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在進入到智能純電時代后,各大車企尤其是新勢力車企所打造的車型,似乎都走上了同一條路。
越來越多的智能電動車,其智能化水平、車輛的動力性能都越來越高,但它們的長相、駕駛感受也都越來越相似……
在這個時代,我們還能不能感受到汽車黃金發展年代里,那些令人激動振奮、令人新潮澎湃的新車?
近日,我們試駕了3月1日啟動交付的智己LS7。
作為一臺中大型純電SUV,這輛車的表現,說實話有些超乎我們的想象。
簡單來說一句話,智己LS7很有“個性”。
“新勢力”中的“國家隊”
智己汽車是上汽集團與張江高科、阿里巴巴共同出資打造的智能新能源品牌,相當于“新勢力”里面的“國家隊”。
本次我們試駕的車輛智己LS7,是智己品牌的第二款車型,定位于中大型SUV。
目前,除了定價30.98萬的77kWh標準續航Pure純享后驅版還未上市外,智己LS7推出的五款車型都已上市,售價在32.98-45.98萬元區間,并且按照動力和電池容量劃分為100kWh版本、90kWh版本和兩驅、四驅版本。
此次智己給出的誠意,激起了不少消費者的熱情。
根據智己工作人員介紹,LS7目前的用戶訂單量已經達到了1.5萬臺,最搶手的90kWh四驅版本已排至七月份才進行交付。
從車輛的定價來看,智己對LS7這款車信心十足;從訂單量來看,智己LS7這款車受到了消費者一定程度的青睞。
那么,從實際的使用、駕駛表現出發,這輛車給人帶來的感覺到底如何?
到底是不是如智己自己說的那樣各方面都是高水準?
通過本次試駕45.98萬元的100kWh Pro四驅版智己LS7,接下來我來和大家分享下切身體會。
外觀設計:像傳統車的智能純電
第一眼見到智己LS7的時候,給人的感覺不像一臺智能純電,而更有寶馬X6、馬丁DBX這些高端SUV的感覺。
這凸顯了智己LS7的車輛設計,是比較有特色的,而且,整體的立體感展現得比較強。
在整個車身姿態的表達中,智己LS7沿用了類似于縱置發動機車型的設計,譬如短前懸設計,又譬如前輪位于剎車盤后方的卡鉗,這些元素集合在一起,讓智己LS7擁有了比較干練的風格。
另外,從車身線條來看,智己LS7也并沒有通過銳利的鋒線來強調運動感,而是通過柔和的曲線進行整體化的構造,呈現出了一種優雅和動感兼具的氣質。
這種氣質,在當今的智能純電動車里,是不太多見的。
再來看看智己LS7的尾部設計,它并沒有采用簡約化的風格,而是以有序的線條,輔以上窄下寬的穩重姿態,呈現出比較飽滿的感覺。
這種感覺,以往在寶馬X6和馬丁DBX這樣的車型上出現過。
總的來說,智己LS7在設計上,沒有偷工減料,而是老老實實地去鉆研細節、鉆研姿態,給我們帶來了一種運動豪華品牌所獨有的氣質。
車內體驗:“全視界”最好的SUV,名副其實
與大部分智能電動車一樣,智己LS7也有著相當高的智能化程度。
例如在車機系統方面,這輛車采用了四組屏幕+8155芯片的強大硬件支撐,并且涵蓋的功能性也較為豐富,常規的車聯網系統、在線娛樂功能、遠程互聯這些都沒有缺席。
因為相比起其他的智能純電動汽車,智己LS7更加注重設計上的“創新”。
首先,LS7確實是SUV視野體驗的典范,很多一起試駕的媒體老師覺得在開游艇,而我則有一種開歐洲重卡的感覺,整個前方,幾乎沒有遮擋。
一覽無余的視野,很大程度上來自于智己LS7前方的穹頂玻璃。
智己LS7的擋風玻璃的設計可以說是天馬行空了,前擋一直延伸到主副駕駛的頭頂上,提供了106°開闊視野,在開車的時候,頭頂上未有一絲壓抑的感覺,視覺上的寬敞除了增添駕駛安全感,更增添了一份心情愉悅感。
看到這里,很多朋友也擔心,特別是女孩子,這樣的穹頂玻璃,會不會很曬?
試駕的時候,正好是大晴天,最高氣溫為23攝氏度左右。
從我個人的感覺來說,這塊玻璃并不會讓人覺得曬。
畢竟,三層鍍銀玻璃能有效地反射頭頂的光線,再加上這輛車內可安置遮陽板以及多點可伸縮遮陽簾,整體而言考慮還是比較周到的。
實際的數據顯示:智己LS7車內呼吸點溫度從30度到50度溫度升高為42分鐘,比競品足足慢了33分鐘。
換句話說,人在車內感受到的熱度并不是“蹭蹭蹭”地飛速升高,而是逐步上升,再通俗點來講便是,這套穹頂玻璃的隔熱性能,比不少普通的黑色汽車還要好一些。
除了穹頂玻璃帶來瑞士觀光列車一般的視野外,它的通透感,另一方面也來自于可升降屏幕與YAT半幅方向盤。
可升降屏幕能夠根據駕駛模式的不同,調整屏幕升起高度。在需要查看更多消息的時候,屏幕升起,但是會相應損失一些視野。
而在激烈駕駛的時候,或者想看更多風景時,屏幕降到最低,減少信息顯示,帶來更好的視野。
需要一提的是,這塊屏幕的升降操作是可以主副駕駛獨立進行的。
例如主駕駛前方屏幕降下去之后,副駕駛前方的屏幕依然可以保留。這樣一來,互不干擾,帶來的實用性也是比較高的。
至于YAT半幅方向盤,這一設計實打實地帶來了視野的增益,但是,對于我這種習慣了整圈方向盤的人來說,就需要適應一下了。
在大概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基本上就能輕松使用這種類似于F1賽車的方向盤了。另外,由于轉向比可以主動調整,即便是在掉頭這樣的操作中,使用YAT半幅方向盤,也算是比較順手的。
最后,再說一個我個人覺得需要優化的地方。
和其他新能源汽車一樣,中控區域全部采用了觸屏的控制方式和語音交互。語音控制車輛的空調雖然也比較好用,但是在不方便說話比如打電話的時候,想要控制的話,就必須要操作屏幕了,
在此時便容易因為視線的轉移而產生不便,如果這輛車能保留一些物理按鍵并且融入到整車設計中的話,相信體驗會好上一些。
豪華體驗:足夠放松的“老板座”
跑車化的外觀姿態、無邊框車門等一系列的跑車化設計,讓智己LS7看起來像是一臺主打高性能的車型。
但從實際的體驗來看,智己LS7的內部整體舒適性也是一個值得肯定的點。
從車內的設計和用料來看,木質、皮革、翻毛皮這些材質的搭配,再加上通透的配色,帶來的整體氛圍感是比較高級的。而且這輛車的音響雖然沒有用啥世界大牌,但智己調整的音響與NVH,倒也能媲美同價位的奔馳等車型的聽覺體驗。
最值得回味的,是這輛車的乘坐感受。
它的前排座椅均提供可調腿托、可調頭枕這樣的配置,并且調整范圍很大,在正常狀態乘坐時,整體的舒適度也完全可以對標奔馳、路虎等同級別的車型。
當然,智己LS7也有“超常規”的狀態。
這輛車,可以帶來“三座模式”:依靠超長滑軌,副駕駛座椅可以折疊收納起來,當成第二排位置的“腿托”。而在此時,第二排的“老板座”可以自動調整至121°這一“零重力角度”。
這里需要說一下,在人體工程學中,當座椅角度在128°±7°時,人坐上去之后是最放松的狀態,也是宇航員們在發射時,座艙內座椅的狀態。
智己LS7的“老板座”通過這一角度,能帶來真正放松的體驗。
坐上去之后,躺在后排,閉上眼睛,我竟然有了一種在店里捏腳的感覺。這種感覺,足夠放松也足夠舒服。
動態感受:緊湊且有韌性開跑車的感覺
每次去試駕新車的時候,我都比較在意車輛動態的駕駛感受。車輛的智駕系統表現、動力性能和底盤質感,這些都是重點。
在駕駛感受方面,這臺四十多萬的SUV,其實是很值的。
前后兩顆電機加起來可以輸出425kW、725N·m的動力,這樣的數據,幾乎已經能媲美蘭博基尼Urus了。
當然,因為車身重量的關系,智己LS7的加速能力,肯定是拼不過Urus的。
但在踩下加速踏板后,這臺智己LS7依然會帶來貼地飛行的快感,4.5秒的破百速度,也只比Urus慢了0.9秒。如果你在以前習慣了2.0T中大型SUV的加速感受,在開智己LS7四驅車型的時候,千萬不要一上來就深踩加速踏板,因為那種“被踹出去”的感受,可能會讓你喝上一壺。
加速雖快,但智己LS7卻并不會帶來那種讓人拿捏不住、難以駕馭的感覺。
首先來聊聊這家伙的底盤硬件,它的物料,堆得很足。
高強度輕量化全鋁底盤、大陸空氣懸架、倍適登電磁動態阻尼調節系統、Brembo前四活塞一體式高性能制動系統這些都一股腦地放進去了。
在擁有物質基礎后,智己汽車還聯合WAE威廉姆斯工程團隊,進行了全方位的底盤調校。
實際駕駛中,這輛車在舒適模式下,底盤給人的感覺是比較厚重的,有一些GLS的味道。當然,在運動模式下,它的底盤又會變得十分緊繃,而且完全沒有國產中大型SUV普遍存在的松散感覺,而是以更加緊湊、更加有韌性的方式,給人一種在開跑車的錯覺。
值得一提的是,這套底盤雖然有跑車的感覺,但是它卻沒有太“頑劣”的性格。當我們想要更加激烈地去駕駛這輛車的時候,尚未突破底盤的極限,電子系統就會馬上介入,給人一種很保守的感覺。
對于專業賽車手來說,這可能還有些不夠,但對于咱普通人而言,這種在安全范圍內的試探,卻可以讓人更加安心。
結束語
其實在“蔚小理”成功之后,不少傳統車企也都在嘗試以初創品牌的角色,進入到新能源的賽道,例如東風嵐圖、吉利極氪以及上汽打造的智己。這些品牌普遍入局較晚,但是依托大廠的資源和經驗,打造出的產品在成熟度上卻不落下風。
就像此次試駕的智己LS7一樣,它首先是一臺合格的智能純電產品,但與此同時,它也有自己的性格,給人帶來一種有新鮮感、十分可靠的體驗。從這個維度來看,智己品牌的未來發展,是值得我們期待的。
最后再多說一句,相對于L7這臺轎車來說,LS7價格整體實現了下探,這也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加多樣化的選擇。對于整個市場來說,自然也是好事一件。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二師兄玩車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197588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