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小時前,蔚來發布了 2022 年度財報,財報會議也剛剛結束。
如何總結蔚來的 2022?「阻力」也許是其中一個角度。
阻力來源于哪里?來源于 2022 年不可抗力的疫情、江浙滬供應鏈的波動...開年內部信里面,李斌用了大量篇幅去總結、歸納。
而另外幾個更關鍵的角度,應該是「體系」、「長期」和「決賽」。
李斌將 2019-2024 稱為智能電動汽車的「小組賽」,目的是爭奪 2025 進入決賽的門票,這是他一直強調的長期主義。
「2022 年,我們為了建立長期競爭力,在核心技術和優勢產品研發方面堅決投入,在基礎設施布局和全球市場拓展等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為公司的長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李斌在財報會議的開場這樣說。
長期布局+體系成長,目標是站在最后的賽場上——來到 2023 年第一場財報會議,李斌展現了對今年,乃至于蔚來闖進「決賽」的信心。
財報會議上的核心數字,一定是「沖擊 30000」,這是李斌在財報電話會議中說出的 NT2.0 現有車型月銷量總目標。
這完全超越了去年 NIO DAY 李斌說的「超越雷克薩斯」——去年雷克薩斯在華銷量 18.39 萬輛。
銷量是結果而不是目的,對于蔚來,2023 更重要的是積累體系的力量。因為「小組賽」就剩最后一回合,李斌和蔚來面臨的考驗還有很多:
蔚來沖擊 3 萬月銷量的底氣是什么?
2023 年底財報打平(盈虧平衡)的預期還成立嗎?
「新造車」的終局紅利究竟是什么?
電動時代的高端產品,該有的體驗應該是什么?
這些問題,李斌都給出了他的答案,下面開始。
01 沖擊月銷 3 萬的底氣?
李斌的原話里,3 萬是「2023 年,NT 2.0 平臺車型現有的產品組合,可以支持的月銷量」。
什么組合?李斌把 NT 2.0 平臺車型分為三類:
ET5+ET5 Touring+ES6 是第一類,也是 NT 2.0 平臺的銷量主力,目標月銷 20000;ET7、ES7、ES8,每款車每月 2000-4000 臺,合計 8000-10000 左右;EC6、EC7 等 Coupe 車型主要表現設計、品味的追求,月銷 1000-2000 臺。
「我們全系產品切換到 NT 2.0 平臺之后,現有的產品可以覆蓋 BBA 80% 主銷車型所在的細分市場,而且對位的產品優勢都是非常巨大的,碾壓式的」,李斌這樣形容 NT 2.0 平臺的產品布局。
今年蔚來將交付 5 款 NT 2.0 平臺新車型,李斌表示,「新產品開始交付之后,我們對交付成績有信心。」
如果加上時代背景——2023 是蔚來完全轉向 NT 2.0 平臺的一年,沖擊 3 萬就是蔚來對 NT 2.0 平臺跨過第一階段之后的銷量預期。
如何定義第一階段?
我們選擇的詞語是「初見端倪」,見的是蔚來產品和服務的全體系。產品首先是車,緊接著是基于全棧自研、數據閉環以及「可充可換可升級」能量體系提供的全生命周期服務。
隨著 NOP+ 和三代換電站的發布, NT 2.0 平臺的體驗潛力已經開始激發。李斌表示 NOP+ 的使用率相比 NT 1.0 平臺高了一倍,剛過去的一周,累計使用里程已經超過了 175 萬公里。
至于三代換電站,李斌表示將于 3 月內開始部署,4 月份開始大規模量產。
「我們進入了產品線較強的周期,并且避免了兩代車型同時銷售」,李斌這句話的背后,是從 2020 年 12 月 ET7 正式發布算起,蔚來經歷了 26 個月的新舊平臺迭代,以及服務體系的構架。
26 個月的重壓之后,才有了李斌去年 12 月的那句「如果(2023)干不過雷克薩斯,大家是不是會覺得我們太差了點?」
那什么是正常狀態下,蔚來 2023 年的表現?
李斌在財報會議最后聊起了他 2021 年立的 flag,「對于 2023 年 Q4,乃至于 2024 全年,蔚來品牌在創新業務以外,實現盈虧的 brake even(打平),我們依然相信能夠實現」。
而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蔚來今年對于毛利率的預期是 18-20%。李斌表示隨著疫情管控的調整、供應鏈波動降低,以及電池原材料降價,這個目標他們還是非常有信心實現的。
有意思的是,聊到電池的時候,李斌說了這么一句:「電池公司也認識到,必須和車企一起承擔電池價格的波動」。
02 基建的力量
跨過新舊交替、供應鏈波動和服務打基礎的階段,接下來的 NT 2.0 平臺,必須「全面進攻」。
有意思的是,蔚來 2023 年的第一波攻勢,不是車本身。
NIO DAY 2022 結束僅僅三個月,蔚來就把 2023 新增換電站規劃從 400 個暴增至 1000 個,預計年底建成 2300 個換電站。
「新增的 1,000 座站中,400 座左右會建設在高速公路服務區或者高速口,加快高速換電網絡布局速度;約 600 座會部署在城區,重點布局有一定用戶基數、還沒有換電站的三四線城市與縣城。」
在李斌的思考中,換電站對于蔚來下沉的作用,甚至超越了門店。
「下沉市場不一定要門店,但一定要換電站,這是我們在實踐中的總結」,李斌舉了個例子:山東興福鎮。
這是一個戶籍人口不足 5 萬人的小鎮,但蔚來用戶卻達到了 500 人。李斌表示之前那里的車主和蔚來合作建了個換電站,后來隨著用戶增長又布了一個換電站,「兩個換電站,就帶來了 500 多個用戶」。
用體驗增加用戶,這就是李斌總結到的經驗,「以往換電站都在大城市,但實際上在三四線城市,這是非常高效的增長用戶的方式」。
換電站,或者說補能網絡,也是非常蔚來的「促銷」手段——基建。
換電站并不只是服務觸點,它的深層意義在于搶占電容,在更廣的領域搶占支持更大功率的電網城市節點——在這個意義上,蔚來興建換電站的邏輯,類似房地產商搶占黃金地段。
有多黃金?用蔚來副總裁沈斐的話說,就是「交通方便、寬敞安全、適合無人值守;幫助落實電力容量,630-1250kVA,越大越好;場地租金與電價合理,越低越好;后邊用戶越多越好。」
搶人、搶地、搶電,這就是蔚來換電站擴充的要義,或者說是攻占城市流量熱點+電網容量熱點。
而當這樣的熱點成為蔚來的服務觸角,以及用戶的體驗端口,李斌那句「下沉市場不需要門店」也就可以理解了。
03 第三波紅利與真正的高端電動
從沖擊月銷 3 萬聊到 1000 座換電站,我們在討論的是什么?或者說蔚來追求的是什么?
「智能電動車企的終極形態」,也許是一個好答案。
今年言必稱混動,混動已經事實上成為了新能源普及的第二波紅利。即使國補退坡,也難掩熱度。
那么,再下一波紅利是什么?如果混動是最熱門的過渡產品,那么做什么才能直奔終局?
截止到財報會議,蔚來一共建成了 1331 座換電站、6385 根超充樁、7558 根目的地充電樁,建成了 375 家門店和 305 家售后服務中心——這是蔚來在「純電智能」賽道上,目前做到的一切。
到年底,我們也許能見證第 2300 座換電站落成。到了 2024 年春節,蔚來用戶會免費換遠遠超過 37.2 萬次(2023 數據)的電。
沈斐說今年春節用戶免費換電的成本,大概就是王府井一塊廣告牌一年的錢,如果明年翻倍就是兩塊——對于汽車行業來說,根本不算什么。
但這樣的低成本,最終轉化為了用戶的高敏感度體驗——換電是功能,換電站是場景,換電過程是體驗——這種轉化率,才是遠超數字本身的意義。
這和「終局」有關系嗎?當然有。
如果所有新造車都進入「智能純電」的決賽,什么定勝負?一定是智能驅動的場景體驗,以及車企「能源業務」的競爭力。
所以即使遲到,蔚來依然要做換電站。即使李斌承認歐洲換電站的進度「遠落后于預期」,換電體系依然是蔚來出海的重中之重。
高端品牌不是李斌說出來的,即使蔚來已經拿到了 30 萬以上純電銷量的 54.8%,以及 40 萬以上純電的 75.8% 市占率。
什么是純電時代的高端品牌?專屬的能源服務、完整的數據閉環、優秀的智能場景體驗。
由此再延伸出去,蔚來每年 40-50 億元對于「創新業務」的投入,自研芯片、自研電池等等,最終也必須回到「功能-場景-體驗」的閉環。
因為智能驅動的純電體驗,才是第三波,也是汽車新浪潮的終極紅利。
04 通往決賽的門票
誰闖過了小組賽?誰拿到了新時代的門票?本質上它是一個事后判斷。
而在當下,我們只能依靠邏輯去選擇。
在完成對蔚來 2022 年的總結和 2023 年的眺望后,我們認為,如果說當下非要選擇的話,蔚來一定是拿到門票的一家。
不僅因為它的體系、它的布局,還因為它的創新、它的堅持,尤其是它的信仰。
蔚來今年依然有很多「坑」要填,比如沖擊月銷 3 萬,還有「再等幾個月」的半固態電池,以及今年底見分曉的累計 2300 座換電站,等等。
小組賽即將進入最后一回合,蔚來這張門票,就藏在李斌的長期主義中。
05 蔚來 2022 年度財報關鍵數據摘錄
最后,我們摘錄了蔚來 2022 年度財報的一些關鍵數據,如下所示:
汽車銷售收入 455.066 億元,同比增長 37.2%;
汽車業務毛利率 13.7%,2021 年為 20.1%;
總收入 492.686 億元,同比增長 36.3%;
總體毛利率 10.4%,2021 年為 18.9%;
凈虧損 144.371 億元,較 2021 年擴大 259.4%;
研發費用 108.363 億元,同比增長 136%;
銷售、通用及行政支出 105.371 億元,同比增長 53.2%;
現金及等價物儲備 455 億元;
2023 Q1 交付預期 3.1-3.3 萬輛,同比增長 20.3-28.1%;
2023 Q1 第一季度收入預期 109.3-115.4 億元,同比增長10.2-16.5%
(完)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電動星球News蟹老板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19702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