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關于廣汽三菱退市的傳言備受熱議,因為三菱對中國汽車工業而言,有著極其關鍵的作用,多數自主品牌當年都曾用過三菱的發動機。
雖然廣汽三菱發文辟謠,但被譽為救兵的全新歐藍德正式上市之后,廣汽三菱的銷量依舊節節敗退。
2022年度銷量為33,579輛,同比下跌49.13%,而 2023年2月份更是僅有330輛,同比暴跌79.86% ,已經是處于實質性退市的邊緣。
在我們之前建議埃安收購恒大汽車廣州工廠的發文中,就有網友評論說到,埃安的工作組已經進駐廣汽三菱,即將對其生產線進行改造,轉為生產埃安的車型。
對于廣汽三菱員工的工齡被買斷,零部件供應商設備和研發投入打水漂,更是引發了行業震蕩。
究竟是廣汽三菱為埃安代工生產新能源汽車,還是埃安直接收購廣汽三菱,獲得獨立造車的雙資質,并且為三菱汽車代工,這都是后話了。
當年雷諾-日產-三菱聯盟推出“分而治之”的計劃,中國市場由日產主導,雷諾隨即退出了東風雷諾合資體系,三菱在中國市場被邊緣化就不可避免,而廣汽三菱步雷諾的后塵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退一萬步而言,即便是東風日產新奇駿如此拉垮的市場表現,聯盟都不愿意推全新歐藍德一把,孰輕孰重也就一目了然了,畢竟東風日產是中國最大的汽車合資公司之一,而廣汽三菱即便是在廣汽集團內部也是處于末位。
前有鈴木,后有雷諾,即便廣汽三菱垂死掙扎著不退市,留存時間也不久遠,而下一個退市的車企,或許將來得更快更決絕。
STELLANTIS集團對廣汽菲克的漠然,甚至揚言進口方式帶來了足夠的利潤,這或許是中國汽車市場處于二三線地位的跨國車企的出路——回歸進口小眾的方式。
JEEP在中國的高傲落敗不妨礙它風靡全球,其他口碑向下的車企,比如現代、雪鐵龍和馬自達等品牌,同樣也在海外市場活得滋潤。
與其說中國汽車市場競爭過于激烈,還不如說這個市場已經形成了與全球市場與眾不同的消費需求,偏向于適配全球市場的車企最終與中國市場錯配,這也是不可避免的現實。
那么,比起原本就小眾的廣汽三菱,其他體量更大、歷史更久的企業的后續動作將引發市場的大變動。
比如北京現代、東風雪鐵龍和長安馬自達等等車企,不僅僅保有量用戶規模龐大,其制造基地、供應鏈和員工更是牽連甚廣。
長安鈴木退市由長安汽車承接,而東風雷諾退市則有嵐圖,廣汽菲克和廣汽三菱的背后是埃安,但下一家退市的車企就可能面臨直接關停,落下一地雞毛的悲慘。
近3年間新能源汽車的產能擴充已經讓中國汽車的產能嚴重過剩,比如比亞迪的銷量從2019年的45.12萬輛暴漲到2022年的180.25萬輛,埃安產能從10萬輛擴充到40萬輛,供過于求也是本次汽車價格戰的誘因之一。
不管是更實惠的售價、更強大的功能,還是更高的質量,慘烈的市場競爭對消費者而言是天堂般的存在。
回到廣汽三菱,與其辟謠或者死守住一座工廠,還不如尋找更適合自己的道路,比如回歸小眾的進口車、埃安代工的輕資產,甚至納入東風日產的生產框架。
廣汽三菱還有選擇的機會,但下一個就沒這么好運了!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TMC動力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198845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