個高端新能源品牌,但想要讓東風集團這個龐然大物轉過身來,就不得不對眾多子品牌下手,而東風風行就是集團內部的先行者。
01
3年推10款新能源車,東風風行哪來的自信?
為了實現全面電動化,東風風行在產品上的規劃是,到2025年底,推出包括SUV、轎車、商用/家用MPV等10款車型在內的純電或PHEV車型。
時間倉促,讓人不禁懷疑,東風風行真的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徹底轉型嗎?參考比亞迪的成功案例,東風風行必須有拿得出手的技術才行,事實上,它也確實做了不少努力。
首先,借著新能源戰略的發布,東風風行順勢推出了全新的電氣化架構EMA-E,這是去年一季度發布的超級立方EMA架構的進階版,覆蓋了B、C、D三大類轎車、SUV、MPV以及旅行車,支持5座、6座、7座、9座多種座椅組合,未來東風風行的純電、混動車型,都將基于EMA-E打造。
其次,東風風行采用了東風集團的馬赫雙擎MHD混動系統,搭載第二代馬赫雙擎MHD混動技術的SUV,綜合油耗低于2L,饋電油耗可低至 4.8L,號稱“不輸比亞迪DM-i”。第三代新馬赫1.5T混動專用發動機,熱效率更是達到45%以上。
續航方面,EMA-E采用了EHB高效能量回收系統,相比上代平臺,續航提升了6%,還搭載了華為TMS 2.0熱泵熱管理系統,冬季續航提升15%,續航里程400-1200公里,匹配55-90kWh的動力電池。
動力電池方面,東風風行與欣旺達合作開發的“鎧甲電池”,擁有電芯、模組、整包、整車四維防護盾技術,充電15分鐘續航增加100+km,30%-80%耗時約37分鐘。采用的隔膜防火涂層技術可承受800度高溫,在電動車刮底、泡水等測試中,鎧甲電池也能夠保障安全。
全新EMA-E架構、馬赫雙擎MHD混動系統加上足夠安全的鎧甲電池,東風風行的底氣來源于在新能源汽車重要技術領域的研究成果,雖然有些是拿來主義,有些含金量不高,但東風風行已經具備了轉身的主動權。
02
新車搭上華為、比亞迪,未來的路該怎么走?
在發布會上,東風柳汽乘用車總經理曾清林認為,新能源車的第一殺手锏是潮流顏值,高階智能是硬核加分項,真實長續航才是值得消費者買單的硬道理。
雖然總覺得這是他從小鵬汽車的發展中汲取的經驗,但東風風行似乎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找到了訣竅,那就是更美觀、更智能、續航更扎實?;谶@樣的定位,東風風行推出了緊湊型純電SUV風行雷霆和旗艦MPV概念車。
其中,風行雷霆首次搭載華為TMS 2.0熱泵管理系統;采用比亞迪最大功率為150kW的電機,零百加速時間7.9秒;三元鋰電池組采購自欣旺達,最大容量為85.9度,最高續航630公里;具備L2+級輔助駕駛,同時搭載了騰訊HMI2.0交互系統,能使用騰訊生態資源以及實現語音交互、車輛遠程控制等功能。
通過外觀設計和凸顯年輕化的配色方案,風行雷霆確實離潮流越來越近,不過,受東風集團企業調性的影響,東風風行在市場上的品牌形象依然偏老舊,雖然在去年6月份東風風行正式進行了品牌煥新,用全新的勁獅標取代了傳統的東風汽車logo,但短短一年時間,東風風行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不可能有很大改善。
全面電動化戰略給東風風行帶來了一次刷新消費者認知的機會。在發布會上,東風風行發布了新能源專屬的極光綠勁獅標,這個看起來頗有歐洲車企味道的盾牌+勁獅組合,將在未來成為東風風行的唯一標識。
數據顯示,今年1-10月份東風風行的銷量為10.3萬輛,與去年基本持平。但在東風的規劃里,到2025年東風風行的銷量要達到30萬輛。2021年,東風風行賣出了13.4萬輛,4年翻一番任務看起來不重,但對于要完成100%電動化的東風風行而言,可謂是困難重重。
點評
一汽、上汽、東風、長安,中國四大汽車集團里,東風最為“低調”。但2022年這些車企面對著同一個問題,那就是電氣化轉型。對東風風行來說,新勢力或比亞迪是很好的模仿對象,但也要塑造自己的優勢,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只靠廉價產品沒法走到最后。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GoLight出行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190087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