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來自小米供應鏈上的內部人士消息,他們已經試過小米汽車,車型定位類似特斯拉Model S,但價格肯定更便宜,可以跟埃安的昊鉑GT對標。
此外,據說雷總已經說服董事會,小米汽車的硬件整體利潤率不會超過1%,后期靠軟件和生態體系掙錢。
其實,早在2020年,廣汽蔚來(合創前身)就公布過007車型的BOM單,并宣布硬件綜合利潤不會高于1%。當時就被人成為汽車界的小米。可惜后來,內外部各種原因,廣汽蔚來沒有未來了。
這次小米本米親自下場,能把手機這套玩法成功復制到汽車圈?
感覺有點難:
1、汽車是單價高的大物件,每年的出貨量相比手機規模小太多,汽車本身就是賺硬件和品牌溢價的生意,小米那套手機玩法行不通。
2、軟件賺錢這事,特斯拉FSD是個例子,但選裝率大家都知道。如果把座椅加熱通風啥的功能也按照軟件選裝收費,如果車賣到20-30萬(小米的車應該在這個區間)的話,也會被用戶噴死,smart和小鵬等等前車之鑒太多。如果座艙直接上廣告,那就是玩火了。
3、如果汽車的硬件整體利潤率1%,真的是虧錢賺吆喝。
可參考,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曾分享過一組數據,今年1-4月,汽車行業利潤率3.9%,相對于整個工業企業利潤率4.9%的平均水平,汽車行業仍偏低。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驚蟄時節
本文地址:http://www.155ck.com/kol/204498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