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地平線(Horizon robotics)在深圳舉辦了以征程5芯片為主角,“一路征程·勝算在5”為主題的技術開放日活動。地平線聯合創始人、CTO黃暢博士,地平線副總裁余軼南博士均出席了此次活動,并就行業內普遍關注的地平線征程5產品特點及市場前景等問題做出了細致的解答。
據了解,征程5是地平線(Horizon robotics)最新的一代量產芯片,亦是地平線征程系列芯片產品庫中的第三代產品。不同于前兩者,征程5的量產上車是地平線的一個里程碑節點,因為這是國內唯一規模化量產的百TOPS大算力芯片。另外,征程5芯片基于地平線最新一代BPU貝葉斯架構設計,該架構與深度神經網絡協同優化,是一個以數據驅動為主的深度學習加速引擎。征程5的最大特點是在有限的物理算力(128TOPS)條件下能夠實現較高的有效計算效能,圖像速率最高可達1531FPS,在這一指標上,它在行業中屬于領先地位。
當然,對于業內而言,算力問題始終是一個繞不過去的節點。而地平線(Horizon robotics)對此的理解卻相當獨到。余軼南認為:“算力大不一定就是最好的。”因為一般的認知中,在相同的計算架構下,算力越大越好,但地平線作為一家對深度學習有自己獨到研究和理解的公司,所設計出來的芯片不光是算力大,同時更注重在最大算力的前提下,芯片的使用效率是不是可以做到非常高的水平。據介紹,性能(FPS)方面,在多達71%的模型里,征程5的絕對計算效率高于主流競品。
尤其是在能效(FPS/Watt)方面,地平線征程5的平均能效是主流競品的5.58倍,其中76%的模型能效是競品3倍以上。可以看到,從效率到效能,地平線征程5芯片都有巨大優勢。舉個例子來說,單顆征程5芯片就可以支持實現非常流暢的高速NOA。比如通過導航輔助駕駛系統,就能實現自動上下匝道、大曲率匝道智能通行、擁堵車流匯入/匯出、自動變道/超車、事故車/施工區域避讓等。
值得注意的是,重感知輕地圖,是目前國內智能駕駛輔助行業的新方向。由于車輛智能感知硬件的數量屢創新高,種類日趨豐富,芯片要處理的數據量大幅“膨脹”,數據類型也越來越多樣化。城區/高速NOA所需的高精地圖在覆蓋率、準確度、數據鮮度等方面都比較耗費成本。與其讓地圖作為主要輸入來源,賦予車輛對感知數據更自主的認知能力才是符合“智能化”發展的路線,高精地圖可以逐步“退居二線”,僅作為一個輸入項來輔助整個系統。
因此,以征程5芯片為代表的地平線產品另一個特點是支持業界先進的基于鳥瞰圖感知的自動駕駛算法(BEV)以及其所需的Transformer模型,后者可以將感知數據轉化為不同的表達形式,或重新編譯為統一的算法語言,以便滿足自動駕駛算法對所采集數據的認知需求,讓智能汽車更好地“理解”收集到的感知信息,對現實世界更有“常識性”的認知,這一點在實現復雜路況下的自動駕駛能力時意義重大。
事實上,未來社會必然會是一個以智能化為基礎的“全智”發展形態,而汽車將是第一個面向個人消費者的商業化、大規模、可應用的智能終端。因此,對于志在推動智能駕駛快速、高質上路的地平線來說,在今后的行業生態和發展進程中,他們還將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承擔更加艱巨的任務。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田佳樂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200605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